轉貼 金陵敘事的文章
BLOG在促進蘇州基礎教育的進程中迅速發展起來。隨著個人網絡日志的增加,知識管理的重要性不斷凸現出來。那么,如何運用BLOG為知識管理服務呢?
一、只有在擁有較多的知識的情況下,個人的知識管理才有意義。一般來說,僅有十多篇網絡日志的時候,并不需要知識管理,也不影響BLOG的功能。但是,如果日志達到30篇以上,知識管理的重要性就開始凸現出來。所以,知識管理的第一步是知識的學習(也叫知識或資源的獲取)。一般來說,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知識學習的方法,都有自己獲取知識的渠道,王少非老師認為,教師的個人知識學習有以下途徑:
1、自己的實踐積累。這是教師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視的知識來源,教師的智慧、經驗、課堂上發生的事件、多年的教案、筆記等都是非常寶貴的知識。教師要善于從自己的經驗中學習。
2、教師間的觀課和研討。教師的很多知識,尤其是隱性知識來源于對其他教師,特別是優秀教師和有經驗教師的觀察、模仿和創新。
3、地區或學校組織的培訓。這種培訓采取專家講座、頭腦風暴等形式,通過個人感悟和協作交流的方式使隱性知識顯性化。
4、教師個人際網絡。人際網絡是可以獲得最直接、最深入知識的重要來源。通過人際圈子可以獲得書本上和其他渠道中不能獲得的知識。教師在校內外的人際圈子越廣,交往人員的素質越好,可以學到的知識就越多。
5、傳統媒介。獲取知識的媒介很多,如書、報、雜志、廣播、電視等。
6、信息技術。善于通過搜索引擎在網絡上學習。
如果重視知識或資源的積累,那么重視知識管理的時代也就到來了。
二、怎樣整理和存儲個人知識
搜集資料、習得知識只是知識管理的第一步,怎樣對這些資料和知識進行整理并加以存儲才是更重要的,這是知識管理的第二步。
知識管理的第二步應考慮對教師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區分并加以整理。整理顯性知識的關鍵是系統化,即建立自己的知識管理框架。整理隱性知識的關鍵是隱性知識顯性化,即需要把對教育、教學、學生等的理解通過敘事或策略提取的方式呈現出來,并納入到顯性知識的框架之中統一管理,以備今后使用,并實現教師專業發展。
整理和存儲知識的關鍵是建立自己的知識管理框架,即建立自己的BLOG的系統架構,尤其是專題分類。一般來說,科學的專題分類有助于把收集到的資源有系統地儲存,以便使用時快速擷取,缺乏系統分類的架構會造成使用資源與創造知識的時間成本增大,影響工作效率的提高。
為了幫助老師們做好知識管理,解剖自己,征集意見,現將個人體會列表如下:
專題分類管理 | 對自己撰寫的日志、搜集的資源,如:文章、教學反思、教案、工作小結等按照一定的主題進行分類、整理、以便于日后閱讀、取用。最好每天堅持積累一些資源。 |
學習路徑管理 (鏈接) | 做好優秀BLOG、主題網站、個人主頁等優秀資源的鏈接目錄,使之成為優質、便捷的學習路徑,有時間的話可以方便地進行瀏覽與學習。 |
知識產權管理 | 引用別人的成果,要自覺做好鏈接,既是尊重知識產權的表現,又方便自己學習與調用。 |
日志導航管理 | 對BLOG上的導航內容按照個人習慣的方式,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安排順序排列。便于自己與別人查找目標。并按照個人習慣設置日志、評論、留言、鏈接的數量。 |
歡迎老師們共同研討BLOG的知識管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