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有個年輕人立刻遞上紙條,質疑說:“這不是要改變身體去適應床嗎?”
李明博說:“你說的很對,這是一種非科學的思維方式,對成功來說,卻是非常實用、有效的方法。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能貼出這樣的招聘廣告:這里給你準備了與你性格完全相符的工作,請到這里來吧。上班族的壓力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來自因工作而發(fā)生摩擦的人。如果一個職員無法得到頂頭上司的認可,他就成不了最后的勝者。希望與上一個總是肯定自己、引導自己的上司,這種想法簡直是不現(xiàn)實的,是愚蠢的。世界上與你合不來的上司,永遠多余讓你如意的上司。跟現(xiàn)在的上司不和,覺得'這個樣子沒法再干下去了',就提出辭職,再去別的公司,你能保證那里就沒有更糟糕的上司嗎?性格不適應就要改變性格,這句話在什么時候都適用。希望并等待更換對方,或想說服對方,是達不到好的預期效果的。”
李明博還意味深長地說:“如果將對方看稱固定不變的物體,這是能動的就自有自己,結果是你自己成了主人。”
李明博小時候家境貧寒,經(jīng)常被歧視,這使他的性格內(nèi)向、害羞,有著強烈的自閉傾向。從上中學開始,他就嘗試改變自己,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出任學生會會長,領導學生運動,投身企業(yè)后敢于提出問題。通過他的不斷努力,使自己的性格變得開朗起來。這些經(jīng)歷使李明博堅信,性格也不是固定不變的。
連性格都可以改變,還有什么不能改變的呢?李明博在他的自傳《絕非神話》中寫道:許多事情是在行與不行的想法之間徘徊的,認為不行的人,腦海里只充滿了不行的可能性和理由;而認為行的人,即使只存在1%的可能性,也會抓住這個希望不放。即使沒有這1%的可能性,哪怕是99%要失敗的事,面對它的人也會從中獲得經(jīng)驗。沒有努力過的人,什么也留不下。我用50比0人比率來計算這種差異,對任何事,要以積極的挑戰(zhàn)意識去對待,其理由就在于此。
正是這種積極地挑戰(zhàn)意識,李明博從沒有休過公休日,每天工作都在18小時以上,相當于別人的兩倍,這使他在36歲就成為現(xiàn)代集團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領導人。他也成為韓國少有的僅憑拿薪水成為億萬富翁的人,被譽為“工薪族的神話”。
生活中聽到最多的總是抱怨,工作太累,工資太少,同事嫉賢妒能,上司頑固不化,每個理由其實都是在為自己的平庸做注腳。破解這一困境的根本方法,就在于打破思維方式的單向性。如果不能改變事實,就改變看法吧。學會站在問題的另一面進行思考,人生的境界就會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