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A股市場整體持續走低,次新股(未開板新股除外)表現慘淡。
越來越多的次新股正逼近甚至跌破發行價。2016年取消預繳款后發行的700余只次新股中,已有40多只最新收盤價跌破發行價(注:已考慮權息因素),其中2018年上市的次新股中,華寶股份、今創集團、華西證券已破發。
1、次新股破發數量激增!取消預繳款后發行的股票中已有48只破發
隨著市場出現調整,次新股整體表現非常慘淡。
行情數據顯示,表征次新股表現的次新股指數今年以來已下跌約三成,從點位上看,該指數近期已創下兩年多新低。
去年次新股破發數量尚在個位數,而今年破發數量達數十只,這種變化的發生,前后也就一年左右的時間。
數據顯示,在新股取消預繳款后發行的700多只新股中,按照當前股價的后復權價計算,已有48只次新股跌破發行價,意味這些股票實質性破發。如果是按照未復權的價格與發行價比較,則會有更多的股票跌破發行價。
另外,2018年以來發行的新股中,已有華寶股份、今創集團、華西證券等3只次新股實質性破發。
上述48股中,天能重工、三角輪胎、恒林股份、禾望電氣、金麒麟等的破發情形最為嚴重,這些股票的最新股價(后復權)較發行價的跌幅均超過3成,意味著如果打中這些股票,并一直持有至今,不僅不能賺錢,反而浮虧已超過三成。
如果將當前股價(后復權)與上市首日收盤價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在取消預繳款后發行的次新股中,已有166只跌破上市首日收盤價,占比超過1/5,其中天能重工、三角輪胎、恒林股份、禾望電氣、金麒麟、日月股份、秦安股份等7只次新股當前股價已較上市首日收盤價出現腰斬。
華創證券的研報認為,以過去A股市場的經驗來看,高彈性和豐厚超額收益使得次新股板塊成為高風險偏好資金追逐的對象,前期市場調整使得新次新龍頭溢價較以往大為降低。不過新一屆發審委的審核更加嚴格,2018年的新股稀缺性加上今年新股基本面更優質,風格向價值配置型轉變,市場調整使新股龍頭溢價被充分消化,相對低估值的次新股更加有吸引力。
2、未開板新股表現亮眼 打新收益有提升趨勢
不過,盡管新股開板后多數向發行價靠攏,但得益于新股發行速度的減緩,新股在未開板前的賺錢效應仍舊明顯,甚至有所提升,這意味著近期打新收益有提升趨勢。
數據顯示,7月以來上市(剔除尚未開板)的新股平均一字板數量達11個,每中一簽平均獲利為3.34萬元,相較之下,今年以來新股上市平均一字板數量僅約8個,每中一簽平均獲利為2.5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