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0年,唐朝一代名臣杜如晦去世。而他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設立凌煙閣,將當初跟他打天下的功臣們的畫像放置在其中。也是為了紀念他的光榮歲月。而之后,唐朝皇帝也有將本朝功臣放入其中,所以在后期,也就不止二十四人。
麒麟閣創建于西漢漢宣帝時期。總共有十一位功臣入閣。入閣的原因主要是兩種:擁護漢宣帝登上帝位有功,自身在某一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麒麟閣霍光劇照
云臺閣為東漢漢明帝劉莊所設立。總共有二十八位元勛入閣。此次入閣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些人都是開國功臣,幫助開國皇帝劉秀掃除強敵,從而讓漢朝重新煥發生機。民間將其與天上的28個星宿相對應。
昭勛閣由南宋宋理宗趙昀設立,總共也是二十四人。其中北宋的功臣占了16位,南宋8位,多為文臣,武將上榜只有五人。這其實跟北宋一直以來的重文輕武有關吧。
紫光閣位于中南海,在明朝時就已存在。因為當時整個明皇城就是為了朱棣的都城北遷而建造的。而此文中的紫光閣,其實指的是清朝。清朝時,此處是殿試的重要場所。在乾隆時期,皇帝將其平叛的情形成畫,放置于此閣中,并且將有功之臣都作畫放置于其中。
此次,我們就從幾個維度比較一下。
名氣最大:凌煙閣。由于唐朝在我國歷史上占據了重要地位。且有著名詩人,號稱詩鬼的李賀,曾寫詩到: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而且唐朝的傳奇的故事太多,并且其決不僅僅是軍事實力強悍,更重要的是他是文化上重要一面旗幟。這個大背景。而位列凌煙閣之中的工程,又大多有著傳奇色彩。如其中的秦瓊以及尉遲敬德,就是我們貼在大門上的兩位門神。雖然東漢是二十八星宿,但是門神比星宿更貼近百姓生活。但是有一點請諸位記住,千萬不要把故事當做歷史。
最讓人震驚的:昭勛閣。我查了詞條,其出處是在一本《夜航船》的書中,可是也沒寫當時的場景。我又翻了一下《宋史》也沒有。所以當時建造這個的原因也是其妙。第二點,在文臣的名單中,并沒有我們熟知的包拯,武將中最厲害的岳飛也不在其內。這是為什么?其中有什么特別的原因嗎?不得而知。只能說這份名單應該是根據皇帝的個人想法而來。
作用被改變的:紫光閣。紫光閣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被毀壞,今天查資料才知道,八國聯軍的司令部當時也是建立在中南海。我頓時覺得毛主席好氣魄。當年有人在這里對整個中國指手畫腳,現在還在這里我要重新建設出一個新中國。目前的紫光閣是經過修葺的,主要是用來會見外賓的。雖然現在可能沒有了什么當時乾隆帝揮斥方遒的畫像。但是,我們在這里開出了一朵朵外交之花。我們的國一定會越來越強。
創建時間最早的——麒麟閣。麒麟閣創建于西漢時期。其實我個人認為麒麟閣的創建,在當時,對于漢宣帝而言,還有一個巨大的作用——就是穩定霍氏一族。再進一步說是穩定了霍光。霍光的權力主要來源于漢武帝臨死前的托孤。當時的托孤大臣,他是其中之一。在廢除劉賀之時,他的權力可以說已經相當大了。而漢宣帝又是他所擁護上位的,因而算得上漢宣帝一朝的開朝功臣。此時的皇權受到極大的削弱。我在此前也有寫過兩篇關于漢朝外戚,大臣以及皇權相互搖擺的文章,有興趣的可以去一看。因而可以說霍光在那個時候已經享受到了權力的巔峰。但是之后,霍光去世,霍氏一族不知收斂,最后居然還叛亂了,剛好給了漢宣帝覆滅的機會。
最為忽視的——云臺閣。這么說的原因是:漢光武帝這個東漢開國的皇帝,一直被人所忽視。關于這個人的描述,很多作者都有寫過文章。我想之所以沒有關注到他,可能出于以下兩方面:第一,先人漢武帝的光芒太盛;第二,其他朝代的渲染更大。因而,對于東漢建立的云臺閣自然關注度就少了。
五大天團,代表的是五段歷史,也代表著當初君主的氣勢。我希望各位也能努力向前,勇立潮頭,做自己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