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哪部電影的評論?-《說吧!》
電影開始伯德小姐在母親袒護的日子里,像刺一樣傷害母親,電影結束失去母親關愛的距離,像突然長大的孩子感覺喜歡父母給的名字——克里斯汀。故事簡單又復雜,在親歷過這一切的女大學生心中,電影中的哪一個畫面不能惹哭自己呢?
九月份大陸上映,我并沒有去影院看,因為我覺得這些年的青春片實在品而無味。之后《伯德小姐》登上了熱榜,豆瓣的可靠評分五星居多,我懷著厲害在電腦上享受了這部青春片,并打算給一個3.5分。得分之處是影片主題和戲劇的沖突表現,失分之處是敘述節奏和剪輯。為了便于閱讀,我把兩個大問題列出來,各自講一下拙見,期待你的指正:
一、惹哭我的主題并未落入俗套使我贊揚
同國內的青春片講述青澀和叛逆不同,《伯德小姐》更加真實的表達了兩個觀點:母女關系和成長。
一部影片到底如何去評判?靠的是主題,但同為青春主題,《伯德小姐》更加務實。導演格雷塔當然是為票房考慮了,但她也為這個電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考慮了。我是相當懷念《左耳》、《致青春》、《同桌的你》等等那些國產青春片紅火的日子的,之所以現在懷念是它不在了。但,我看了《伯德小姐》之后,仿佛感覺到那種日子還會回來。
中國的電影人并沒有把經典的青春片講完,曾經的國產青春片只是留給了觀影者一些淡淡的憂傷和告別青春的勇氣。國產青春片從來沒有讓我們如此熱情的討論過,母女關系、母子關系、父女關系等等,青春需要告別的東西不只是初愛和課桌,還有故鄉、親情、玩具、淳樸的人性……
等著導演,去講、去承擔社會教育的主題實在太多。
二、敘述節奏被流水賬似的剪輯破壞,視覺體驗不夠美好
敞亮的結局沒有使我忘記,觀影之處的煩躁。伯德小姐和母親在車內大概兩分鐘左右的對話固然精彩,卻一點也不符合青春劇情片的剪輯節奏。我有一種感覺:雖然電影的定位是一部商業劇情片,但導演又想表現一些濃重的藝術氣息。越是想這樣做,越是糟糕。
影片整體上像流水賬,和母親吵架、和好朋友相處、和初戀約會、偷食禁果、離家出走、惋惜過去。沒有看到一些剪輯上出色的地方,這部影片也終將被人們遺忘掉,記著的只是它講述的母女關系。譬如,在母親最后一次開車送伯德小姐去機場上大學,下車時伯德小姐再三問母親要不要下車陪她去登機口,這個時候給母親的畫面依然是俯拍,而那個機位是以女兒的視覺為參考的。從伯德小姐再三的詢問可以看出,她的內心里已經有一點點承認自己是克里斯汀了,她心中的母親應該是高大的,她喜歡且敬佩的。攝影至少給母親一個平視的畫面,雖然現實上看攝影沒給也沒影響表達。但給個之后,我們的視覺體驗絕對會提升,導演首先要想著把攝影機架在哪里架多高,才能更完美的講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