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安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1、資源情況。高安歷史悠久、山川秀美,旅游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到39.5%,各類自然景觀資源200多處,水質優良的湖泊水庫300余座;古文化遺址27處,古窯址3處,重要的歷史遺跡、風景名勝點20處,革命文物點24處,各類古墓葬100余處;各類民間民俗活動10余種,土特產20余種。
2、發展情況。從2001年高安市委市政府將旅游業納入“十五” 規劃開始,高安旅游業逐年發展。截止目前,全市有6大景區,130多處景點,其中接游的景區(點)有25個。包括華林寨、丫口石、華林胡氏古村、造紙作坊遺址、上游湖、八百洞天、瑞相禪院、大愚寺、大觀樓、吳有訓科教館、賈家古村、白蓮山莊等。全市有國家級品牌4個,省級品牌4個。其中華林寨—上游湖風景名勝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3A級旅游景區,上游湖為國家水利風景區,賈家古村為中國特色景觀示范名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省4A級鄉村旅游點,八百洞天為國家2A級旅游景區、省4A級鄉村旅游點,白蓮山莊為全國休閑農業旅游示范創建企業,大觀樓為省級風景點、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市共有各類賓館、旅社203家,住宿房間為4571間,床位7886個,其中四星級旅游飯店1家,三星級旅游飯店6家。全市共有各類飯店1083家,可同時接待5萬人就餐,其中農家三星級飯店4家。全市共有國內旅行社(分社)16家,其中1家為三星級旅行社。
市域內旅游景區實現公路直達.對外交通方面,距南昌昌北機場60公里,滬昆高鐵在高安設站,昌栗高速(在建)、贛粵高速穿境而過并設有互通口,320國道橫貫東西,區位優勢和交通條件較好。
二、高安旅游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高安雖然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有:
1、旅游發展規劃滯后。旅游策劃思路不寬,創意不新,缺乏引爆效應。全市旅游總體規劃及部分景區的旅游規劃起點低、標準不高、專業性不強,特別是與旅游市場的需求結合不夠緊密,對賣點的包裝不突出。有的景區甚至還沒有作出旅游規劃,景區修建性詳規和控制性詳規處于空白狀態,嚴重影響了資源保護和景區的開發建設。
2、旅游發展體制不健全。景區管理體制不完善,機制不活、資源分割、規劃不一、管理分散、職能不清、目標不明。投融資機制不健全,缺乏旅游融資平臺,不能有效進行市場化運作。旅游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不配套,缺乏土地利用、資金投入、稅費減免、獎勵扶持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旅游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不健全,旅游人才嚴重缺乏。
3、旅游基礎設施不完善。全市旅游交通網絡沒有形成,景區、景點缺乏形成循環公路,景區旅游交通嚴重滯后。尤其是華林寨—上游湖缺乏一條旅游交通主干道與昌銅、昌栗高速對接。所有景區現有的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很不完善,旅游六要素殘缺不全,特別是游客服務中心、旅游公廁、停車場、游步道、棧道、索道、標識標牌等配套設施沒有配套到位,缺乏比較成熟的特色餐飲、休閑娛樂和住宿接待設施。
4、旅游品牌創建不足。旅游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景區整體開發力度不大、效果不好。現有的旅游景區品位低、檔次差、小打小鬧,標準化程度差距較大,缺乏具有鮮明特色的旅游產品和吸引游客的優勢品牌。旅游景區在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不夠,尤其是缺乏旅游大項目、大品牌的拉動和引領。
5、旅游業發展氛圍不濃。多年來,受資源、政策和資金的影響,高安旅游業的發展一直處在站不上隊、排不上位的尷尬狀態,在組織領導、體制機制、政策扶持等諸多方面力度不大,旅游產業發展定位、發展目標、發展思路不夠清晰,舉步維艱,發展緩慢。
三、高安旅游業發展定位
1、戰略定位。根據高安旅游資源優勢,把旅游產業作為優化經濟轉型、推動第三產業發展、拉動人氣的重大工程來抓,作為服務業戰略性支柱產業優先發展。
2、目標定位。至“十三五”期末,力爭全市創建1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高安元青花博物館),2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華林寨—上游湖風景區、巴夫洛生態谷),1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賈家古村),1-2個省4A級鄉村旅游點(艮山古村)。申評1-2家五星級旅游飯店,2-3家四星級旅游飯店,創建3-5家省四星級農家旅館。將農科院高安基地、鄧志平園林、百峰嶺生態園等農業生態資源聚集地打造成具有當地特色的休閑農業觀光景區。全市旅游接待總量6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0億元。
3、方向定位。高安自然資源、農業資源、文化資源充足,旅游業發展應以高安特色為基礎,以休閑觀光旅游為方向,以情景體驗為形式,加速改造和完善傳統的人文自然景觀旅游產品,重點建設生態觀光勝地、休閑度假樂園、農業體驗基地三大特色旅游品牌。
四、旅游產業布局
以“全域規劃、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發展思路,以“一核兩翼三區”布局,打造生態觀光、文化體驗、運動休閑、度假養生四位一體發展格局,著力打造“一谷”(巴夫洛生態谷)“一山”(華林山)“一湖”(上游湖)“一村”(賈家古村)“一館”(元青花博物館)旅游品牌。具體而言,就是以高安元青花博物館景區擴容建設為核心,以華林寨—上游湖風景名勝區和巴夫洛生態谷為兩翼,打造三大特色旅游區。即打造以華林寨—上游湖為核心的集山水旅游、文化旅游、森林旅游、度假旅游等為一體的生態旅游區;以賈家古村為核心的集古村觀賞、溫泉養生、農耕體驗為一體的古村旅游區;以巴夫洛生態谷為核心的集田園休閑、農業觀光、商貿服務、養生養老、運動健身為一體的田園式現代商務休閑度假區。
一核:以高安元青花博物館景區擴容建設為核心,打造城市文化休閑旅游品牌。
兩翼:
一是北部以華林寨—上游湖風景名勝區核心的“綠三角”地區;
二是以巴夫洛生態谷為核心的大城昌西文化產業園。
三大旅游板塊:
即打造以華林寨—上游湖為核心的集山水旅游、文化旅游、森林旅游、度假旅游等為一體的生態旅游區;以賈家古村為核心的集古村觀賞、溫泉養生、農耕體驗為一體的古村旅游區;以巴夫洛生態谷為核心的集田園休閑、農業觀光、商貿服務、養生養老、運動健身為一體的田園式現代商務休閑度假區。
五、加快旅游產業發展舉措
1、深化旅游綜合改革。
深入開展景區管理體制改革,適時成立華林寨—上游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賦予其行政、資源等方面管理權,對整個景區實行統一組織,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開發。
大膽探索旅游投資機制改革,建立市場機制,打造旅游開發投(融)資平臺,充分發揮其資源開發、市場融資、資本運作和市場開拓作用。
加快推進旅游領域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成立旅游行業協會,充分發揮旅游行業協會作用,鼓勵中介組織發展。
2、實施高端旅游策劃。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對高安旅游產業發展進行高端策劃,頂層設計,高標準修編《高安市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高起點編制《華林寨——上游湖創國家4A級旅游景區提升規劃》、《高安市鄉村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大城昌西文化產業園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高安市元青花館旅游總體規劃》。各景區也要根據總體規劃盡快編制景區控制性詳規和修建性詳規。
3、推進旅游品牌創建。加大景區創建力度,要按照“高起點、高標準”的要求,以景區建設為抓手,推進旅游景區的提檔升級,全力打造高安休閑旅游品牌。“十三五”期間,重點創建2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包括華林寨—上游湖景區和巴布洛生態谷;3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包括元青花館、賈家古村、百峰嶺生態園。創建一批省4A級以上鄉村旅游點,培育一批具有高安特色的農家樂品牌。要按照五星級標準重點打造以新中源明珠大酒店、惠恩國際大酒店等為代表的高檔次的服務接待設施,提升高安旅游整體接待水平。
4、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市各級要切實加大旅游項目招商引資力度,立足招大商、選好商、引真商,依托高安緊鄰南昌、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充分利用豐富的山水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精心策劃包裝一批具有市場潛力的旅游項目,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帶動能力強的重大旅游項目。重點抓好大城昌西文化產業園、華林寨——上游湖、賈家古村、八百洞天、白蓮山莊等景區(點)旅游項目招商,引進資金加快景區旅游項目建設。進一步制定和完善旅游項目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落實景區鄉鎮、單位旅游項目招商責任和考核機制,加強對重大旅游項目的跟蹤服務,力爭我市旅游項目招商取得突破性進展。
5、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有效整合宣傳資源,充分利用各類宣傳媒體,擇時在省以上宣傳媒體進行高安旅游形象宣傳,大力提升全市旅游形象和特色旅游產品的知名度,叫響高安旅游品牌。同時,市內各宣傳媒體要開展全方位、廣覆蓋、常態性的旅游宣傳,推介形象、展示資源,吸引客商和游客。
6、完善基礎配套設施。一是要加大旅游公路建設力度,通往A級旅游景區的公路要優先列入建設計劃,全面貫通景區的交通網絡。二是要完善旅游配套功能,在高鐵站建設高安市游客集散中心,構建旅游信息化服務體系和公共服務平臺;華林寨——上游胡、賈家古村、元青花館、大城昌西文化產業園等地要盡快建設游客服務中心,加快修建A級旅游公廁、生態停車場,設立符合國家標準的旅游景區各類標識標牌、電子觸摸屏等設備,完善郵政、電信、銀行、數字電視等服務設施。三是大力發展旅游賓招,建設一批檔次高、接待能力強的大型賓招設施。四是加快發展一批具有高安風味的農家特色餐館,開發地方菜肴,為游客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飲服務。五是規劃建設旅游商貿中心和若干個旅游購物一條街,引導重點景區、星級酒店、大型商場和重要公共服務區域開辟旅游購物場所。
7、打造旅游精品線路。充分挖掘我市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對旅游產品進行深度包裝,優化組合,精心編排并推出若干具有高安特色的精品旅游線路。整合華林山、上游湖、八百洞天、米嶺、荷嶺等綠三角山水資源,打造華林寨—上游湖景區為主的生態觀光游線路;整合“五城一園一谷”等涉旅資源,打造以田園城市為主的田園旅游線路;整合賈家古村、單家古村、珠湖古村、白蓮山莊、花卉園林等鄉村旅游資源,打造以古村為主的鄉村旅游線路;整合瑞相禪院、大愚寺、朱軾墓、元青花館、大觀樓、華林造紙遺址等名勝古跡,打造以元青花和禪宗文化為主的歷史文化旅游線路;整合腐竹廠、陶博城、食博城、光電產業基地等工業項目,打造以傳統和現代工業相結合的工業旅游線路。
8、優化旅游發展政策環境
(1)調整市旅游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市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旅游的副市長任副組長,各有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將旅游發展工作列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
各級黨委、政府是推進旅游發展的責任主體,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涉旅部門是推進旅游發展的重要責任單位,要明確責任、主動銜接,形成發展合力。旅游主管部門負責全市旅游業發展的統籌規劃、指導督促和協調推進等工作,建立健全跟蹤督查、定期通報等制度,制定出臺對鄉鎮、街道和部門旅游業發展考核辦法,搞好績效考核。
宣傳、發展改革、財政、公安、城建、國土、城管、人社、交通、公路、農業、林業、水利、環保、文化、衛生、安監、工商、藥監、城管、民族宗教、廣電、稅務、供電、水務等涉旅部門,要強化責任意識,按照職能分工,主動配合旅游行政主管部門搞好旅游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行業管理,形成全市一盤棋的旅游發展格局。
(2)加大資金投入。
一是市鄉兩級財政要加大投入力度,設立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用于規劃編制,宣傳促銷,品牌創建,行業管理,旅游招商,隊伍培訓,旅游公共服務設施,支持重點旅游景區及重點項目旅游基礎配套設施建設。
二是要全面整合各級各部門與旅游產業相關的專項資金,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向旅游業傾斜。
三是要鼓勵社會和民間資本依法采取多種形式開發各類旅游資源。
四是要創造條件,設立旅游業發展投融資平臺,建立旅游投資融資機制。
(3)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對三星級及以上旅游飯店,3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省級以上旅游度假區、旅游演藝項目、旅游商品生產企業實行與一般工業企業同等的用電、用水、用氣價格,減半征收市政公用設施配套費,衛生監測費按成本收取。有線數字電視維護費按不高于當地居民用戶主終端收費標準的90%收取。符合條件的旅游演藝項目享受文化產業稅費優惠政策;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旅游企業享受國家規定有關稅費優惠政策;旅游企業的促銷費用計入企業經營成本,對經營采摘、觀光農業的單位和個人,其直接用于采摘、觀光的種植、養殖、飼養的土地,免征城鎮土地使用稅。重大旅游項目開發建設實行“一事一議”。
(4)完善土地利用政策。旅游項目用地享受工業項目用地同等待遇,對入選市重大旅游項目,優先安排建設用地指標,納入審批綠色通道,用于旅游配套的公益性城鎮基礎建設用地,以劃撥方式供地。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用非耕地,在不改變土地農用性質的前提下采取作價入股,土地合作等方式參與旅游開發。
9、強化旅游市場監管。廣泛深入學習宣傳貫徹《旅游法》,在全社會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濃厚氛圍。嚴格按照《旅游法》等法律法規,加大旅游執法力度,整頓和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嚴厲打擊零負團費、欺客、宰客等違法違規行為。健全旅游綜合執法機制,建立旅游與公安、工商、物價、稅務、城建、衛生、食品、藥監、安監等相關部門聯合執法常態機制。加強旅游服務標準化建設,嚴格落實國家A級景區標準和國家星級旅游飯店標準,促進旅游行業管理規范化、標準化。落實旅游安全管理責任制,健全假日旅游和旅游突發事件應對機制,加強旅游安全動態應急管理,進一步健全完善游客投訴機制,切實保障游客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