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幾年的清華質優生的潑熊虐貓到最近發生的少女虐兔事件,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傳出一個虐待動物的新聞。據說僅某個網站就能搜出多達279段虐待動物的視頻,而這些動物小到昆蟲、金魚,大到藏獒、馬匹,都成了人們手中卑微的玩物。這些施虐者到底背后有著一種怎樣的心理呢?
境遇性發泄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學基礎》里面曾有過一大段拗口的名言,簡單地說就是在警醒人類:我們虐待動物的行為極有可能會誘發人們對自己本身的虐待。
虐待動物、欺凌弱小著實是臨床心理中很常見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映射出來的內心世界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復雜。
簡單的情況,其實就是一種境遇性發泄。
有個很經典的笑話就是解釋這種簡單虐待心理的。說一男主人在公司被老板頤指氣使地教訓了一番,回到家便沖著老婆一頓發火。可憐的老婆受了老公莫名的訓斥,心中窩火卻又不敢向老公發泄,正好孩子犯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小錯,就趁機把孩子狠狠訓斥一番。孩子雖知自己犯錯在前,然而因為這錯微乎其微,實在不該受如此大的委屈卻又無處訴說,就沖家中的小狗踢了幾腳,以解心頭之氣。小狗不明白為什么小主人無端懲罰他,就跑到街上,見了一個西裝革履的人就咬了一 口,那個被咬的人竟然就是男主人公司的老板。
笑話誠然是笑話,但是笑話中每個人都為了自己一時的舒心,將自己的負面情緒轉移給別人。A傳給B,B傳給C,雖然他們的理性都知道,這樣做對別人是極不公平的。但是由于缺乏成熟的處理負面情緒的能力,他們又會“身不由己”地去傷害別人,包括這些無辜的小動物。
當然這種簡單的境遇性情緒轉移,一般都是一時的,施虐者很快地會回歸理智,為自己這種“己所不欲卻施于人”的行為感到內疚和自責。
無法釋放的精神壓力
就像某些溺水的孩子長大后可能會得恐水癥一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故事在虐待動物這件事情上也是比比皆是。一些虐待動物的施虐者,當我們去深究他們的內心世界的時候,往往發現,都是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的某段心理創傷,而這種創傷可大可小。
我有一個患者,小學時上課忽然尿急,很想去洗手間,可是天生性格膽小向老師報告的時候說話聲很小,老師可能沒有聽到,當然看也沒看他一眼。于是他不知自己該怎么辦了,就不敢說話了。最后,竟然尿濕了褲子,被同桌發現,全班一下子笑了起來。當時老師只是制止了大家的哄笑,然后略帶嫌棄對他說給你媽打個電話回家換褲子去。這件事給年幼的他心里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從此,對于外部世界他都采取躲避和抵觸的態度,而唯一能讓他發泄的就是撕紙,后來漸漸地發展到折花、偷著毀壞別人的東西,進而就是虐待動物。
2005年,上海復旦大學虐貓研究生,家境優越,從小到大十分乖巧,從沒讓家長失望過。高中畢業后以優異的成績被復旦大學錄取,然而,當他躋身于名校后,本身的優異變得普通。但來自家長的高水平要求卻從沒有絲毫的降低。這就讓他長期處于一種精神焦慮的狀態,隨后,由于長期壓抑帶來的結果,本科時他留級重修,而家長并沒有關注到孩子的心理變化,居然當晚不讓他回家,規定他在家門前的草地上睡一夜。黑夜加寒冷給他的心理造成巨大陰影,他曾經用“我當時有種被遺棄在外的感覺”來敘述這件事。就這樣,長期的精神壓抑為虐貓埋好了伏筆,當某一天一只小貓在他手中時,悲劇發生了。
類似的施虐者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他們都有著無法得以釋放的精神壓力。這些負面情緒有可能是某次創傷引發的,也有可能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壓力激發攻擊本能
“虐兔事件”的視頻后來被發現是有人精心安排的,一段視頻付給“虐兔女”400元錢。隨后就有網友發帖指出:虐兔視頻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因為有些人有觀賞虐待行為的病態心理癖好,一些利益集團就此拍攝視頻牟取暴利,大量動物成為犧牲品。甚至還有網友臥底調查發現這些團隊將制作的視頻發布到國外的視頻網站上出售。數量可觀的觀眾通過網絡購買這些視頻來觀看,一部短片拍攝視頻的人便可獲利五六千元。
這種群體性病態心理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蘇珊·菲斯克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當人們身處有壓力、憤怒或者受到嘲弄的環境下,很有可能會有施暴行為,這種環境也是造成暴力行為的關鍵原因。這也就是說,在當今現實的環境下,不僅精神病患者可能有施虐行為,事實上幾乎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這樣做。
攻擊和破壞是我們每個人存在的本能,當我們遭遇心理壓力和挫折境遇時,就可能重新激發自己的侵犯動機,從而表現出攻擊性。當一個人出于某種原因不能對施壓源頭還擊時,往往會找一個替罪羊發泄一通,用來證明自己的能耐。而這時候,那些沒有抵抗能力的花花草草還有弱小的動物,便成了最方便的發泄對象。
當今,社會壓力之大,是我們不得不去面對的事情。各領域各行業的快速發展,讓人們此一秒的生活已然和前一秒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而虐待動物這件事,說到底就是一個壓力搞的鬼。
當再有類似事件發生的時候,我們應該首先反思是怎樣的根源造成了這些不良行為的產生,然后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對應的措施去減輕、緩解其心理壓力,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一旦發生虐待事件,其實絕大多數情況都是伴隨著心理上的問題的,這個時候我們應該主動地尋求外界的幫助,咨詢師的指導會更快地幫你選擇最合適的途徑和措施去疏解心理上的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