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日期:2011年10月27日
可憐如花似玉女,生于末世帝王家。
國破家亡烽煙起,飄零淪落夢天涯。
這是金庸先生小說《鹿鼎記》中描繪的一位“白衣俠女纖塵不染,神功蓋世浪跡江湖”的尼姑形象。據說這位只有一支胳膊且相貌極美氣質高貴的獨臂神尼并非凡塵俗子,她乃是大明崇禎皇帝的公主長平。但是貴為金枝玉葉的公主殿下又怎么和漂泊江湖于草莽之中的尼姑扯上關系呢?
這一切還得從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七日的北京說起。那一天整個北京城都籠罩在一片愁云慘霧之中,因為闖王李自成的軍隊將北京城圍困的如鐵桶一般。大亂之年,貴為九五的崇禎皇帝也只能無奈的跌坐在龍椅之上悲嘆。雖然,他已經急召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入京勤王。但是,從此刻的情況來看,似乎已經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了。李自成的大軍已經加強了攻城的攻勢,守衛北京城的這些老弱病殘也支撐不了多久。
傍晚時分,李自成開始率軍攻城,最讓崇禎心痛是,守城的宦官為了保命居然打開了彰儀門獻城投降。崇禎聽到這個消息,頓時如同五雷轟頂,外城一破,北京再無險可守了。崇禎皇帝和太監王承恩來到皇城的高處四下眺望,只見外面到處火光沖天,喊殺聲不絕于耳,看起來內城被攻破也只是轉眼之間的事了。他呆了半晌,又回到宮中,見了周皇后,才嘆了一口氣說:“大勢去矣。”兩人不禁相對落淚。崇禎和周皇后勉強支撐著,將三個兒子叫到面前,讓永王和定王兩個皇子化裝成平民,逃出了紫禁城。周皇后一直陪在他身邊默默垂淚,一言不發。等到打發了太子走后,她才過來跪下向崇禎磕頭說:“我服侍陛下十幾年了,你卻從沒聽我一句勸。現在也沒什么可說的了,我也惟有以一死殉君國了。”話說完,她就站起來轉身回房去了。一會兒宮女出來報告說,皇后已經自縊身死了。崇禎聽后,呆了一會兒,又說:“好!好!死得好!”崇禎總共有六個女兒,其中四女早逝。還有兩個女兒,即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長平公主居住的壽寧宮。這是他最疼愛的女兒,被封為長平公主,今年剛滿十六歲。“長平”,長長久久地享受太平,這兩個字中包含了多少父親對女兒的愛和希望啊!他本來已經為愛女選了周顯作女婿!可是這一切眼看就要成為泡影了。長平公主還在期待能與未婚夫周顯相會,象弟弟們那樣逃出皇宮的可能,崇禎為了防止城破之后女兒受辱,便在自殺之前,沖入壽寧宮,長平公主牽衣而哭。崇禎帝說:“汝何故生我家?”崇禎大慟,揮劍砍去,砍下了長平公主左臂,長平公主昏死過去。失魂落魄的崇禎認為女兒已經死了,沒有再劈第二劍。接著,思宗入沖進昭仁宮,砍殺了這里的三公主,三公主死后,清廷以其居所為名,追謚她為昭仁公主。隨后,崇禎又走向袁貴妃,命她趕快自盡。袁貴妃遵命自縊,不料繩子卻自己脫落了。崇禎見狀,又揮著手中的劍砍傷了袁貴妃的左肩。傍晚,崇禎帝帶著一批太監沖出宮門,逃命去了。他們出東華門,至朝陽門,又奔安定門……在城內兜了一圈,都被他的亂軍擋了回來,逃生不得,只得重返宮中。 25日凌晨,崇禎帝登上鐘樓,鳴鐘召集百官,但無一人前來。萬念俱灰的崇禎帝只好與宦官王承恩一起登上了后面的萬歲山(今景山),自縊而死。臨死遺言:“朕非庸暗之主,乃諸臣誤國,致失江山。朕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不敢終于正寢。賊來,寧毀朕尸,勿傷百姓!今日亡國,出自天意,非朕之罪。十七年慘淡經營,總想中興。可是大明氣數已盡,處處事與愿違,無法挽回。十七年的中興之愿只是南柯一夢!” 那幾天紫禁城里亂成一團,誰也沒有顧得上去看看長平公主的“尸體”。長平公主受傷未死,而是又活過來了,于是長平公主的命運在演義中無限的鋪展開來。
有人說,長平公主沒有死,而是出家做了尼姑。這個故事在民間傳說和武俠小說中十分的流行。大致說法為,有一位武功超凡的獨臂女尼,乃是明崇禎皇帝的嫡出長平公主,國破家亡,被父親砍去手臂后流落民間。懷著深仇大恨的公主練就了一身武功,誓要為父母報仇雪恨。人稱獨臂神尼九難。傳說獨臂神尼九難收了八個天下無敵的徒弟,其中有個呂四娘。呂四娘是九難的關門弟子,后來潛入深宮,刺殺了雍正皇帝,輾轉為師父報了家國之仇。這八個了不起的徒弟,被稱為"清初八大俠",威震天下。這是一說。此外,在粵劇經典《帝女花》中,講的也是長平公主的故事,說她在明亡后,出家為尼,后來又被清朝廷找到,要她與駙馬完婚。為了讓父母能夠平安下葬,弟弟們能夠被釋出牢獄,她答應了這個要求。洞房花燭之夜,長平公主和駙馬周世顯服下了砒霜,以死報國。這些故事聽來雖然浪漫,但畢竟只是傳說而已。那么真實的歷史又是怎樣的呢?
據說歷史真實是這樣的。長平公主后來被人發現,抬到周皇后的父親周奎家中,五天后竟然蘇醒過來。當她醒來的時候,北京城已經成了大順天下。周奎不敢收留她,就把她交給了李自成,李闖王見長公主居然死而復蘇,感到很意外,于是將她交給劉宗敏救治。幸好,“大順”只在北京城里呆了兩個月,就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李自成沒有來得及帶上長平公主,就在清軍的追擊下敗逃遠去。
多爾袞帶清軍入關后,為了籠絡人心,下令,五月初六至初八,為崇禎帝哭靈三日,上謚號懷宗端皇帝,后來又改稱莊烈愍皇帝。并將他和周皇后的棺木起出,重新以皇帝之禮下葬,葬在昌平明皇陵區銀泉山田貴妃陵寢內,妃陵改稱思陵,一后一妃陪著崇禎去往另一個世界。
長平公主雖然國破家亡,也終于得到了一絲安慰,與她相依為命的,這時只有崇禎的袁貴妃。袁貴妃雖然重傷,最后也象長平那樣死而復蘇。
清順治二年,長平公主向順治帝及攝政王多爾袞上書:“九死臣妾,局蹐高天,愿髡緇空王,稍申罔極。”她希望自己能夠出家為尼,斷絕這塵世間的哀傷悲痛。然而,她是先朝長公主,為了讓漢人歸心,這個愿望,清朝廷是不會答應她的。不但不答應,在長平公主上書不久,順治帝的詔命就跟著下達了——不許公主出家,而是讓她與崇禎為她選定的駙馬周顯完婚,并且同時賜予府邸、金銀、車馬、田地。但僅僅過了幾個月,長平公主就病逝了,時為順治三年,長平公主十八歲。賜葬廣寧門外。
據張廷玉的《明史.公主傳》記載“長平公主,年十六,帝選周顯尚主。將婚,以寇警暫停。城陷,帝入壽寧宮,主牽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劍揮斫之,斷左臂;又斫昭仁公主于昭仁殿。越五日,長平主復蘇。大清順治二年上書言:"九死臣妾,局蹐高天,愿髡緇空王,稍申罔極。"詔不許,命顯復尚故主,土田邸第金錢車馬錫予有加。主涕泣。逾年病卒。賜葬廣寧門外。”與上面的說法大體相同,另外,據《明史.流賊傳》記載“長公主絕而復蘇,舁至,令賊劉宗敏療治。”基本上也可印證上面的說法。
想象長平公主短暫的一生,經歷了風云變幻的際遇,歷經了三個特殊的王朝。明、大順、滿清。也許她真出了家,選擇了青燈古佛,青衣黃卷相伴終生。也許她一生都沒有踏出過北京城一步,郁郁而終。可謂莫嘆命運弄人,只怨身在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