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頗為冷清寂寥,眼看著年過完了要收假了,家中老母親的一句感嘆令人百感交集、五味雜陳,她說“過年是喜慶的日子、回家的日子,現在也是應付的日子,年過完了也就應付完了”,應付二字真是道盡當下社會百態人生。
記得看過一部電影叫《加布里埃爾》也有翻譯成《情逝》的,是改編自康拉德短篇小說《回來》。片中男豬腳是一個功成名就的作家—加布里埃爾和老婆簡已經結婚十年了,突然有一天妻子在毫無征兆地情況下留下一封信就和別人私奔了,信中說她其實在結婚后的半年, 已經覺得夫妻之間再沒有愛了,十年的婚姻中,他們兩人之間根本就沒有過愛情,妻子其實一直在應付,而她決定離開的那一刻才感受到人生中的最大快樂。但女主角的這個最大快樂卻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她的離開也只堅持了一會.,在男豬腳看到老婆離開時放下的信件時, 她已經后悔回來了,其原因主要是考慮到物質生活的落差,雖然她也在說“最錯的不是離開, 而是回來”,但還是回來了,也意味著將在今后的生活中繼續應付。
還看過一本小說,名字情節都忘了只記得開頭。講的是一對已經生活了幾十年的老兩口,均已人到生命黃昏按理應該無所求了,但一天清晨老太太做完手中的縫紉活計,將針頭線腦放進籃子里后就出門了,待得回家之后便向老頭子提出離婚,她說突然在那一刻發現自己這幾十年的婚姻和生活原來都是在應付,是生活中各種現實生活所累而進行的一場連綿不絕的無奈妥協,在生命最后幾年才恍然大悟。
類似這樣的情節在如今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估計遍地都是吧。我們常常號稱自己用幾十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西方二三百年的現代化之路,假設就是如此,那么這一進程中雖有西方二三百年間取得的成就,也必有西方二三百年間發生的矛盾和問題,同時還將包括從農耕思維、計劃經濟、傳統生活方式快速切換到市場與商品時代帶來的斷裂與撕裂。人們被時代洪流推向瘋狂追求物質利益和物質享受的地步,早已無暇顧及也無力顧及諸如傳統、家庭、道德、倫理等精神文明,如今的人們哪里還有設想中“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的氣定神閑,都恨不得手腳并用整個身子撲向物質的時候,對于所謂“一手抓精神文明”只能是應付應付就行了。
因此對于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和民俗特色的春節,也只能演化為一幕幕虛情假意的慰問、一張張無人相信的承諾、一場場三心二意的聚會、一杯杯心不在焉的白酒、一句句若有若無的祝福,一個個苦苦索要的微信紅包還有大西安那一只只撿拾不完的煙頭。
家庭正在加速分崩離析,傳統的慣性之下過年雖求得短暫幾天的歸鄉與歸屬,但也充滿著各種應付的尷尬。年過完了也就應付完了,大家再次出門奔走四方為下一場應付而拼搏,人生不過一場戲,應付完了也就落幕了。——《調查清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