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上和微信朋友圈里有不少關于“熊孩子”的事,如早教課上,別的孩子非常乖巧,只有一個孩子總是不守規矩,要么搶別人東西,要么就推搡別的小孩,而且搶完東西后還耀武揚威。整個教室除了這個孩子的家長,其它家長都非常討厭他。還有在婚宴上,有個十歲左右的孩子,每上一道菜總是先往自己盤子里面夾一大堆。碰到自己愛吃的,不管別人是否在夾菜,直接就轉桌子,讓別人筷子停在空中異常尷尬。而在吃完之后,他的盤子依舊滿滿當當……
人們都知道孩子承載著父母無限的希望,也是國家的將來,但是現在的孩子被父母和祖輩捧在手上的越來越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視為掌上明珠,對其百依百順,久而久之,孩子長大后變得自私任性,天馬行空,甚至還有可能成為社會的包袱和渣滓。
我小時候生活在物質極度貧困的年代,從小卻受到長輩傳統的教育,我的奶奶對我雖然寵愛,但是她經常教育我要勤快,要好好讀書,在奶奶的教育和愛撫下,我把家里的角角落落都掃得很凈,奶奶還經常夸獎我,越夸我干得越好;在讀書上,我奶奶經常說書里面夾著蒸饃肉菜,雖然說得有些小功利,但卻形象樸實,我從小把書背著滾瓜爛熟,在小學階段在班上總考第一……就是這樣,奶奶樸實無華的話把我教育成了一個國家干部。這就是一個家庭潛移默化教育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一個許多習慣養成的最好環境。
我們大家都熟悉的曾國藩,他自己封侯拜相,終成一代封疆大吏,他對自己的子女的教育也是相當成功,據說他的子女后代在其教育下,絕大部分都成為國家的人才。當我們仰視這位一代豪杰的時候,從他那一字一句質樸而真切告誡子孫自勉的家書中體會到了我國古代儒人修身、齊家、平天下的豪邁和智慧。其中最有名的語錄如“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恒;凡將相無種,圣賢豪杰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家中兄弟子侄,惟當記祖父之八個字,曰:"考、寶、早、掃、書、蔬、魚、豬"。余日記冊中又有八本之說,曰:"讀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戒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作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此八本者,皆余閱歷而確把握之論,弟亦當教諸子侄謹記之,無論世之治亂,家之貧富,但能守星岡公之八字與余之八本,總不失為上等人家。”等名言名句已經成為名篇,正是他注重家教才成就了爭氣的子孫,也為國家培養了棟梁。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家長耐心地教導,點滴積累,方可讓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和正確的觀念,因此家風家教的傳承是很好的教育途徑,作為家長,首先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加強學習,以身作則,事事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從小事上給孩子做榜樣,在思想上灌輸是非曲直,讓孩子形成正確的觀念,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鼓勵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目標,做一個愛自己的國家,為人民著想的人,為國家興旺發達奮斗的人,那么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