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2日,上證綜指突破5178點。如今七年過去了,上證綜指依然不足3300點。代表新興成長股的創業板指數,從4037點跌至最新的2556點。
過去7年來,盡管市場主流指數讓人乏味,但偏股基金的業績表現不錯。數據顯示,七成多基金取得了正收益,其中翻倍以上的基金有88只,最牛基金豪賺243%。
88只基金總回報超100%
最?;鸷蕾?43%
在2015年的牛市行情中,上證綜指在6月12日突破5178點,這被視為那輪牛市的巔峰標志。那輪牛市以新興成長股為主線,而代表新興成長股的創業板指數,在6月5日就提前達到4037的頂點。
從2015年至今,7年過去了,不管是代表價值股的上證綜指,還是代表新興成長股的創業板指數,跌幅均為35%左右。
盡管指數表現欠佳,但公募偏股基金的整體表現明顯強于市場。Choice資訊顯示,成立于2015年6月12日之前的1019只偏股基金中,截至今年6月12日,共有762只基金取得了正收益,占比高達四分之三。其中收益翻倍以上的基金有88只。其中收益超過200%的7只。
如果跟主流指數相比,僅有48只基金跌幅超過35%。跑輸指數的基金占比不足5%。
具體業績表現如下:
如上圖所示,在業績領先的基金中,安信優勢增長混合A基金的區間總回報為243.25%,招商安潤靈活配置基金為241.53%,易方達新收益基金為233.44%。鵬華品牌傳承、金鷹民族新興、交銀趨勢、申萬菱信新能源汽車主題等基金的回報也超過200%。
通過上圖可以看出,部分現任基金經理的業績回報接近甚至超過了過去7年的總回報,這表明過去7年業績主要有現任基金經理貢獻的。
例如,大成睿景靈活配置基金,他從2020年初管理以來,不足兩年半時間,總回報為199.26%,這已經超過了過去7年間的總回報,這意味著從2015年高點至韓創接手管理時,在長達四年多時間內依然是虧損的。
績優基金三大法寶:
擇時、賽道和明星
在過去7年內,市場經歷了冰與火。有2015年年中的千股跌停,也有2016年初的熔斷,經過2017年的“漂亮50”行情,遭遇了2018年下半年的至暗時刻。真正讓基金迎風起舞的時期,主要是從2019年初至2021年底的三年黃金期。其中很多重倉醫藥、消費的基金,主要收益集中在2019年初至2021年初。
從大幅跑贏5178點的基金業績歸因看,主要源于三方面原因:
一是基金經理相對較好的擇時能力。
以過去7年的業績冠軍安信優勢增長基金為例,該基金成立于2015年5月20日的市場高點,但該基金從成立至2016年底,幾乎沒有權益倉位,期間上證綜指從5000多點跌至3100點左右,該基金躲過了市場的多輪下跌,凈值不僅沒有下跌,反而漲了7%左右。
從下圖可以看出很明顯地看出來。
從2018年底以來,隨著市場的好轉,該基金開始重倉布局,在核心資產的上漲行情中,跟上了市場漲幅。從該基金經理聶世林的投資風格看,對安全邊際非常看重,從2016年初接受管理該基金至今,僅有2018年虧損,其余年份全部盈利,即使在今年的慘淡行情中,迄今依然獲得了正回報。
過去7年的業績亞軍,招商安潤靈活配置混合A,同樣得益于2015年中至2019年中的極底倉位。
從該基金的凈值線可以看出,在2015年的千股跌停行情中,該基金最大回撤僅為17%左右,從2016年初至2019年6月,該基金幾乎處于權益空倉狀態,從下圖可以看出,在市場慘淡下跌的時候,該基金的凈值幾乎是一條水平線。從2019年6月至今,該基金重倉核心資產和新能源等賽道,取得了豐厚收益。
第二個業績致勝的原因是對賽道股的布局。
在過去三年多來的行情中,其中一個突出特點是行情分紅,新能源賽道表現強勢,這讓相關基金業績表現搶眼。尤其是新能源主題基金,更是得益于行業東風。
以申萬菱信新能源汽車主題基金為例,該基金過去7年總回報超過兩倍,從其凈值線走勢看,成立于2015年初的該基金,到2018年底凈值跌至0.72元,但在過去幾年的新能源賽道行情中,該基金充分抓住了行業發展的紅利,從2018年底以來凈值上漲了三四倍。
從下圖可以看出,該基金業績主要是最近三年多來取得的。
三是投資明星的個人能力有關。
上述長跑績優基金中,同部分基金經理的階段性超強回報密不可分。
以大成新銳產業基金為例,過去7年總回報1.8倍,從該基金凈值線可以看出,自2019年1月韓創接任基金經理后,該基金凈值開始起飛,從2019年至今總回報高達3.4倍。
鵬華品牌傳承基金同樣如此,其主要收益源于明星基金經理張航,張航在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管理該基金,總回報高達278%。
交銀趨勢基金的績優表現離不開現任基金經理楊金金,他自2020年5月擔任該基金經理后,迄今總回報超過1.5倍。
35只基金長跑7年仍跌40%以上
幸福的基金是相似的,不幸的基金各有各的不幸。
同賺錢豐厚的基金相比,虧錢的基金真是一言難盡。統計數據顯示,過去7年,有200多只基金凈值依然下跌,其中多達35只基金跌幅超過40%。
從過去7年表現落后的基金業績歸因情況看,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是市場風格原因,2015年的市場高點,同樣是很多成長股極端瘋狂的時候,從彼時高點至今,很多股票跌幅巨大,基金經理為炒作概念付出了沉重代價。
在2015年炒作成長概念的行情中,不少基金經理憧憬于輝煌的所謂前景,追捧熱點概念,在5178點附近市場最瘋狂的時候,這類基金均是在凈值高點附近,結果在概念散去之后,概念股一地雞毛,這些基金的凈值自然也是飛流直下。
以工銀創新動力基金為例,該基金成立于2014年12月,在2015年中凈值一度高達2.159元,但隨著牛去熊來,該基金凈值節節下行,到2018年底一度不足0.5元。該基金當年重倉的朗瑪信息、信威集團、三泰控股等公司,都充斥著各種概念,股價被炒到飛起。
民生加銀精選基金同樣如此,該基金從2014年4月份到2015年牛市高點,凈值飆漲兩倍,此后隨著市場風格的逆轉,凈值也就掉頭向下。
二是基金經理操盤風格問題,頻頻追漲殺跌。以方正富邦創新動力為例,該基金在2015年瘋狂追捧成長概念股,導致凈值暴漲暴跌;2021年虧損了32.3%,今年年內凈值再度下跌11.87%。從其重倉股變動情況看,2021年虧損主要源于高位追捧核心資產。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過去7年來業績表現糟糕的基金,都已經更換了基金經理,不少現任基金經理的表現可圈可點。例如,工銀創新動力股票現任基金經理楊鑫鑫、大摩消費領航混合現任基金經理王大鵬等,不過由于前期跌幅巨大,從過去7年業績表現看,依然處于墊底的境況。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