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自然環境:
⑴高原為主:(東非、埃塞俄比亞、南非等三大高原)。位于高原之中剛果盆地:內流湖地殼上升,剛果河下切,湖水外泄而成為世界最大盆地,剛果河是世界水力資源最豐富的河流,屬熱帶雨林氣候。東部高原上有非洲最大湖-維多利亞湖。
東非大裂谷:南起贊比西河口,北經紅海,一直延伸到死海附近;特點:兩岸懸崖壁立、附近火山很多,谷底湖泊連串。有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有非洲最深而狹長的湖泊坦噶尼喀湖。成因:地殼運動中斷裂形成,是一個大的地塹。
海岸線特點:平直,海灣(幾內亞灣最大)、半島、島嶼(馬達加斯加島最大)少;南端有好望角。
⑵氣候特點:炎熱多雨熱帶大陸,大部分地方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為主,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在大陸西南部南回歸線附近;地中海氣候最南部的沿海地區。
[成因探究]:東非高原成為熱帶草原氣候原因:地勢高,氣溫較低,非地帶性因素影響。
⑶豐富的資源:南非黃金產量、剛果(金)金剛石產量世界第一,幾內亞鋁土出產最多,贊比亞重要銅礦出口國、尼日利亞是非洲石油產量最大。礦產、森林[剛果(布)]、畜產品、熱帶經濟作物(加納的可可)等是本區優勢。
Ⅱ.居民和經濟:
⑴黑種人故鄉:90%以上是黑種人,有'黑非洲'之稱,中部、南部是黑人的故鄉,分屬幾百個部族。
⑵政治地圖的變化:二戰前非洲三個獨立國家(埃及、埃塞俄比亞、利比里亞),現在55個國都已獨立。
⑶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許多國家發揮各自在礦產、森林、畜產和熱帶經濟作物方面的優勢,生產一兩種工業發達國家需要的原料、半成品等初級產品,用于出口作為本國經濟的支柱。最發達的國家是南非,約翰內斯堡是該國最大城市和采金中心。
⑷人口、糧食與環境問題:人口自然增長率居各洲之首,增長速度超過糧食增長速度,人均量各洲最低。中非、西非、東非缺糧最為嚴重。人們為了生存,采取了濫砍、亂墾、亂牧,致使環境惡化。
解決途徑:保護環境、提高農牧業生產水平、控制人口增長、提高民族素質、加強民族團結等。
Ⅲ.主要國家特征:
A.南非:黃金之國、世界礦庫。
⑴非洲大陸最南端的國家:首都比勒陀利亞,好望角的航線是世界最為繁忙的航線之一,臨近好望角的開普敦,是南非最大的港口。 ⑵礦產豐富,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世界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和出口國,也是金剛石、鈾等重要產地,約翰內斯堡是金礦開采和機械制造中心,最大城市。 ⑶大部分是黑人,白人是荷、英后裔。
B.科特迪瓦:“象牙海岸”,“可可王國”。熱帶雨林。世界出口可可最多國,也是非洲出產咖啡、木材最多國。非洲經濟非洲最快的國家。首都亞穆蘇克羅。最大城市、港口阿比讓,稱“非洲小巴黎”。
C.尼日利亞:非洲人口最多國家,重要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產量非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