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剛坐下不久,就有一個人來到醫(yī)院,這邊瞧瞧那邊看看,偶爾還走過中藥處裝草藥的格子旁邊仔細觀看。護士小王好奇地問他做什么,原來他曾經(jīng)是個游方的郎中,現(xiàn)在專門研究中醫(yī),可能是聽聞別人傳言我這有什么新奇的方子,今日特意來取經(jīng)。按理來說,這種事情一般最為忌諱,可我不這么想,我愿意把我研究的藥方和愛好中醫(yī)的人士交流,這樣中醫(yī)才能發(fā)揚光大嘛。于是,我將他請到我的辦公室。
交流一番后得知,原來他是咨詢?nèi)绾窝a氣益血的。這個病理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qū),都認為補是補藥或者補品,其實“補”字,在中醫(yī)理論中的解釋并不是這樣的,而是一種概念,就是固攝。就是將自身的精氣神與氣血能量固攝住,保持動力,保存自身現(xiàn)有的能量和實力,不做無謂的失散。比如說,你是個先天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人,只要固攝方法得當,保存自身現(xiàn)有的能量,幫助自己平衡陰陽,疏導血脈,就是補,就是養(yǎng),你的身體不一定不好。而一個身體先天很好、很壯實的人,飲食無度,夜夜笙歌,淫欲無度,每天都吃補品補藥,就像服用興奮劑一樣,給身體多一些外力刺激而已。其實他自身的機體已經(jīng)難以平衡陰陽,也無法固攝能量,在他消耗完自身先天的元氣與精氣后,他會大病不起,或是暴病而亡。先天的精氣神就像銀行的存款一樣,如果只知道支出,而不知道積存,如何能夠長久?一旦存款花完了,不是乞討就是餓死啊!大家看看以前的皇帝啊,達官貴人啊,哪個不是天天人參、鹿茸、阿膠當飯吃,結(jié)果怎么樣呢?還不如普通老百姓長壽呢!補養(yǎng)氣血、固攝能量與保持動力不是說靠吃補藥和補品能辦得到的。
先說說氣血從哪里來吧!這個問題很多朋友也說不清楚,認為血從心臟里來,這是片面的,心臟只是管理血脈的,而非血的源頭。《黃帝內(nèi)經(jīng)》里講得很清楚,胃經(jīng)主血。就是說胃是氣血生化的源頭,是我們的后天之本。人活著所需要的一切營養(yǎng)物質(zhì)都要依靠胃消化,然后經(jīng)過脾將全部精華上輸給心肺等臟器。所以脾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被稱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脾需要了解四方的情況,知道各個臟腑對氣血的需要來保障供應。又被稱為倉廩之官,所以脾是五腑六臟的后勤部長,胃是氣血原料的制造者。脾胃合起來就是氣血的來源。
所以啊,根據(jù)這些,我們?nèi)绻苷{(diào)理好脾胃,那么補氣益血就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了。這里推薦一方。照例先說材料,豬里脊、粳米各50克,花椒、食鹽、茴香、香油皆適量。將里脊肉洗凈,剁成肉末,放入食鹽、花椒、茴香、香油調(diào)拌,待用;用粳米煮粥,在粥快煮熟時放入上述原料,再煮至肉熟米爛;每天吃兩次。豬里脊就是豬脊背上的瘦肉,質(zhì)地柔軟細嫩,含蛋白質(zhì)20%左右,并富含維生素B和鐵等,而且豬肉味甘咸,性平,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粳米健脾益氣。花椒、茴香既可調(diào)味,又可溫中補虛,全方位滋養(yǎng)陰血。這種粥不僅能補氣益血,時常服用的話,還能令肌膚潤澤光滑呢。
其實,補氣血沒有什么靈丹妙藥,也沒有什么秘方絕技,就是要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