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治療小兒腹瀉的妙招
1.胡蘿卜治幼兒腹瀉
                
            小孩易引起腸胃道的疾病,飲食稍一不慎,部可發生急性腹瀉的現象,若不及時治療,常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據瑞士一醫生報告,以胡蘿卜煮湯治小孩腹瀉,甚為有效。但是,湯頭煮得濃些,進飯時加一些鹽,使孩子易於飲下。
                據說這種抗瀉作用,可能系由胡蘿卜中含有豐富的粘膠及礦物質所致。因這二者對因腹瀉而引起之失水與酸中毒,具有很大的補償和中和作用。

2.熟蘋果可治小孩腹瀉
              
        
              我家兩歲中的女孩,經常腹瀉,面黃肌瘦不長個子,經多次治療不見好轉,時好時犯。一位同事告訴我,「熟蘋果試一試」。我便給孩子蒸蘋果吃了幾次,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腹瀉痊愈,慢慢胖起來了。

              方法如下∶
              把洗凈的蘋果放入碗中隔蒸軟即可,吃時去掉外皮,一日三至五次。小兒腹瀉初起效果最佳。
              (吳壽青貢方·中國)
3.小兒腹瀉 對癥解決
             
           
            夏天到了,母親或者孩子飲食不當,都可能引起小兒泄瀉,下面有簡單方子:

            風寒引起的:蒼術 2克 蒿本1克 研末,唾液調敷肚臍,塞滿,24小時一換,創可貼固定。

            脾虛: 肉桂 2克 蒼術 2克 研末,唾液調敷肚臍,塞滿,24小時一換,創可貼固定。

            傷食引起: 樸硝 60克 敷于腹部,用布包扎一下,6——10小時取下,再用蒼術 2克 
研末,唾液調敷肚臍,塞滿,24小時一換,創可貼固定。

4.小兒腹瀉,一次見效!
              

            兒科  加入時間:2012-4-10 22:22:56     點擊:1126  收藏本頁 
                  
            (濟世杏林庶醫魂)這位山東的趙醫生醫術高明,有很多治病絕招,尤其是治療不孕和胃病最拿手!他說為了支持網站,特意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治療小兒泄瀉方,這個方子也是他的絕活,一般不會公開的!希望在這個炎熱的夏季能為腹瀉患兒帶來幫助! 


                  具體偏方如下: 
                  
            用赤石脂【顏色純著佳】研細末,溫開水調服1到5克,立竿見影。價廉還安全,還省了抗生素對內臟的損害,但他提醒各位尤其是開診所的朋友,不得以此方牟利,多多提供有用信息來幫助弱勢人群!
5.小兒腹瀉不用吊水,山藥蛋黃可以救急!
              

           
                   
            記得在08年的時候收集到一個小兒腹瀉的方子,今天去診所拿藥,看到一個嬰兒拉肚子都幾天了還沒有好,正在打點滴,讓我突然想起來還有這樣一個方子呢,那是在菜市收集偏方的時候一位長者提供的,他說此方特別靈,拉肚子一個月的孩子都能救過來,此方雖然簡單,沒想到功效不錯,希望在這個秋涼時節能給家人們帶來驚喜!
                  偏方如下:
                  
            到集市或者超市買山藥,取一段削皮(不要太多,一次孩子能吃完就行)搗碎,加入一個雞蛋黃攪勻,然后放在鍋里蒸熟,讓孩子一次吃完,或者一天內吃完都行。每天一次,不過三次就會好。
                  說的再好不如您用的好,如果能剪一塊膏藥貼在孩子的肚臍上,配好使用效果會更好。 
            希望各位不要忽視小偏方,留下送給需要的朋友,畢竟小兒腹瀉都屬于正常現象,免了挨針之苦,如果感覺此方好的話就盡量推廣!

6.小兒腹瀉-蒼術防風湯
              
            
            小兒腹瀉,最近30年該病的死亡率已經大大降低了,但仍是嬰幼兒常見疾病,應注意保暖,避免長期服用廣譜抗生素。 

            方劑介紹蒼術防風湯, 

            蒼術10克,麻黃6克,防風3克,生姜5片。 

            加水360毫升,武火煮沸,文火煮10分鐘,每劑煎服2次,每日1劑。 

            來源《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7.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清涼油,涂小兒肚臍上,和尾骨上,每天2次,3天痊愈. 

8.小兒腹瀉快用紅糖糧食酒
              
             
                  熱心的張先生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治療小兒腹瀉的方子,他說: 

                  我有一特好的治小兒腹瀉的方子,我女兒三歲的時候腹瀉一個星期,打針吃藥什么的都沒治好,結果住在我岳父家的江西人提供一方治好了。 


                  
            非常簡單:就是用自釀的糧食酒一小杯,直接燃燒,燒到火滅,然后加一點紅糖,趁熱服下,一次就好,大人我沒試過,小孩百分百管用,治好了好幾個小孩的腹瀉,基本都是一次治愈,只有一個孩子是用了二次。提醒:必須是紅糖、糧食酒,其他勾兌的白酒無效! 


                  此方用了十多年了。看到那么多獻方的熱心人,我也不保留了! 

9.小兒腹瀉妙方--香菇腳
          
                       
            當今的小兒腹瀉,卻是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難治愈,經常復發,有的還成為了慢性腹瀉。是小兒家長最頭痛的事了,醫生也很棘手。因為現在的兒童,家長看得特別的重視,拼命將小兒攝入各種營養品高蛋白食物,造成小兒吸收不好,消化不良,動不動就發生腹瀉,往醫院送,總是要求請醫生開最好的藥,醫生也被弄得無奈何,只好開出大處方,造成小兒耐藥性嚴重,在體內形成了抗體,所以很多兒童總是反復發著,后來就成慢性腹瀉了。無論醫生開的是大處方也好,中西藥也好,但是效果都不明顯,總是反復發著。

                
            筆者對此問題:做了專門專題的研究。因為豬的基因是與人的基因接近90%以上,當今的小豬也是和人一樣,生下來幾天就開始反復拉稀,而且比人兒童還要嚴重,經常會死去大量的小豬,無論用什么西藥各類抗菌素也好,還是用各類中草藥也好,都是非常棘手,難以解決這個問題。造成生豬飼養成活率低,豬肉漲價嚴重等問題,筆者花了三年的時間,摸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既安全又可靠的小兒拉稀的好辦法,就是香菇腳。

               
            香菇腳內含有多種氨基酸和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礦物質等人體必須成分,有消炎解毒,增強體內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強化體質之功能。根據中醫的理論;它能宣肺,解表,利腸胃,解毒,排毒,調理氣血等作用。在古代民間中草藥里是一味治療小兒麻疹合拼癥的一個良方。 
             
               
            對小兒腹瀉的病人,無論是急性還是慢性的都可以長期使用,每天用5---10克(用天然原木香菇腳為更佳)干香菇腳煎煮約20---30分鐘服用,也可以將香菇腳洗凈干制,切碎或粉碎沖泡開水代茶喝,一直到身體完全恢復健康。
               此方法既能治病又能健身,是筆者花費了人力財力和精力,才獲得的良方,望患者大膽試用,絕對安全!
            -
10.小兒腹瀉外用膏一次止泄
                        
           
            【1】五倍子10克、吳茱萸5克、丁香5克、白胡椒5克、肉桂5克,研細粉,用米醋調和為膏貼一次泄止,第二貼大便恢復正常。
             
            【2】小兒止瀉秘方。此方由本草綱目中單方化裁而來,療效確切,美其名曰“八寶止瀉散”,獻于同仁。
            【組方】吳茱萸15克 、五倍子、小茴香、肉桂、丁香、木香、 
            白胡椒、枯礬各10克,烘干研極細末過100目篩,臨用時用姜汁或陳醋調勻以藥托或傷濕止痛膏敷臍,24小時換一次。主要用于小兒腹瀉,如果配合針灸,針刺小兒長強穴,針刺1寸,得氣即出針,效更佳。
             
            【3】吳茱萸6克,肉桂6克,干姜6克,丁香3克,五倍子4克,黑胡椒5克,白附子5克。上藥共研細末混合裝瓶備用。每次取適量貼肚臍,每日一次,3天愈。主治:小兒大便色淡,帶有泡沫,無明顯臭氣,腹痛,腸鳴,或伴鼻塞流涕發熱,舌苔白膩等癥狀。

11.小兒腹瀉中藥方劑
              
            
            中藥處方(一)
            【辨證】濕熱。
            【治法】淡滲利水,清利濕熱,健脾燥濕。
            【方名】止瀉湯。
            【組成】匾蓄7.5克,瞿麥7.5克,車前子7.5克,木通5克,滑石7.5克,通草7.5克,黨參7.5克,赤苓7.5克,白術7.5克,生甘草5克,蓮肉7.5克,扁豆7.5克,薏苡仁7.5克,木香2克,黃連5克,罌粟殼3克,白頭翁7.5克。
            【用法】水煎服,6個月以下患兒分6日服,1歲以內分4日服,1歲以上分2日服,日服3次。
            【出處】宋從有方。
            中藥處方(二)
            【辨證】脾虛熱,胃失和降。
            【治法】健脾和胃,清熱利濕。
            【方名】止泄靈。
            【組成】車前子(微炒)32克,澤瀉(炒炭存性)64克,木瓜24克,胡黃連24克,焦白術24克,炒扁豆24克,生山藥24克,黨參16克,廣木香16克,葛根16克,桔梗9克。
            【用法】共研細末過篩,瓶裝備用,開水調服,日服3次,3-6個月者每次1.2-1.5克,6個月-1歲服1.5-2克,1歲1個月-1歲8個月服2-3克,1歲8個月-2歲服3-4.5克。
            【出處】胡安黧方。
            中藥處方(三)
            【辨證】濕熱泄瀉。
            【治法】清熱除濕,斂陰固腸。
            【方名】龍牡三石湯。
            【組成】煅龍骨30克,煅牡蠣30克,生石膏30克,,寒水石30克,滑石30克。
            【用法】煎湯化水,頻頻進服,日服1-2劑。
            【出處】李志山方。
            中藥處方(四)
            【辨證】脾胃虛弱。
            【治法】補中益氣,健脾止瀉。
            【方名】健脾粉。
            【組成】黨參120克,甘草3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面,篩為散。2歲以下每次1-2克,日服2次,2歲以上加量,6歲以上者,每次3克,日服2次。
            【出處】鄭振華方。
            中藥處方(五)
            【辨證】喂養失節,饑飽無時,損傷脾胃,健運失司。
            【治法】消導止瀉。
            【方名】消導止瀉湯。
            【組成】佛手5-10克,山楂5-10克,麥芽5-10克,連翹5-10克,白術5-10克,陳皮3-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朱永厚方。
            中藥處方(六)
            【辨證】脾胃嫩弱,喂養不當,損傷脾胃。
            【治法】消食和中,燥濕健脾。
            【方名】建食和中湯。
            【組成】建曲6克,山楂6克,蒼術6克,麥芽9克,茯苓9克,陳皮5克,法夏5克,厚樸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上方系1歲左右小兒用量)。
            【出處】汪鑫濤方。
            中藥處方(七)
            【辨證】飲食不節,脾郁不舒,運化失司,濕邪內停。
            【治法】醒脾和胃,滲濕利水。
            【方名】新加胃苓湯。
            【組成】蒼術10克,白術10克,茯苓15克,豬苓15克,澤瀉15克,車前子15克,桂枝7.5克,厚樸7.5克,陳皮7.5克,炙甘草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柴國劍方<腹瀉> 
        12.      小孩腹瀉神效偏方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幾個月大的小孩子,腹瀉近一個月,西醫檢查大便正常,診斷為消化不良,經治不效。后來找我看,觀其證似脾胃虛寒,給他開了三付溫脾止瀉的小藥,一劑藥后腹瀉即止,但再繼續服用,腹瀉又有反復,且腹脹,看樣子應該是腹中有積滯。小孩的姥姥用了一個老家的偏方, 
            神效!

                
            蛋黃油制作方法:取鮮蛋數枚,煮熟后剝殼取蛋黃置于小鐵勺(或用銅勺,不用鋁勺)內壓扁搓碎,放火上加熱煎熬。待呈黃黑色“吱吱”響,有油溢出時,用鍋鏟邊壓邊用小勺取出油。棄去焦渣后,將油貯于干凈小瓶中,冷卻備用。一般一個蛋黃約可制取2毫升油。此油可內服也可涂擦外用。

                
            蛋黃油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D和卵磷脂等,這些物質對人體皮膚的再生和代謝有著重要作用,故有生肌長皮、消腫止痛、斂瘡收口之功效。現代用于治療水火燙傷、濕疹瘡瘍、瘺管竇道、皮膚皸裂,乳頭皸裂,褥瘡,雞眼,口腔潰瘍、耳炎、瞼緣炎、婦女陰道炎、小兒百日咳、消化不良、夏秋季腹瀉以及結核病、潰瘍病的輔助治療等。有著諸多治驗報道,療效較好。
                用了一次,當天腹瀉多次,排除積滯甚多,第二天病就好了。后來我又介紹一個小兒腹瀉用此法治療,亦效。

13.嬰兒腹瀉方,大人不用慌
            
                            
            治嬰兒腹瀉方,嬰兒腹瀉一天數次,這類病狀嬰兒很多,屬嬰兒腸胃消化不良,往往吃藥打針還不起作用,我外孫7個月時就這樣,奔波了好多醫生沒治好,弄的我們十分著急。 


                  
            后來我熟悉的一位退休中醫給了一個偏方:新鮮雞肝兩個,鮮山芋一斤,干薏米一兩,分別(雞肝、山芋切片)上鍋炒干,粉碎成很細的面粉拌在一起,每次一至二湯匙面粉,用開水伴成糊狀送進,一日三次,另同服用一點嬰兒腹瀉消炎的藥,如兩天見效,堅持服用至大便成堆后迅速停藥,以防造成干結。 


                  此方我給過不少這類情況的嬰兒家長,基本都用此方治好。 

                  特獻出此方,祝天下嬰兒健康成長!爸爸媽媽開心快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盡享天倫之樂!

14.嬰幼兒腹瀉的治療方法
             
                        
            嬰幼兒腹瀉是致病性大腸桿菌和腸道病毒而引起腸道消化功能紊亂的一個綜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樣為特征。屬中醫學“腹瀉”、“泄瀉”范疇。 

                未病先防
                做好病前調養護理與衛生十分重要。
                (一)一般措施
                1.提倡母乳喂養。如人工喂養,要注意適當稀釋牛奶和消毒食具,最好每日煮沸或蒸氣消毒1次。食品應新鮮、清潔。
                2.喂養定時,定量。按時逐步增添輔食,但不宜過早、過多添加淀粉類或脂肪類食物,也不宜突然改變食物的品種。
                3.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避免腹部著涼。同時加強體格鍛煉,預防感冒,肺炎、中耳炎等疾病。
                4.夏季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和護理。天氣炎熱時應多喂一些水,不宜吃得過飽和過食油脂多的食品。避免在夏季斷奶。
                5.避免長期濫用廣譜抗菌素。
                (二)食療預防
                1.扁豆粟米粥:扁豆角30克、黨參(或人參)10克,同煎去滓取汁,入粟米50克煮粥,經常食之,可防小兒腹瀉。
                
            2.山藥扁豆糕:山藥200克(去皮切成薄片)、鮮扁豆50克、紅棗肉(切碎)500克、陳皮絲3克,共和勻蒸糕,做早餐食之,每次50~100克,脾胃虛弱者最宜。
                二、既病防變
                
            本病轉歸主要取決于素體脾胃強弱,治療遲早得當,以及感邪輕重性質。感受暑熱濕邪最易傳變,其結果,或暑邪化火,內陷心包;或瀉下不止,傷陰傷陽。另大瀉不止,傷及脾陽,土虛水旺又可見慢脾風。
                (一)一般措施
                
            1.調整飲食:一般輕度腹瀉仍可喂母乳,但應縮短喂奶時間,延長間隔時間。如牛奶喂養,應將牛奶比平常更稀釋些,并去掉上面一層奶皮。稍大的幼兒,應給易于消化的粥類。腹瀉重者,應暫時禁食6~8小時,使胃腸道得到很好的休息。
                
            2.補充水分:為防脫水失鹽,喂奶間隔時間和禁食時,要注意多給小兒一些糖鹽水、淡茶水、胡蘿卜水等。也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口服補液鹽”。
                
            3.護理:注意腹部的保暖。每次大便后要用溫水清洗肛圍,勤換尿布,及時處理糞便并洗手消毒,以免重復感染。腹瀉日久者,還要注意排便姿式,避免將小兒過分屈體,引起脫肛。
                (二)中醫論治防變
                1.傷食型:初宜導滯通下,給予七珍丹、一捻金等;繼健脾止瀉,給予保和丸、山楂健脾丸等。
                
            2.濕熱型:宜葛根芩連湯加減。若煩躁不寧,欲化火內陷,加用石決明、天麻、鉤藤、玳瑁、羚羊角粉、紫雪丹之類;若口渴目陷,小便短赤,欲傷陰津,加用連梅湯,酸甘化陰;若四肢不溫,神萎情淡,陽氣衰弱,急用參附龍牡湯,或酌加人參、附子、五味子等;若見神情淡漠,昏睡露睛,手足蠕動,欲致慢脾風,意加人參、附子、肉桂等,或加固真湯。
                3.虛寒型:當用錢乙六味白術散或益黃散,酌加補骨脂、益智仁、吳茱萸或枳術丸。
                (三)食療防變
                此法主要適用年齡稍大的幼兒和輕型腹瀉。
                1.萊菔粥:萊菔子(炒)研末,與米同煮粥。適用于傷食型腹瀉。
                2.苡米粥:生苡米、白米(苡米的1/3量),先將苡米煮爛,后入白米煮粥。適用于濕熱型腹瀉。
                3.山藥粥:山藥與糯米共煮粥。適用于虛寒型腹瀉。

         15.       治寶寶經常拉肚子兩方
              
            
            方1:
                  馬齒莧煮紅糖。馬齒莧新鮮的或藥店買的干的都行,和紅糖一起煮二十來 分鐘,直接給寶寶喝。很管用的,試試吧。
             
            方2:
                  傷濕止痛膏,剪成4厘米見方,貼肚臍周圍,每天兩次,好后再鞏固2天。
             
             
                  以上兩方均為熱心人提供,都是經過驗證的,希望大膽使用!!
             16.治療小兒腹瀉的妙招

                吳茱萸2克,木香2克,肉桂3克,蒼術3克,研末,醋調敷臍,療效優于西藥。
            反饋:近期病毒性腸炎有些較難治,采用上方[單用或配合其他方法]共治療9例,均為腹瀉水樣便,日數次至十數次不等,顯效6例,2例無效。其中2例[1個女性成人,1個嬰兒]單純使用上方敷臍效果最好,嬰兒僅用一次即愈,女性成人共使用3次,第一次即有明顯效果。
17.小兒腹瀉方
            【來源】徐小洲,《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組成】防風、烏梅、甘草各5克,桔梗3克,葛根、生山楂、谷芽、麥芽、扁豆衣、黃芩各10克,黃連2克,陳石榴皮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3次。
            【功用】祛風清熱、健脾利濕。
            【方解】方中防風、葛根祛風解表;山楂、谷芽、麥芽、扁豆衣健脾胃,助消化;桔梗升清陽;黃連、黃芩清熱燥濕、解毒;烏梅、石榴皮固澀止瀉;甘草緩急止痛,并調和諸藥。本方配伍周到,其效不同凡響。
            【主治】小兒腹瀉。病程較短,瀉下稀薄或臭穢,苔薄白或膩之證,無論是因六淫外感或傷食所致,均可服用。
            【加減】濕盛苔膩,加厚樸、馬齒莧各10克;尿少,加赤茯苓、車前子各10克;陽虛舌淡,去黃芩、黃連,加炮姜、黑附片各5克。
            【療效】驗之臨床,療效頗著。
             
            調中止瀉湯
            【來源】郭治綱,《幼科條辨》
            【組成】焦山楂12克,茯苓、車前子、葛根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多次服。
            【功用】消食健脾,升清降濁,利尿止瀉。
            【方解】病因傷食致瀉,治宜消食化滯、調中止瀉。故方中重用焦山楂,取其消食化滯、斂陰收澀止瀉;茯苓健脾利濕;車前子利尿而不傷陰,苓、車合用,健脾利尿止瀉;葛根既能解肌退熱,又能升清降濁、生津止瀉。小兒陰常不足,瀉下易于傷陰而現口渴,微熱之證,此方藥切合病機,藥性和平,四藥合用,共奏消食健脾、升清降濁、利尿止瀉之功,故用之其收效甚捷。
            【主治】小兒傷食腹瀉。
            【加減】若泄瀉初起,腹痛瀉下不爽者,用本方送服牛黃散(牽牛子、大黃各等分,研細末,備用)0.5克以導滯止瀉。
            【療效】臨床驗之,每獲良效。
             
            通補湯
            【來源】卞興亞,《陜西中醫》(5)1985年
            【組成】炒白術、茯苓、豬苓、車前子、澤瀉、通草、炒柴胡、陳皮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加蔗糖調味,分數次頻服。或日服2次。
            【功用】健脾利濕、升陽止瀉。
            【方解】本病多因感受濕邪,或過食生冷,乳食不節,或久病久瀉,耗傷脾氣所致。本方乃依“通因通用”之法而制,“以通為補”故名。方用白術、茯苓健脾燥濕利水;豬苓、車前子、通草滲濕利水;陳皮健脾理氣;柴胡升陽;甘草和中調藥。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利濕升陽之功,以恢復脾胃化機則腹瀉自止。
            【主治】小兒非感染性腹瀉。
            【加減】傷食瀉、加焦山楂、炒麥芽、雞內金等;脾虛瀉,加黨參、山藥、扁豆等。屬于重型者則根據脫水程度給予適量輸液,有酸中毒者,應予積極糾正。
            【療效】治療766例,治愈744例,轉院20例(未效轉院8例,自動轉院12例),死亡2例(1例伴心衰,1例并發尿毒癥)。治愈率為97.1%。一般服藥1~6天,最多15天即愈。
            【附記】治療期間,輕型應禁食8~12小時,重型禁食12~24小時,余按常規進行。
             
            增液益胃湯
            【來源】張仕明,《四川中醫》(3)1986年
            【組成】人參9克,葛根20克,白術5克,茯苓、茵陳各9克,藿香5克,金銀花6克,烏梅12克,馬齒莧20克,甘草5克。
            【用法】上藥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囑其停乳食24小時頻頻飲用。
            【功用】益氣生津、清熱除濕。
            【方解】本證是濕熱之邪蘊積腸道、損傷正氣,而致本虛標實之證。故方用人參益氣生津、固元氣以改善血液循環狀況;重用葛根意在鼓舞胃氣生津;茯苓滲濕實脾;白術燥濕健脾而和中;藿香辟穢泄濁而醒脾,烏梅酸平,取其酸甘化陰之意,固澀止瀉;茵陳、金銀花、馬齒莧均能清熱解毒。本方藥性平和,無苦燥傷胃之慮。諸藥合用,補不留邪,涼不犯寒,溫不偏燥,相得益彰,共奏益氣生津、清熱、除濕之效。
            【主治】小兒重證腹瀉。證見腹瀉、尿少、腹滿、口唇干燥或發紺,或伴有嘔吐、面色蒼白、精神萎靡、煩躁或脫水。
            【加減】不發熱或熱勢不甚者,去馬齒莧、金銀花;心腎陽虛者,加干姜、附片以回陽救逆。嚴重脫水,見藥即吐者,加用生脈注射液和西藥靜脈輸液(本組中有4例)。
            【療效】治療80例,服藥少則3劑,多則7~8劑,均獲痊愈。
             
            益氣溫陽湯
            【來源】李仁銘,《陜西中醫》(8)1990年
            【組成】炙黃芪45克,炮姜、車前子、訶子各15克,陳皮、焦白術、茯苓各10克,黃連2克,焦山楂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病重2劑)。小兒每次服50毫升,成人(16歲)每次服100毫升,日服3~4次。一旦水瀉控制,即要減量服用。
            【功用】益氣溫陽、固澀止瀉、兼清余毒。
            【方解】小兒輪狀病毒性腹瀉,屬中醫水瀉范疇。方中重用炙黃芪益氣;炮姜溫中散寒;車前子、茯苓、白術利水實大便;訶子澀腸止瀉;黃連清熱解毒;焦山楂消食化滯。全方合用,益氣溫陽,固澀止瀉,兼清余毒,為攻補兼施,而重在溫補。故臨床用治輪狀病毒性腹瀉(腸炎),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
            【主治】小兒輪狀病毒性腹瀉(水瀉)。
            【加減】如兼感冒者,加藿香、防風;兼吐者,加半夏;兼腹痛者,加白芍;若大便每日次數在30次以上者,可重用黃芪、訶子。
            【療效】治療67例,結果特效(服藥后1~2小時水瀉得到控制,6小時大便次數正常)42例;良效(用藥8小時后大便次數正常)19例;有效(用藥12小時后大便次數正常)5例;無效(用藥15小時內大便次數無改變)1例。總有效率為98.5%。而西藥對照組(痢特靈、土霉素、酵母片等)22例,總有效率為32%。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民間偏方】小兒腹瀉偏方
小兒腹泄中醫辯證論治
用于治療小兒腹瀉的十種中成藥,辯證使用
小兒腹瀉神方(腹瀉并見口渴)--七味白術散
『中藥方集』小兒腹瀉方集
七味白術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名山县| 芜湖市| 克东县| 杭锦旗| 长沙县| 涟水县| 若羌县| 聂荣县| 江西省| 桐乡市| 察隅县| 龙游县| 轮台县| 西城区| 奉新县| 柳州市| 云南省| 达拉特旗| 江口县| 张家口市| 柘城县| 砚山县| 金乡县| 姜堰市| 焦作市| 城口县| 台湾省| 获嘉县| 昭觉县| 陕西省| 阿巴嘎旗| 沁源县| 呼玛县| 宜阳县| 高要市| 龙陵县| 堆龙德庆县| 广水市| 永州市| 肇庆市| 临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