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服藥”巧治頑疾
鼻腔塞藥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療法,尤其適用于
治療春季多發的感冒、頭痛、哮喘、鼻炎等頑疾。該法一般有
取效迅速、副作用小等特點,故很受患者的歡迎,現將一些簡
易方介紹如下。
1.感冒:鮮紫蘇葉、鮮生姜適量,取少許姜汁與鮮紫蘇葉揉
搓,塞人雙鼻孔(不能過緊),一日5 -6次:或擠壓少許藥汁
(1一2滴)滴人雙鼻孔即可,亦可作預防感冒用。
2.流感頭痛:白芷、皂礬各3克(煅赤放地上一日),雄黃、
冰片各1克,研成細末,裝瓶備用。用時將藥末少許搐鼻,片
時鼻腔流出清涕,頭痛即可減輕。
3.偏頭痛:川芎、白芷、炙遠志各7克,冰片I克,共研極細
末,瓶裝密貯備用。用時以紗布二層包少許藥末,塞人鼻孔,
左頭痛塞右鼻,右頭痛塞左鼻。一般3一5分鐘后,頭痛逐漸
.消失。復發時再用仍有效。
4.支氣管哮喘:取巴豆去油,用鮮生姜汁調成糊狀,做成棗
核大栓劑,中間留一小孔,外裹一層薄棉。用時根據病情輕
重,塞人一側或雙側鼻腔內,每日1次,每次置放1 -2小時,7
次為一療程。屬風寒者療效較好,用藥后當鼻腔有熱氣感時,
氣促、喘息癥狀可逐漸緩解。
5.急性結膜炎:用新鮮半枝蓮適量,揉搓為丸塞鼻,右眼患
病塞左鼻,左眼患病塞右鼻。
6.神經性牙痛:取蓽撥、白芷、細辛、防風各5克,高良姜4
克,焙黃研粉,貯瓶備用。痛時以藥棉蘸藥粉少許,塞入患側
鼻中,并深呼吸2分鐘。
7.鼻炎鼻竇炎:大蒜去皮搗汁,加人少許米醋,每晚臨睡前
用鹽水洗凈鼻腔,再用脫脂棉球蘸汁塞人鼻腔,左右鼻孔交替
塞,每天1次,7天便可收到明顯效果。
8.慢性鼻炎:蒼耳子200克,麻油100克,置鍋內加熱,入蒼
耳子,文火炸至變黑后棄之,待冷后,裝入小瓶備用。用時以
消毒棉簽飽蘸藥涂鼻腔,每天3一5次,直至痊愈。
9.過敏性鼻炎:鵝不食草50一100克,焙干研細末,吸入鼻
腔,每天數次;或用棉花浸濕擰干后,包藥粉少許,卷成細條塞
鼻,20一30分鐘取出,每天1次。
10.鼻衄:生大黃研粉,封于瓶內備用。鼻出血時用消毒藥棉
蘸取大黃粉適量,塞人患側鼻腔,血即止,保留24小時。若經
檢查鼻衄無明確原因,其他藥物無效時,本法可用作主要治療
方法。
11.乳癰(急性乳腺炎):新鮮半夏2粒(去皮),蔥白1一2
根。共搗爛,揉成條狀塞于患乳對側鼻孔。每日2次,每次約
半小時,一般塞2一3小時痛止,對早期未化膿者效果良好。
也可用蔥白寸許,搗爛如泥,以藥棉裹之,塞人對側鼻中,也有
消腫之效。
12.小兒高熱:體溫39℃以上,兼見煩渴等癥,屢用抗生素治
療效果不顯時,可取柴胡注射液適量,放入滴鼻器中。6個月
以內患兒,每個鼻孔滴2滴,6個月到1歲各滴3滴;l -3歲
各滴4滴;4歲以上各滴5滴,一般滴后30分鐘至1小時開始
退熱。可30分鐘后再滴1次,直至正常。
13.小兒鼻腔異物(如豌豆、花生米等):用朝天椒5克,皂
莢、瓜蒂各2克,共置鍋中炒焦,研面,置瓷瓶中備用。用時取
上藥少許,向患兒健側鼻孔中彈一些,不一會噴嚏時就可將異
物噴出。.若異物在鼻中滯留時間長,已引起鼻鉆膜水腫者,可
先滴1%麻黃素液于鼻孔中,20一30分鐘后再用上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