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另一因素是家庭環境及早期教育。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親子關系
國內外一些研究表明,父母對子女的態度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親子關系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在不健全的雙親關系方面較為突出。父母雙亡或單親死亡,父母離異,父母不和等家庭環境中的中學生在成長中可能會遇到更多麻煩,如對未來的擔心,孤獨悲傷等消極情緒時常會出現,影響孩子的學習。我校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處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在校屬于問題學生。
2.父母的教育思想、教養態度及教養方式
在計劃生育推動下,現在就讀的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家長有忙于工作,孩子都交給祖輩照顧,爺爺奶奶把孩子當成心頭肉,手中寶,什么事都替孩子做了,唯恐孩子出現紕漏。這也逐漸養成了孩子嬌縱的個性,爺爺奶奶一出現讓他不滿意的地方,就又哭又鬧,甚至打罵。這不僅降低了長輩的威嚴,對于孩子將來成長也是百害而無利。還有一些父母對子女缺少愛心、理解、支持與關注,忽視對子女精神需要的滿足及獨立性。
3、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差異過大。
有一種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很高,任何事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甚至苛刻。比如孩子考了百分,本來興高采烈地回家告訴爸爸媽媽,想得到表揚,結果父母看完試卷不但沒有表揚,反而挑剔試卷這么簡單,字寫得不夠端正,有幾個地方還可以寫得更好,下次繼續保持。可想而知,如果這孩子沒有得滿分回家,那么面對他的將又會是什么。這樣做極大地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還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很低,幾乎沒要求,認為認識幾個字就行,沒必要讀那么多書,再說自己沒讀過書,也照樣掙大錢,。這樣的孩子怎么可能有進取心呢?
針對學生心理問題出現的諸多原因,已經影響到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我們做教師的可以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找合適的途徑,運用正確的方法,及時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把他們引上正軌道路為學生今后的成長著想,教學之余我也嘗試一些方法,收到較好的效果。
1.在體育課中滲透心理輔導
人都喜歡輕松,在輕松的環境中,可以放下心中的防御,在一定的時候也會流露出真實情感,身體各部位也會更加自如、活躍。特別是在體育課上,老師充分利用教材特點,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幫組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建立積極信號,教育他們不怕苦不怕累,面對困難藐視它,要勇往直前,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培養他們合作意識,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要關愛學生,不失時機引導學生,要讓學生心理上放棄低阻情緒,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可以讓學生在快樂、自由的環境中學習、訓練提高,培養學生的積極進取的主動性。
2.給學生創造“學習”的機會。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新課程也提出教學要關系生活。所以教師要帶領學生去觀察、去發現、去學習、去參與,在動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研究的能力。并在活動中多用鼓勵,激發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成績、優點,繼續努力向上爭取。在實踐中,不僅能提高動手能力,動腦能力,更學會了很多書本上所感受不到的失敗、成就感、喜悅、耐心、信心、希望等等,更為將來儲備下堅實的心理基礎。當然,還有部分學困生也是要關注的對象,不僅在學習上要多幫助他們,更要幫他們分析落后的原因,引導他們排除困難,樹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