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想說愛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云南普洱茶鄉游有感
初識普洱,愛你在心口難開
幾年前,普洱茶在瘋狂的炒作下,進入了我的視野,瘋狂的普洱,從低谷到高峰再到低谷,本是用來喝的普洱茶,被炒的面目全非。
普洱茶經典炒作之——重走茶馬古道
2005年的“馬幫茶道·瑞貢京城”活動。一支120匹騾馬組成的云南馬幫,從云南思茅市(現在的普洱市)出發,穿越近百個縣市,到達北京。這次活動中馬幫所運載的普洱茶被命名為“八千里馬背馱茶”公開出售。其中,一桶2.5公斤的茶,有標價2.8萬元的,更有標價12萬的。在拍賣會上,某名人捐贈的一款普洱茶還拍出了160萬的天價。
普洱茶經典炒作之二—周游世界
這個活動名為“2007環球海倉普洱”。150萬餅共計600噸普洱茶搭乘中國外運集團遠洋船作環球航海旅行。歷時8個月,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夕回到中國,并舉行環球海倉普洱拍賣會(又是拍賣)?;顒又鬓k方將這樣的茶直接定義為普洱生茶和熟茶之外的一個新品種——海倉茶,并頒發一份普洱茶收藏年限的證明。
普洱茶經典炒作之三—開光賣茶
“中國第一款功德普洱茶”號稱由海內外108位高僧主禮開光,全球發行9999套,接受全球預訂。
2005年,云南思茅(現普洱市)創立了全國首家“普洱茶收藏拍賣(銀)行”, 幫助個人和企業收藏、保管、回收、買賣、封存、寄存茶葉?!?投資者)同時可以跟‘銀行’簽訂一個投資協議,協議一般都有15%的收益率,高出部分則由投資者和‘銀行’按一定比例分配”。普洱茶的買賣方式開始呈現出脫離實際價值的證券化炒作模式。莊家炒作,散戶接盤,在一種如同“全民炒股”般的熱情下,很多人家里都專門騰出一間房用來存放普洱茶,投資幾十萬,只能算中小散戶。
……茶葉歷史上出現了最大規模和最激動人心的低價值物高價利用的范例。人們在花費巨額資金亂搶亂購,贖買他們對云南普洱茶的無知。這種無知,到現在還讓很多中小散戶還處于萬劫不復之中。
走近普洱,卻似霧里看花
去年(2010年),我的業余生活發生了些小變化,一是開始接觸攝影,二是喜歡喝茶了。所以,我決定到云南普洱,做一次普洱茶鄉游。一為深入了解普洱,二為攝下茶鄉的風土人情,三為解開心中謎團“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普洱茶?”“普洱茶的真正價值是多少?”。
茶鄉游首站:云南昆明茶葉批發市場。
2月11日,我從樂山到昆明(路程
我初次接觸普洱茶,是因為一個朋友送了我兩餅普洱茶,一餅是一個帶編號的限量版,一餅是饋贈禮品。喝后,覺得味道還可以,心想,朋友送的,應該是好茶。所以,我開始以我家的普洱為參照物,開始尋找我心中的好普洱茶。
“老板,你這好點的普洱是哪些?”“這里,5000元一斤,02年的”“怎么是散的?是孰普嗎?”“是的,好的孰普都是散的”。。。開始有點暈了
“老板,你這好點的普洱咋賣?”“這個,1600元一餅,05年的”,我拿過手看了下,餅狀,不是散的。“可以嘗嗎”“可以,誠心買可以嘗”“就嘗這餅?”“不是,有專門用來品嘗的”。天啊,你給我嘗的,是不是跟這1600元一餅的一樣。。。繼續暈。
“老板,可以品嘗下你的茶嗎”“可以,請坐”。老板馬上給我到了一杯他正在喝的茶。“老板,這茶怎樣顏色不紅?”“哦,這是我們自己喝的,給你換一種”(其實老板自己喝的是生普,只是我不懂)。老板換了茶,泡好,再倒上,“恩,老板,你這有點像我家里的,就是顏色有點黑”“哦,普洱頭三道是喝味道,第五道開始才喝顏色”,老板迅速倒掉幾到,“你看,現在顏色淡點了”“另外我教你,好的普洱茶,這上面要起一圈油”“這個多少錢?”“250一餅”。買吧,買回去慢慢比較著喝,這樣才能進步,再說也不貴。
“老板,可以品嘗下你的茶嗎”,這次,進的是一個大品牌的店。標價,生普98元一餅,熟普180元一餅。“熟普比生普貴哈?”“當然,熟普經過人工發酵,有技術含量的”“你這生普茶咋這么淬?”“這是有機茶,茶經過機器制作當然要淬羅”“你這茶有點苦”“苦才是好茶,這叫霸氣,回甘才更甜”,經她這么一說,還真覺得舌頭開始回甜了。好吧,買點。
從市場轉一圈下來,才發現普洱茶文化,亂七八糟的學了些,更暈。商人,那管你茶文化,能把產品銷售出去的就是好商人。寧信世上有鬼,也不信商人的嘴。哈,有點道理。
普洱茶鄉游第二站:普洱市。
從昆明茶葉批發市場出發,上二環路,從東二環出昆明,沿昆石公里前行,往玉溪方向上昆玉高速,過玉溪市,即到普洱市(路程4
普洱市也有茶葉批發市場,和昆明的差不多。
在普洱市城郊,有觀光茶山,從茶山上可以看到普洱市全貌,山下,有幾個茶廠,可以了解普洱茶從采摘到工業化生產過程。由于我們去的時候臨近中午,我們只好到銷售門市買了些該廠生產的普洱,價格高低都買了些,從幾十到300多都有,心想,這是廠價了。還買了餅該廠從外面進的古樹茶,580元一餅。管他的,買些回去,慢慢品嘗,再作比較。
離開普洱市,總感覺普洱市的茶文化旅游與普洱市的名字一樣年輕(普洱市是2007年由思茅市更名而來),茶馬古道名聞遐邇,普洱茶歷史悠久,厚重的普洱茶文化到哪去了?
圖1:普洱市城郊的觀光茶山,這種茶叫臺地茶。茶樹矮,密集,產量高,采茶方便,加入了人工噴藥、矮化裁剪等管理。
深入古六大茶山,撥開迷霧,探尋真相
普洱茶鄉游第三站:古六大茶山(攸樂、漫撒、蠻磚、莽枝、倚邦、革登)
離開普洱市上思小高速,往西雙版納州州府景洪市(路程
景洪到易武古鎮路書:從景洪往昆明方向出城,到猛養收費站,往右走到猛臘的二級公路,至猛侖,往左向猛醒方向前行20公里,遇三叉路口,往左走易武方向,前行30公里,往右,到易武。參觀完易武后到象明鄉。
普洱茶因有古六大茶山茶(攸樂、漫撒、倚邦、蠻磚、莽枝、革登)而深受內陸人的喜愛。古六大茶山,攸樂山地處現景洪市的基諾鄉,因基諾族居住于此現叫基諾山;漫撒地處現易武鄉,也叫易武山。其余四座(倚邦、蠻磚、莽枝、革登)地處現在的象明鄉。因其地理位置夏無酷署,冬無嚴寒,霜期短暫,四季如春,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白霧常繞,土地肥沃。所存活的茶樹普遍古老而底蘊深厚,所產茶不僅耐泡而且苦、澀帶回甘,回甘和生津強烈而持久。樹齡越長,苦澀味越輕,保存的時間越長,不僅苦澀味越淡,而且越陳越香。新茶湯色多為黃潤而清亮,通過自然陳化茶湯色鮮紅或深紅而明麗。
說起古六大茶山,就不得不提易武和倚邦。茶馬古道主要始發于倚邦和易武,在古時,倚邦是古六大茶山版納的行政管理中心,而易武是主要的茶葉交易市場。
圖5:倚邦是一個處于山脊梁上的山寨,有著幾百年的歷史,住著基諾族本族。街上,人、狗、豬、雞等,曬著太陽,互不理睬。狗、雞、小雞齊叫,簡直就是一部交響樂,一派和諧景象
圖6:專心致志打瞌睡的基諾族本族老婆婆,任我們在她周圍左拍右拍,也不睜眼,讓我知道了什么叫淡定
圖7:悠然自得抽著水煙的基諾族本族老大爺,完全配合我們攝影,抽著水煙,聽憑我們任意擺布,讓我感受到了淳樸與友善。
圖8:易武古鎮曾經是古六大茶山的主要交易市場,茶馬古道的起始點,易武老街,青石板上深深的馬蹄印,向人們訴說著古六大茶山千百年的滄桑與曾經的繁華
圖9:從二樓望出去,老屋、曬青毛茶、易武(漫撒)茶山顯得是那樣的協調
圖10:車順號老茶莊,在光緒年間,因為皇帝制貢茶而被賜“瑞貢天朝”四字。在新老茶莊與莊主、傳人品茶,是在易武古鎮最舒適的享受。。。喝茶,聽普洱故事,仿佛時空在這里倒流
旅游暫停,先讓我將一路對普洱茶的了解一一道來。
普洱茶與普洱市之真相
提起普洱茶與普洱市,大家可能會認為普洱茶就是產于普洱市的茶,但是,很遺憾,古時的普洱茶并不產于普洱市,而主要產于現在的西雙版納州境內,古六大茶山為最盛,可為普洱茶山的始祖。在明朝,朝廷在現在的普洱市設置茶稅官,西雙版納州境內的茶通過普洱進入內陸的茶都要收稅,并在茶包裝紙上加蓋“普洱”印章。內陸人就把這種蓋有“普洱”印章的茶叫普洱茶?,F在的普洱市也有茶山,但古代有代表性的古六大茶山都不在此,現在氣勢正盛的新六大茶山也不在此。
生普、陳年普洱與熟普之真相
茶馬古道從倚邦和易武始發,途經普洱,官茶走昆明到北京,商茶走大理到西藏,然后流入內陸。由于茶馬古道長并且難走,所以,六大茶山的茶從采摘,然后經茶馬古道進入內陸,再從經銷商手中到用戶手里,已經過了幾年時間,在輾轉流轉過程中,普洱茶慢慢發酵,普洱茶的越陳越香也就慢慢被大家發現并認可,經過5、6年發酵的普洱陳茶苦澀味基本上沒有了,而經過8到10年的普洱陳茶,陳香味是最好的時候,所以,普洱茶在1970年代以前,只有新茶(也就是現在說的生普)和陳茶之分,而沒有現在的熟普的叫法。
1970年代,由于普洱陳茶被大家喜愛,精明的商家就發明了“渥堆”發酵技術,人為的將普洱茶的發酵時間縮短,并將這種用渥堆發酵技術產出的茶叫熟普,并大量生產。其實,熟普是巧用了陳年普洱的概念,如果一定要將普洱茶分類,那應該分為生普(也就是新茶)、陳普(經過了幾年自然發酵的)和熟普(經過人工發酵的)。
普洱茶,因其老樹陳茶,越陳越香而名聞四海。但在前幾年,在大量投機資金的推動下,被炒的沸沸揚揚,在各種利益的推動下,被炒的面目全非。我這次到六大古茶山,還能感受到老茶莊對傳統制茶技藝的那份堅持,對熟普這種叫法的痛恨,但他們的吶喊,卻在各大茶廠的機器轟隆聲中,顯得那樣的渺小。我在這里鄭重聲明,熟普并不是不好,用好茶,用好的發酵技術生產出來的熟普,一樣是好茶,他的確可以為我們喝到陳香茶縮短時間。好的熟普,一樣紅似紅酒,聞有陳香,而那種顯黑紅色,聞起有霉味的,大家千萬不要喝。不好的茶,不管他放多少年,他也不可能變成好茶。
圖11:這是我在蠻磚權記號老茶莊拍到的02年的陳年普洱,表面帶銀灰
圖12:2002年陳年普洱茶泡出的茶,湯色如紅酒,鮮紅而明麗,味道有明顯的陳香味,苦、澀味基本已消失,回甘任在
圖13:上圖從左至右為2010年生普、2006年陳普和熟普。第一排為泡出的湯色,大家注意,2010年生普黃潤而清亮,2006年陳普紅潤而明麗,熟普紅中帶點黑。第二排為茶餅,熟普要比生普顏色深些。第四排為茶葉泡后的形狀,生普、陳普茶型還在,熟普要碎些。
古樹茶與臺地茶之真相
普洱茶除了分為生普、陳普和熟普外,最大的區分就是古樹茶和臺地茶。在茶葉產地,古樹茶和臺地茶價格相差4、5倍,古樹茶比臺地茶貴的多。古樹茶毛茶(就是經過殺青曬青后還沒有加工成型的茶葉),一般在300——400元一公斤,臺地茶毛茶,一般在50——80元一公斤。古樹茶,有著百年以上的樹齡,樹身高大,也稱喬木茶。臺地茶,樹齡一般不長,低矮,密集、產量大。古樹茶,由于現在有人將深山中的古茶樹移出栽培,并給予人工管理,所以,古樹茶又分為野生茶(完全沒有人工管理,在野外自身自滅)和栽培型古樹茶。古樹茶因無人工干預,沒有噴灑農藥,自然綠色的多。
古樹茶與臺地茶的一些分辨方法
1、臺地茶,葉片粗老,干茶條形不好,雜亂,黃片多,很不顯毫,而古樹茶,葉芽肥嫩,顯毫,干茶就肥壯。
2、
3、
圖14:古茶山的茶農,一般都沿襲傳統的殺青方式,手工殺青。這是用于手工殺青的鍋灶
圖15:臺地茶 ,低矮,密集,產量大,容易采摘,帶有明顯的人工管理痕跡
圖16:古樹茶,長在深山,高大,不易采摘。哈尼族姑娘的爬樹、采茶身影卻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新六大茶山,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普洱茶鄉游第四站:新六大茶山(南糯、南嶠、勐宋、景邁、布朗、巴達)。
普洱茶文化交流告一段落,讓我們繼續我們的茶鄉游
新六大茶山因有古六大茶山而對稱得名,從稱呼上看,新六大茶山就大有與古六大茶山分庭抗禮之勢。以瀾滄江為界劃分為江北——古六大茶山: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漫撒,現主要處于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境內。江南——新六大茶山:南糯、南嶠、勐宋、景邁、布朗、巴達,現主要處于西雙版納州勐??h境內。
今年4月,我又專門去了趟西雙版納,并到了新六大茶山的南糯山和布朗山老班章。從景洪往勐海,出城10公里左右,就是南糯山。布朗山老班章,過勐??h城往打落方向,過勐混收費站后幾十米左轉,走35公里山路即到(必須要沿路問路)。
新六大茶山,南糯山,因交通方便,現已成為版納普洱茶文化的主要旅游點,尤其以一顆千年茶樹王而出名。老班章,地處布朗山深山,號稱有普洱茶愛好者心目中的“圣地”之說,我到那里的主要原因還是,據說老班章村古樹茶被一家浙商包了,村里每家都與浙商簽了合同,老班章古樹毛茶已經炒到了1600元一公斤,是其他古樹茶的4、5倍茶。
新六大茶山的統領——老班章,地處布朗山深山,一路往里走,景色秀麗,還有一個大的海子。在進老班章之前,路上至少有3個崗哨點(有點走進金山角的感覺),主要檢查進山的車子是否裝有其他地方的茶葉進老班章,這樣,給人的感覺是你在老班章買到的茶葉一定是老班章本地的,外面的茶葉進不來,但我總覺得此舉炒作味更濃些。
在老班章,由于茶太貴(1600元一公斤),買茶,讓我格外的小心,在品嘗中,我能察覺出外面的古樹茶已經混進了老班章的蛛絲馬跡,畢竟,價差4、5倍,我真擔心,老班章的茶農是否都能守住良心的底線。
回來的路上,我也買了些離老班章只有十幾公里的賀開古樹茶,300元一公斤,同屬布朗山的老曼峨古樹茶,360元一公斤。品嘗,覺得味道差別不大(可能是我的能力有限),覺得差別最大的是價格?;鼐昂槌侵埃龠^南糯山,我也不脫俗,叩拜了南糯山名震海外的千年茶樹王。
新六大茶山,憑他年輕的體魄,已后來居上,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新六大茶山的南糯山,因其地理交通優勢,再加上茶樹王的宣傳,完全成了普洱茶的旅游地代表。而古六大茶山,卻藏在深山無人知。
新六大茶山的景邁茶山,有著萬畝栽培型古樹茶園,古樹茶產量遙遙領先,現在,隨著野生茶被大家的認知,聰明的景邁山茶農,已經開始將栽培型古樹茶放生,每3棵茶樹移走一顆,不施于任何人工管理,讓其野生。
新六大茶山茶農賣茶,都賣的是某某茶山的毛茶,沒有自己的品牌,要說品牌就是某某茶山,賣給茶商,由他們去貼牌。而古六大茶山,因有老茶莊的存在,新茶莊也如雨后春筍般成立,他們賣的是“某某號”自己茶號得茶,再加上茶莊對手工制茶傳統技藝的追求和古茶山的管理落后,產量自然低于新六大茶山。
新六大茶山的老班章,去年就要700一公斤的古樹毛茶,今年就炒到了1600一公斤,從價格而論,老班章當12座古茶山的老班長是當之無愧。老班章古樹茶價格的高開,勢必會拉動同屬古樹茶的其他茶山的價格,這讓我不得不想起幾年前普洱茶的炒作。
不相干的人,你們走吧,讓我們可以坐下來靜靜的品杯茶。
茶,價不在高,味,不在求同,只要是你喜歡的就是好茶。
普洱茶,再識你時,你讓我唱起“想說愛你,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圖17:布朗山,老班章就藏在此深山中,一路風景秀麗。神秘的老班章讓我勇往直前。
圖18:沿途的崗哨提醒你,外面的茶葉是帶不進來的。圖上文字“不準帶外邊茶進來!”
圖19:布朗山深山中的老班章村,古茶樹環繞,有147戶人家
圖20:老班章村的茶樹王,有近千年的樹齡,比南糯山的茶樹王高大,但能到這里的人卻很少。
圖21:南糯山的茶樹王,有近千年的樹齡,因地理位置交通方便,每天受到很多人的朝拜。周圍圈起的鐵絲網,彰顯此樹的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