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識目標: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讀出不同動物的語氣
3.德育目標: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三.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帶有動物名字的動物圖片、葡萄圖片、蜂蜜和醋各一小杯
四.教學過程:
本課計劃兩課時完成,在此重點介紹第一課時的設計。
一、 趣味導入,未入其文先聞其味
出示醋和蜂蜜,師:“我這有兩樣好東西,你們猜猜是什么?”再請兩名學生親自品嘗,(醋和蜂蜜)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因為醋是酸的,蜂蜜是甜的)
師:通過親自品嘗,我們知道它們的味道是酸的和甜的,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酸的和甜的》。板書課題并齊讀。
(潛移默化中初步感悟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二、 初讀感悟,夯實基礎整體感知
1. 認識動物
課文里寫到了許多小動物,它們是誰呢?請大家說一說。出示相應動物圖片。(狐貍、猴子、兔子、松鼠)
強調反犬旁:“狐”、“貍”、“猴”三個字都有個共同的地方,你們發現了嗎?(都帶有反犬旁)很多動物的名字都帶有這個偏旁,你們還能說說帶有反犬旁的、表示動物的字嗎?(獅、貓、狗、豬······)
2.學習生字
小動物們帶來了生字卡片,想要考考大家,你們有信心讀好嗎?
① 出示生字卡片集體認讀
② 把卡片發給小老師,讓小老師帶讀
③ 交流識字方法:你有哪些好方法記住這些生字?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多種形式的認讀,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意識)
3. 自讀課文
學生自讀課文,讀后想想哪些動物認為葡萄是酸的,哪些動物認為葡萄是甜的。請學生上臺在“酸”和“甜”下面貼上相應的動物圖片。
三、朗讀感悟,走進動物內心世界
1.體會狐貍的心急
是誰第一個說葡萄是酸的?(狐貍)
出示葡萄圖片:老師這里也有一串葡萄,你們想吃嗎?小狐貍想吃嗎?你從圖上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讀讀第一段,看看課文是怎么寫的,找出寫狐貍很想吃葡萄的句子。(指名讀)
小狐貍想吃葡萄,可是一顆也沒摘到,它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傷心、失望······)所以,它指著架上的葡萄說······(請學生找出,并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句子)
誰能讀出小狐貍摘不到葡萄的著急和失望?
現在,全班起立,一邊做動作(轉來轉去、跳、指)一邊讀第一段。
(用多種方式的朗讀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樂于走進文本,進行與文本的對話)
2.體會小松鼠和小兔子的輕信
小松鼠和小兔子相信小狐貍的話了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兩個“一定”)
分組讀讀小松鼠和小兔子的想法,小動物當時是怎么想的呢?老師當小記者分別采訪小松鼠和小兔子。
(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小松鼠和小兔子,進一步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3.體會小猴子的“迫不及待”
森林里的小動物們是不是都相信了小狐貍的話?(沒有)是誰不相信呢?(小猴子)讀讀第四段,看看小猴子是怎么做的。
找出哪個詞寫了小猴子特別想吃葡萄?(迫不及待)
誰能讀出小猴子特別想吃到葡萄的心情?并來表演一下迫不急待的樣子。
你能用“迫不及待”說個句子嗎?
師給提示:
下課了,同學們迫不及待地······
天氣太熱,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
(“迫不及待”這個成語在理解上不難,但是要運用成語說句子是有難度的,所以采用“先扶后放”的方式,先給學生范例,讓學生懂得運用的語境,再放手讓學生造句)
現在,老師來扮演小猴子,誰來扮演好心的小兔子來勸勸我?指名讀小兔子的話,指導讀好“連忙說”的語氣。
4.體會小猴子的追根問底
小猴子可就奇怪了,難道小松鼠和小兔子已經吃過葡萄了,不行,還是得問個明白。現在,同桌分角色朗讀5~6段,看看是怎么回事。
請學生分角色表演讀。
5.體會小猴子的勇于嘗試
小猴子聽了它倆的話,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大口大口地吃)
請學生做大口大口地吃的動作。
你什么時候大口大口地吃過東西?
(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做到隨文識字)
從“大口大口地吃”你體會到了什么?你能通過朗讀來表現小猴子吃葡萄時的香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