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的藥膳絕不是食物與中藥的簡單相加,而是在中醫辨證配膳理論指導下,由藥物、食物和調料三者精制而成的一種既有藥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用以防病治病、強身益壽的特殊食品。如不具備醫藥常識而盲目制作或食用藥膳進補,難免會誤入歧途。
藥膳的主要原料之一是中藥在四千余種常用的中藥中,有五百種可作藥膳原料,其中使用較安全且味道可口香鮮的大約有60味,有天麻、人參、杜仲、茯苓、當歸、沙參、陳皮、珍珠粉、冬蟲夏草、決明子、天冬、丁香、黃芪、白勺、黨參、枸杞子、甘草、麥冬、鹿茸、山藥、熟地、靈芝、首烏等,這些藥材以植物藥為主。
這些“藥食同源”的中藥與食物配伍、應用時都需要遵循中醫理論,使它們之間的作用互相補充,協調一致,否則就會出現差錯或影響效果,中醫對藥膳有著嚴格的禁忌。主要包括藥物配伍禁忌、藥膳與食物配伍禁忌、食物配伍禁忌和疾病忌口等。
根據中醫理論,人的體質可因遺傳、生活環境、飲食、生活習慣等而有所不同,不同的體質在生理、病理、心理上會有不同的表現。制作和食用“藥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辨體施食”,正常成人可分成不同的體質,根據各人體質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食物。這樣才能調整體質、有利健康,在防病于未然的同時,起到良好保健作用。
藥膳有別于普通飲食,應用時須注意食療中藥的性味、藥膳的宜忌、選料與加工、烹調技術等,并要掌握藥膳應用的基本原則:
1.注重整體,辨證施食
在運用藥膳時,首先要考慮自身的體質、健康狀況以及季節時令、地理環境等多方面情況,判斷其基本證型,然后再確定相應的食療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