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的陰雨是不是讓你打不起精神?
今天,有一個好消息
振!奮!人!心!
至喜長江大橋三江橋成功合龍啦!
這標志著至喜長江大橋全橋貫通
爬上至喜長江大橋江南主塔眺望,
江北高樓林立。
今年年底,至喜長江大橋具備通車條件。
一橋相連,江南與江北的聯系將更加緊密。
宜昌,一座被水環繞的城市。城市因水而發,緣水而興。長江縱橫鋪陳,沮漳河、黃柏河、香溪河、漁洋河等四方環繞。宜昌因有水而靈動,與水結緣的城必然有橋,隨著宜昌的不斷發展與壯大,跨江大橋也愈發多了。
位置:夷陵區三斗坪鎮,三峽大壩下游4.5KM處。
建成時間:1996年8月建成通車,由中鐵大橋局承建,建成初期作為三峽工程前期準備的關鍵項目之一,為三峽工程建設立下汗馬功勞。
簡要參數:橋身顏色為橘紅色,大橋全長1118.66米,主跨900米,全寬21米,是長江上第一座懸索橋,工程造價3.8億元。
榮譽:曾獲鐵道部優質工程一等獎,1998年獲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
位置:位于伍家崗區,宜昌港胭脂壩水域。
建成時間:2010年建成通車,由中鐵大橋局承建。
簡要參數:總長2518.71M,橋面設計為雙軌道,主梁連續鋼構跨徑達275M,總投資5.19億元。
位置:東北方向連接勝利三路,西北方向連接江南大道。
建成時間:2001年底建成通車,由中鐵大橋局承建,2011年12月25日期免繳通行費。
簡要參數:全長3246米,主橋長936米,橋面寬23米,主橋為國內第一座單索預應力混凝土三塔斜拉橋,總投資6.1億元。
榮譽:曾獲得2002年“魯班獎”,2004年獲“詹天佑杯”。
位置:跨越長江兩岸,呈東西走向,東起猇亭虎牙,西接宜都紅花套。
建成時間:2001年9月19日建成通車。
簡要參數:為公路橋,主橋凈跨960米,全長1188米,橋梁全寬30米,橋面高程83.24米,大橋投資高達8.96億元宜昌長江公路大橋是國家公路主骨架滬蓉國道主干線在湖北跨越長江的一座特大橋梁,也是第一座完全由我國自己設計、施工監理的特大跨徑懸索橋。
榮譽:第五屆土木工程學會最高獎“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和建筑業協會最高獎“魯班獎”。
位置:位于宜都市,焦柳鐵路線上。
建成時間:1971年9月竣工,1971年12月26日(毛主席誕辰日)正式通車,由中鐵大橋局承建。
簡要參數:公路鐵路兩用橋,鐵路橋全長1742.3M,公路橋全長1744.8M,正橋9孔,建成初期作為戰備橋梁,是繼武漢、南京長江大橋后,長江上架起的第三座公鐵兩用大橋。
榮譽:宜昌橋群里資歷最老的橋,作為宜都的一張名片,已被宜都市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目前,該項目已納入《宜昌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
位置:位于三峽大壩上游30公里的兵書寶劍峽,由香溪長江大橋和香溪河大橋兩座大橋組成,分別跨越長江和香溪河。
簡介:宜巴公路和峽堡公路,兩橋雙向4車道,設計速度60公里/小時。長江大橋主橋為主跨480米中承式鋼箱桁架拱橋,香溪河大橋為主跨490米雙塔混合梁斜拉橋。大橋建成后,將長江三峽、神農架、武當山三大黃金旅游區以最便捷的路線串為一體,并溝通湘西旅游勝地張家界等景區,實現南北“零阻滯”陸路交通,有利于加速推進大三峽旅游發展,更好地服務湖北“一帶兩圈”經濟發展戰略。
位置:宜昌市,起于點軍區規劃的東岳二路,沿線跨江南大道、318線、長江、西壩區、三江、沿江大道,止于西陵區西陵二路。
簡介:是宜昌迄今為止投資最大的城建項目、車道最多的跨江大橋,預期總投資28億元,預計今年年底通車。建成后,可與夷陵長江大橋雙橋互通,形成江北江南城市內循環,助推點軍大開發。預期將是繼在建的武漢鸚鵡洲大橋之后,世界上第二座開建的鋼板結合梁懸索特大橋,該橋型可以較好解決鋼箱梁與橋面結合不好、后期橋梁維護量多等問題。
位置:擬建的伍家崗長江大橋起點位于宜昌市點軍區在建的江城大道,設互通與江城大道相接,然后跨長江、跨伍臨路(國道318)、設互通與伍臨路實現交通轉換,終點與花溪路對接。
簡介:大橋全長2.655公里,主橋采用主跨1160米懸索橋一跨過江(不涉水),主橋標準寬度31.5米,采用雙向六車道,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工程造價約27億元,預計建設工期42個月。
簡介:擬采用雙向6車道、設計車速100公里/小時的高速公路標準建設,估算投資約37.68億元。白洋長江公路大橋的建設將促使長江南北快速通道形成,促進沿江地區特別是湘、鄂西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改善區域經濟布局和投資環境,有利加快沿江礦產、旅游資源開發流動。
一張圖看懂未來宜昌交通大環線↓↓↓
楊柳之 制圖
來源 :三峽日報、三峽商報
攝影記者:黃余洋、吳延、黃翔
編輯: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