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狀態與人體免疫力的強弱息息相關,穩定的情緒是抵抗病毒強有力的保障。疫情當前,不同人群應該如何做好心理防護?出現焦慮情緒,又有哪些好的緩解方式?
疫情之下,我們的健康受到威脅,出現焦慮的情緒非常正常。在南方有專家做過一個調查:在春節期間,大約50%的人沒有明顯焦慮,但約40%的人有焦慮的感覺,約15%的人焦慮較重。
其實,焦慮情緒是人體的正常反應,也是人類生存的本能,適當的焦慮可以幫助人體在面臨危險的時候,激發內在動力,防患于未然。但是,過度的焦慮情緒,甚至是焦慮癥,卻會大大影響人體的免疫能力。
專家告訴我們,四十歲左右的人,在這段時間表現出的焦慮最為嚴重,疫情壓力、工作壓力、家庭壓力,三重壓力下,他們常常被壓得透不過氣。尤其是女性對情緒更敏感,更傾向于尋求幫助。
那么,哪些表現說明自己可能出現了嚴重焦慮情緒呢?
是否自我感覺痛苦?
是否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
持續焦慮時間是否超過3-6個月?
是否可以通過自我調整恢復正常?
正性情緒可以提高免疫力,負性情緒會破壞免疫力。我們如何緩解自己焦慮的情緒呢?
不同年齡段的人,有不同的心理特點,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緩解焦慮:
◆老年人心理舒緩以傾聽為主
◆青年人心理焦慮以思考和探索為主
◆學齡期兒童信息需要篩選,注意力轉向自然科學
◆4-6歲孩子可以通過畫畫與家長互動緩解情緒
◆3歲以下孩子的情緒取決于父母的情緒
安定醫院的醫生如何緩解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