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周女士準備在嘉定新城合景峰匯購買兩套房屋,選房確認單也填好,定金也付好,可是房屋買賣合同至今也沒簽好,房產經銷商卻在此時提出要漲價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周女士說
周女士告訴小編,這兩套房是去年12月9日在合景峰匯的售樓處選購的,并現場付清了8萬元的定金和服務費。她說,當時買房是準備用來作為自己公司新辦公用房的,如今不能按照原來的價格簽買賣合同讓她很被動。
▲ 購房者 周女士
記者在選房確認單上看到有一項條款規定,周女士應在去年12月16日之前把首付款付清并簽約,逾期的話定金不予退還。不過,周女士表示,當時沒能按時簽約,責任并不在她。
▲購房者 周女士
于是,雙方又約定了簽約時間,在今年的1月12日。可到了簽約時間,周女士因為有急事未能如約趕來簽約。
▲購房者 周女士
▌▌▌房產經銷商說
春節過后,周女士再次找到房產經銷商被告知繼續等待。 3月10日,房產經銷商通知她,原有的選房確認單已經作廢,如今想要購買房屋要提價3%,若不同意,只能退還4萬元的服務費,另外4萬元的定金不予退還。
▌▌▌律師說
記者就此事咨詢了律師,律師表示,這一事件中,雙方先前所簽訂選房確認單是具有法律效應的文件,雖然最先開發商提出延期,屬于違約,但是溝通后,周女士表示同意并且愿意等待。但之后,消費者在收到通知后卻遲遲沒有去付款履約,構成了違約,需承擔相應的責任。
▲ 上海俊豪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 應朝陽
▌▌▌小編說
如果消費者在購房的過程中遇到開發商有任何的理由進行延期或者變更的情況下,有兩種選擇,第一種可以選擇直接拒絕,并且追究對方的違約責任。第二種我們可以進行重新協商,予以延期,但是我們要有書面的形式確認,以免將來發生糾紛的時候沒有證據。
購房是一個重大的民事法律行為,每一個簽字都是一份承諾,每一份合同都是一份責任,我們要看清楚,并且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合法的法律權益。
(供稿:王佳駿,編輯:羅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