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世界最大電商變實體店
文/張培明
近日,在2016IEBE國際電子商務博覽會上,《連線》雜志創始主編凱文凱利做了演講,分享了他眼中電子商務的歷史趨勢及未來。
凱文凱利認為,未來人工智能、虛擬現實以及追蹤和跟蹤是三大發展趨勢。他預測,未來AI會成為一種服務,成為可以像購買電力一樣購買的智能系統,并且會有3-4個通用的AI平臺,但絕不會被一兩家企業所壟斷。同時,自動化也帶來了更多新的工作崗位。
說到虛擬現實,凱文凱利認為這將會成為一個社交平臺,“虛擬現實是最社交化的社交媒體,”在智能手機之后, VR會成為10、20年的一個虛擬平臺??梢酝ㄟ^VR跟別人一起分享經驗,在這里面大家可以分享信息和知識,會成為大的驅動因素。
而在電子商務、VR設備的普及下,大數據、跟蹤數據也應運而生,跟蹤、追蹤成為第三個發展趨勢,可以借助追蹤的信息,獲得個性化、定制化的服務。
關于電子商務的未來,凱文凱利指出,在20年內,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的公司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實體店,未來的趨勢是實體店與網店一定要進行整合。產品的數據化發展,使得未來無論是實體店還是網上購物,都沒有什么區別,二者會相互融合。
以下為凱文凱利演講實錄整理:
謝謝各位今天下午蒞臨我的演講,每一次到中國來都讓我倍感幸運,因為每一次在中國我都學到很多東西,當然除了講解我的觀點我還會跟大家學到很多東西,所以我對各位觀眾的熱情,尤其是年輕和在座的很多人對我的熱情,以及他們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新事物的嘗試而感到激動,你們身上這些創新的精神很鼓舞人心,我很榮幸能到這里來。
今天我想為大家講一講我長久以來的想法,我覺得這些想法囊括了我們接下來10-20年主流的發展趨勢。當然10-20年看起來是比較長久的歷史,但是今天、明天,或者十年、二十年各位從事的東西可能現在看起來是遙不可及的,但是我為什么要講10-20年的規劃呢?其實有原因的,不管在那個時候蘋果是不是成功,那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理解未來的趨勢,因為我們需要把我們的業務用歷史的角度看待。如果有這樣的長久的歷史觀的話,我們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在1970年代的時候,我們知道電腦將會逐年變得越來越便宜和越來越好,而且接下來四十年也是這樣的話,我們早就超越IBM公司了,因為我們已經了解長遠的趨勢,那就是每一年我們電腦的性能會變得越來越好,價格會越來越低廉,對這個趨勢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信息,它會引領全球的500強公司,就是因為這個趨勢的理解而長久地進行他們的業務。所以大家現在就能理解長久的趨勢是多重要了,要了解這些趨勢,才能幫助我們在明年或者是后年制定更好的商業策略。這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第一點,就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人工智能
第一個趨勢,就是人工智能,就是把一切變得智能化。我覺得這是我們在接下來10-20年看到的最顛覆性的變化,會成為很多行業的發展基礎,整個行業的發展將會基于此。人工智能的開始比較早,如果大家有用過iPhone或者用過siri的話就知道,大家可以進行比人類醫生更好的診斷,或者進行法律文件的審閱,它們比律師做得更好。甚至人工智能現在可以開飛機了,而我們真正的飛行員一般情況下,只需要掌控7-8分鐘的飛行時間,其他時間可以由人工智能掌控。大家知道剎車系統的電腦程序比人類更靈敏了,我也知道大家可能會玩電腦游戲,我們有人工智能的玩家,他們比我們玩得更好,我們了解人工智能的方方面面了。
當然,我們也聽過新聞,聽過深藍在國際圍棋比賽中打敗了人類,同時在那個時候我們沒有人認識到實際上電腦深藍是可以比人類下棋下得更好的,當然現在AlphaGo的性能更進一步了,因為開發人員對它們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重新編碼。同時,我們還看到人工智能能夠診斷疾病,他們診斷的結果比人類醫生診斷出來的更精準。當然有很多東西我們是看不到的,比如說人工智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現在正在發生是實實在在的。
在過去的兩到三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改變,就是一種完全的融合,有三個技術元素的融合,這種融合產生出了快速的人工智能數量和質量的提升。
第一個元素是神經元網絡,這是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來的,但是現在神經元網絡在加拿大的一些科學家進行持續的提升之后,性能變得越來越好了,所以現在的神經元網絡不光是100萬個網絡點,而是十億以上的網絡點,盡管它們只有50多年的歷史,但是他們現在可以進行數字和數學上面的計算。
第二個元素就是我們可以平行地進行人工智能,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同時做很多事情,我們可以把它存儲在小的芯片上面,叫做GPU的圖像處理單元,可以同時處理很多事情。而且現在GPU越來越低廉,如果我們可以把它賣給網絡游戲玩家,甚至已經變成一種商品。在斯坦?;蛘叨鄠惗嗟娜斯ぶ悄艿目茖W家們發現,我們可以把圖像處理單元,通過它讓人工智能來同時進行大規模的幾件事情,而這在之前是不可能的。
第三個元素就是需要大量的數據,這樣子才進行預測或者是進行視覺化的處理,像是可以處理語言、圖像,可以識別語音,這都是我們需要、想要AI做的事情,但是我們需要幾百萬、幾百億的案例或者是數據才可以。
我覺得過去五年這些地方的發展非常快,因為我們有了神經網絡,有了低廉的芯片,還有了大數據,這三個混合起來,我們就可以把所有的東西混合起來,之后就有了這種深層學習?,F在的AI發展非常快,就是因為這些最新的研究和發明,我們現在深度學習是一個很熱的詞。深度學習就是他們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可能是五年前有些人說這些事情只有人類才做到,比如說圍棋,或者成為世界上的圍棋大師,所有的圍棋大師都認為,如果計算機要成為圍棋大師的話可能要20年,但是你可以看到現在很快就實現了,這就是因為我們有新的方式去處理人工智能,這是我們把三種元素結合在一起的結果,這與以往大不同。
現在谷歌也用了同樣的算法,不僅用在圍棋大師上,也訓練人工智能玩電子游戲,它不僅是玩電子游戲,而且是學會怎么樣玩電子游戲,這兩個之間有很大的區別。他們給AI看是如何玩游戲的,比如說這樣子可以得到1分,之后人工智能就可以了解到這個游戲的規則,人工智能馬上可以了解到規則,在一天后比人還玩得好,所以這是非常大的突破,就是如何學習各種各樣不同的東西。
我并不認為AI是人類一樣的機器,而是我們用另外的稱呼——人工機智,因為每次說到人工智能,我們都想到是人類,但是這種人工機智、人工學習是可以運用到很多其他方面,它是一個實用主義的東西。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比我們更機智了,比如說計算機、手機導航系統,像計算機比我們聰明100倍都不止,但是我們對于這種算法一點都不感到害怕,但是它是比我們更加機智的,它是非常窄向的機智。同樣我們可以想象車里的導航系統要比我們更加機智,它對于地緣的認識比人更加清楚,它知道怎么去到目的地。所以它是可以預測和參與到你的體驗當中的。這些也是一種機智,所有這些機智都使我們的環境變得更好,但是我們卻覺得它挺無聊的,因為它更加是一種節約經濟的方式,它是一個電子化的東西。
我想繼續強調一點的是,這是與人類不同的一種機智,一種人類的機智,像谷歌車,用AI來駕駛,它現在在硅谷進行試驗,這種車可以跑100萬英里,但是它就是一個小車,它的駕駛與人類完全不同,它們不會像人類一樣會分心,它們不想其他的事情,它們在開車的時候就是在駕駛,這就是為什么它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因為與人類不同的,它們不會像人類一樣會分心,它們不會去想其他的事情,它們開車的時候就是在駕駛,這就是它的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它和人類完全不一樣。
另外我想要強調的一點是,我們現在有很多時候與AI一起合作,或者創造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我們以前只有一種思維方式,那就是人類的思維方式,現在我們有不同的思維方式,比如說導航系統或者是計算機,我們希望在這種單一的方面可以使它更加不同、更加深化,這樣它就為我們所用。而思維方式不同就是為什么我們會創造價值的原因,所以AI最吸引人的地方并不是說它可以代替人類做任何工作,而是它們有不同的思維方式,而讓我們有新的思維方式,這與以往完全不同的。
今天在座各位可以有機會想一下如何用AI做出不同的思維方式,所以思維方式不同,是我們在這里面得到的一個結果,是我們得到的一種成果和成就。
我之前說過我認為AI就是非常無聊的,因為我的預測就是覺得AI將會變成一種服務,你可以購買這種智能、智慧的服務,你能付多少買多少,需要多少就買多少。它可以通過電線把智慧傳到你家里,它像一個商品一樣,就像最早的時候我們有電力一樣,我們可以把電力加在我們自己的產品上,而且我們從其他的地方獲取了這種電力??赡芤院髸蚱渌墓荆袷莵嗰R遜或者向中國的公司購買智力服務,而這種智力是流動性的。
還記得在150年前有許多的公司變得非常富有,創造了財富,他們就是把一些東西,比如說水泵加上電力服務,之后把它變成了一個電子水泵或者是電動的水泵,或者是他們把洗衣桶變成了自動洗衣桶、電動洗衣桶,那就是洗衣機。他們把自己的產品再加上了電力,混合起來,變成新的東西,把原有的產品加上電力,電力化,我們今天而是你可以像購買電力一樣購買智能系統,看到很多事物也會電力化?,F在我們會把很多事物都智力化了,比如說洗衣機,可以加上一個人工智能,那會怎么樣呢?你有人工智能的相機、鞋子會如何呢?
無論你的產品是什么,我覺得在未來這樣數以萬計的創業公司將會從事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某一個領域得工作,這是我得到的方程式,接下來的1萬家企業都是用這樣的方式創業,這有很大的潛力,你可以把某些東西加上人工智能,把零售業加上人工智能等等。
所以我認為這有非常巨大的潛力,這意味著你不一定要自己創造AI,而是你可以像購買電力一樣購買智能系統,這與大家以往所想的不一樣,AI會成為一種商品,大家都可以購買它。我們也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可能會加上不同的用戶界面,有一些我們從來沒有想象過的方式,把人工智能加上去,我覺得這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還有一點對人工智能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它是一個我們把它叫做網絡效應,使用人工智能的多越多,人工智能就會變得越聰明,人工智能越聰明,使用的人越多,所以它會不斷增長和增大,這就是網絡。就像互聯網,越來越多人使用互聯網的時候,互聯網就變得越來越聰明,并且它也變得越來越吸引人。我覺得對于人工智能也是一樣的,越多人使用它,它越聰明,它越聰明,使用它的人也越多,這樣的增長速度會變得非??焖佟?/p>
我想在未來可能會有3-4個大型的通用AI,但是會有各種不同的專業型AI,可能在每一個AI的領域當中都會有1-2個領頭軍的人物或者公司,比如像BAT,這是中國的BAT,或者在美國我們看到亞馬遜,它們可能都會去發展這種智能產業。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好消息,因為今天在座的某些人可能會在未來會變成AI的主要用戶,或者是主要的提供商。
而且我想要強調的一點就是,人工智能它們自己也會因為自己的數量比較多,它的增長會更加的多,比如說你可以用AI設計出更好的AI系統等等。我們可以看到現在AI的增長速度和效率、性能會越來越強,接下來20年它的增長速度對我們來說肯定是顯而易見的,當我們把AI加上肢體的時候我們叫機器人,但是接下來20年是不會實現的,因為有各種各樣的挑戰,最大的問題就是動力和電力的問題,而且并沒有原因可以促成我們造出這樣的機器。
我知道在美國有很多的政治家,很多在美國的人在過去的20年,因為機器化的生產而失去了工作,他們非常的憤怒,但是我覺得在未來,當機器人變得越來越自動化和機器化的時候,很多人的工作被機器人所取代,在中國也是一樣的。但我們對這個情況要有信心,我覺得這只是暫時的,因為自動化會給我們創造新的工作崗位,就像在上個世紀的農民一樣,當時美國70%的農民都是在從事農業活動,而現在只有1%的農民從事農業工作,這些農民到哪里去呢?他們主要是用機械化來代替他們進行工作,而自己從事別的行業。所以機器取代了我們的工作,但也會給我們繼續創造新的工作機會,我們將會創造新的行業,然后讓機器人去取代我們,并且自己投身于其他的行業。
實際上,我想講的就是任何一個行業如果只注重生產率和效率的話,就會被機器人所取代,而作為我們人類,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并不是效率和產出,這不是衡量我們的指標,因為當大家想,我們做人實際上是要有創意的,但是創意本身并不是一個可以用工作效率來衡量的工作。
大家想一想,如果用這個概念來看的話,科學并不是很高效的,因為科學實驗過程中會犯很多錯誤,經歷比較長的發展過程,所以大多數有價值的工作都不是關于生產率、效率的,而真正高效的工作是關于創意的。所以我們會把有關生產效率的事情都交給機器人去做,而這些工作本來就不應該由人類來做,因為人類需要更加關注創意,機器人能做這些關于生產效率的工作,而且它們比我們做得更好。所以這就是我認為在接下來的10-20年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將會給我們所帶來的改變。
虛擬現實
第二個我覺得比較大的一個力量就是虛擬,也就是虛擬現實。比如說像MR和混合現實,其實我覺得虛擬現實和混合現實可能會成為移動電話之后的一個大系統,這將是開放的生態系統,會很多人會參與進來,也有很多人能夠參與進來,如果大家有手機的話,接下來大家就可以在10-20年的時間也能夠進入虛擬現實和混合現實的領域。虛擬現實就是讓我們自己能夠完全地沉浸到另外一個世界去,而這種進入式的體驗就是虛擬現實給我們帶來的。
MR或者AR就是增強現實或者混合現實,它是一種把現實與虛擬重新進行疊加的效果,就是在房間里看到一個虛擬的情況,但是這種情況又是跟我們實實在在的現實所重合的。而虛擬現實是更難的,因為它是一種完全進入式的體驗,而MR它是一種混合現實。在增強現實中大家能看到虛擬的情況,但它并不是一種進入式的體驗。而且當我們沉浸到虛擬的現實中,我們會覺得是逼真的。
VR這個概念已經提出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在上20年的時候我覺得VR可能會大規模出現,但是我錯了,但是在接下來的這個時候,我覺得是VR的發展時期了?,F在不同的是,VR變得便宜了。當手機變成一種便宜的商品的時候,我們的虛擬現實因為手機的低廉而變得越來越低廉。我覺得智能手機之后,我們的VR會成為10、20年的一個虛擬平臺。
我們同時還講到MR(混合現實),當大家看到一個屏幕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它當成一個虛擬的屏幕,你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驅動它,在房間里任何地方都可以成為你的屏幕,這個觀點是微軟提出來的,未來人的辦公室就應該是這樣的虛擬,在辦公室里有神奇的玻璃,房間里所有的墻都成為我們的屏幕,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聯系,而用逼真的場景進行。
現在有兩種虛擬現實的趨勢,是一種比較便宜的鍵板,另外一種是漫游式的,可以在房間里進行游走,看到虛擬的現實。其實這個漫游式的產品比旋轉式的產品工藝更復雜,但是這是未來的趨勢。
同時谷歌做了一個500多萬的產品,是可以實現這個效果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主流的大公司力爭做虛擬現實的產品,這給我們帶來什么?帶來互聯網的改變?,F在我們可以在維基百科上找到任何東西,因為任何東西都可以進入到維基的平臺。同時我們的電子郵件把人們間的信息連接起來,我們可以隨時查詢、出售和下載信息,但是現在是一個互聯網體驗的時代,而虛擬現實或者是混合現實給我們帶來的就是一種體驗的概念,它讓我們覺得虛擬的東西是真的。比如我們看到一個卡通圖片,我們知道這個圖片不是真的,但是它給我們一種逼真感,它盡管是虛假的,但是它會給我們帶來逼真感,這些感覺不是在頭腦中出現,而是我們全身心地感受到逼真的感覺。虛擬現實不光是一種信息,而是一種體驗,一種體驗式的互聯網。
現在許多的網友都是以第一人稱來進行游玩的,但是如果虛擬現實變成第一人稱的話,我們不再是觀眾,我們就是網游里的射擊者,我們會感覺在游戲里面自己的能量更加強大,這很難控制,因為我們不再是第一視角了,而是看別人的第一視角,而這個別人卻是虛擬現實。而且我們要關注的并不是發生了什么,而是對虛擬現實發生了什么。我有過一次真實的體驗,所以這就是我們今天虛擬現實的能量。我們的科技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高,我們可以跟蹤任何東西,跟蹤我們的大腦、身體,讓我們的圖像生成,而這種跟蹤比生成一個圖像更加困難,我們知道50%的東西不是由我們的眼睛產生的,而是我們全身體的一種概念,我們的觸覺、視覺和感覺。我們現在有一個眼鏡,它是一個虛擬的手,現在很多的研究正在朝著這個方向去進行,就是這個虛擬讓我們產生什么樣的感覺,因為我們全身的感覺里邊有超過50%是由觸覺(手)帶來的。
我跟大家講一講,你所看到的其實并不是真的,我們有很多的方式可以欺騙身體,這叫做重定向行走,這是非常有趣的小技巧,如果你在VR的世界里,你轉90度,可能在你視角當中看到是轉了90度,但是你只轉了80度,你眼睛看到是轉了90度,但其實你在現實中是轉了80度,所以這是一種欺騙,它欺騙了你10度,你就一直在這個小房間里轉圈,你覺得你走了好幾英里,但是你只是在不斷轉圈而已。這是一個小小的欺騙的手法,它可以重新定向,可以讓你在VR的世界里探索幾百英里,這就是如何欺騙你的身體。
遠程視在(網真),也是另外一個賣點,就像我們所說的,你看到好像有一個人站在你前面,這是在微軟的技術展示會上,當你戴上眼鏡的時候,就好像看到有一個人在你前面,這還是在實驗室的產品,還沒有完全開放,但是你在看的時候,真的覺得自己面前站著另外的人,而且他還跟你說話,這種效果也是非常卓越的。遠程視在還可以去到人們沒有辦法去到的地方或者是不想去的地方,比如太空間、深海底,你只要戴上這個眼鏡后就覺得自己在那個地方了。
在網真上我們還可以看到你的臉譜,還會有臉部識別,它會給你制造一個虛擬的臉,這個虛擬的臉可以追蹤你所有的表情,雖然并不完全是按照你的臉來的,但是還會給對方一個感覺,感覺你就是在旁邊,或者你就是在他的會議室里。這不是一個特別的設備,現在蘋果已經購買了這個遠程視在的公司。所以我們覺得虛擬現實是最社交化的社交媒體。
我所有試過的VR設備中,我們覺得如果只是看圖片并沒有那么好玩,如果有人進行互動的話非常有意思,樂趣可以增加100倍,你可以通過VR跟別人一起分享經驗。所以我認為虛擬現實將會成為一個社交媒體,在這里面大家可以分享信息和知識,這會成為大的驅動因素。
曾經有人說過社交要比商業更加重要,我覺得對于VR來說尤為如此,雖然VR是一個商業化的產品,但是它的社交、網絡肯定要比商業化來得更加吸引人。如果沒有互動的話,就是不完整的。
追蹤和跟蹤
最后一個,跟蹤、追蹤。這是我認為第三個必然會發展出來的趨勢,這和電子商務有關系,和大數據、跟蹤數據這些都息息相關的??傮w來說,我們的一個想法就是非實時、可無視,你所有要做的事情必須要實時跟蹤,要不然就是不算數的,你不能等待,因為追蹤的價值就是實時的。
第二個原則是你和別人一樣獨一無二,也就是說每個人在這里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特性、特質、個性,而企業或者是商業應該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所有人都當作個人來對話,為所有人做定制化服務,怎么做到呢?這就是用跟蹤系統來做到。但是這個點也是非常有爭論性的,所以我覺得有兩點,就是實時再加上個性化就等于跟蹤,這就是追蹤所包含的概念。因為有些人想要有更加刻制化的服務,你就需要跟蹤他的特性,我認為任何可以被跟蹤之物,一定會被跟蹤,在未來將會有很多可以跟蹤你的東西。
虛擬現實會成為一個最能夠跟蹤的場景,因為你用VR的時候,你身上所有的東西,比如你的眼球運動、你去哪里、你在哪里停留多久,這些在現實當中我們現在覺得很難追蹤的東西,但是現在都可以用VR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
這是一個完全可以跟蹤或者追蹤的情況。像蘋果手表或者量化的追蹤設備,像追蹤你的體質、體能,像Scanadu Tricorder,這是我朋友發明的一個產品,可以追蹤到自己的睡眠質量、去了哪里、運動量是多少,甚至追蹤你的一生身體質量。而且有一個生命圖標,可以顯示出不一樣的指標。但是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健康因素、體質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在接受治療的時候,我們也希望可以有一種治療的方法,它只是為你而設計的,它是可以適應到你身體的一些指征,比如說你的正??赡芎蛣e人的正常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希望可以有一個非常刻制化的治療方案,這樣子我們就需要追蹤。
當然,不止我們自己可以追蹤自己,我們所有的朋友,各個地方都在追蹤我們。
我還想重申的是,任何可被測量之物都會被量測的。我們的設備越來越小,它可以去測量你所有想要測量的東西,在臺上我發現其實大家都是在被追蹤的狀態。這是來自湯姆克魯斯演的一個電影,在這里面所有的天眼都在追蹤他。
我們可以定制化所有的東西,我們已被追蹤的話,或者我們追蹤其他的東西,我們可以獲得定制化的服務,問題是你想不想被追蹤。有些人并不想讓自己的信息被追蹤,但是我有一個想法,我們可以把這些東西文明化,我們有一個雙向監督的東西,也就是說無論誰在看我,我都可以看他們,我知道誰在追蹤我,我也可以追蹤他們,我也知道他們在做什么,而且我們可以互相獲取各種利益,但是我覺得這事雙面的。什么時候我們會覺得非常不舒服呢?如果我的信息都泄露出去了,如果我不知道是誰泄露的,我就覺得很恐怖。我想強調的是,在雙向監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雙向追蹤,有更多有用的信息可以提供到對方。
電子商務的未來
接下來我講關于電子商務的未來?,F在在零售、實體店、電子商務當中,有一個很明顯的界限,有很多人開始用很好的、安全的方式來建造電子的商店。現在看到實體店和網店中有很多緊張的情緒,在電子商務中我們看到兩種形式的實體店和虛擬店的共存,在未來我們會看到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的公司也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實體店,亞馬遜剛剛發布了第一個實體的書店,發行得有點晚了,我以前想亞馬遜一定要做實體的東西,因為你把實體跟網店聯合在一起,把這種實體商店的體驗也帶給客戶。所以我的預測是最大的電商會成為最大的實體店的擁有者,最大的實體店的擁有者會成為最大的電商平臺的擁有者,而兩者會進行相互的融合。我覺得大多數電子商務公司不一定代表現在要有實體店,但是未來的趨勢是實體店與網店一定要進行整合。
你的產品是數據化的,對于大多數的人來講,你們需要創建一種不同的體驗,就是在網店和實體店購買有什么區別,比如說在亞馬遜的實體店和網店的價格是一樣的,但是在虛擬現實的技術上,大家可以去親自體驗圖片給他們帶來的感覺,或者去體驗實體店沒有的顏色,因為有高科技的幫助,或者我們去實體店,讓他們送貨上門,這像在網上購買一樣。
所以我們需要打破實體店跟網店間的阻礙,我覺得在未來這兩者之間不應該有很大的差異,最大的、最好的零售商應該是最好的電商平臺的擁有者,而電商平臺的擁有者也會把他們的實體店做得很好。這就是我覺得電子商務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就是把我們做的東西進行數據化發展,我們的鞋子會變得自動化,也會進行智能化的發展,聯通到網上,所有東西用互聯網連接,它們會被掃描,在網上呈現,所以未來大家買的東西,不管在實體店,還是網上,都是物聯網的一個部分,沒有什么區別。而許多商店有電商平臺,而電商平臺的企業也應該有實體的店。
電商和實體店不是完全分開的,虛擬的場景、現實的場景是完美嵌套在一起的。同時,把電商和實體店聯系在一起,我們可以看到任何東西的價格,在真實的世界里,我們戴上這種眼鏡可以看到平時看不到的東西,所以我們的電子商務應該是這樣,和實體店融合在一起。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善緣街0號立場」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