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于關節炎治療的傳統理論認為“風寒濕邪,痹阻經脈,致使經脈不通,不通則痛”,所以中藥治療一般是以祛風散寒、解痙通絡,活血化淤為目的。目前臨床藥物治療中比較理想的用藥是中國醫科大學研制的脈通,副作用比較小,療效也相對顯著。
中醫藥的治療方法能使僵硬的關節肌肉得到放松,解除肌肉痙攣,可以達到疏通經絡,消腫止痛的作用。我們今天的臨床醫學強調“循證醫學”,意思就是說,得出一個結論,就必須有充分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研究結果來支持這個結論。如果說某種治療方法或者藥物能夠“對因治療”骨關節炎,那就必須有證據證明,這種方法或這種藥物能對關節軟骨細胞恢復正常代謝起到一定作用。
但目前尚未發現中藥能修復關節軟骨,或對關節軟骨細胞起作用。人體生理解剖學證明,關節軟骨中沒有血管,中醫經常提到的“活血化淤”理論能否對關節軟骨起作用,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