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1470一1523),明代畫家,文學家。字子畏、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商販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少時讀書發憤,青年時中應天府解元,后赴京會試,因舞弊案受牽連入獄,出獄后又投寧王朱宸濠幕下,但發現朱有謀反之意,即脫身返回蘇州。從此絕意仕途,潛心書畫,形跡放縱,性情狂放不羈。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后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于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
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傳世。
明 唐寅 溪山漁隱圖卷 |
---|
|
明 唐寅 溪山漁隱圖卷 |
---|
|
明 唐寅 吹簫圖 |
---|
唐寅的人物畫,大致未逾南宋人物畫的格局,多在刻意塑造一種嬌小而端麗的美女形象。這幅《吹簫圖》仍然沿襲了他早年人物畫工細艷麗的特點,人物面容娟秀,體態端莊。衣紋用筆粗簡,勁力流暢,頓挫宛轉。 |
明 唐寅 虛閣晚涼圖 |
---|
此圖遠處山巒起伏,泉流折疊于茂林煙霧間。近處濃蔭茂盛,深掩茅屋草堂。旁有溪橋流水,意境清幽。盛暑時節,兩三老人,在此消暑談心,樂以忘憂。此幅皴法學劉松年李唐,山石輪廓線轉折處不露鋒芒,皴點齊下,豐潤華滋。作者善于把前人的技法融會貫通,自出新意,自成面貌。 |
明 唐寅 步溪圖 |
---|
![]() |
此圖寫高士步溪賞景。圖中巨峰突兀,雜樹成林,枝隨風擺,溪水微波,高士于溪畔橋邊仰首而望,若有所思,畫面清秀中有濃重,柔潤中見雄健。 |
明 唐寅 王蜀宮妓圖 |
---|
![]() |
|
明 唐寅 杏花茅屋圖 |
---|
![]() |
|
明 唐寅 嫦娥執桂圖 |
---|
![]() |
|
明 唐寅 春山伴侶圖 |
---|
![]() |
|
明 唐寅 山路松聲圖 |
---|
![]() |
此圖寫山石懸巖陡峭,蒼松虬曲, 山泉飛下,石道圍欄彎曲,伴著松濤陣陣,有高士正攜仆觀泉聽風,悠然自得,不禁令人留戀于此, 畫面既清潤秀雅又濃重雄健。 |
明 唐寅 立石叢卉圖 |
---|
![]() |
|
明 唐寅 梅花圖 |
---|
![]() |
圖繪折枝墨梅,自題七言詩一首:“黃金布地梵王家,白壓成林臘后花,對酒不妨還弄墨,一枚清影寫橫斜。” |
明 唐寅 東籬賞菊圖 |
---|
![]() |
|
明 唐寅 西洲話舊圖軸 |
---|
![]() |
|
明 唐寅 騎驢歸思圖 |
---|
![]() |
此圖為唐伯虎的創新杰作。圖畫峻險山崖、盤曲棧道、急湍危橋、蔥郁林木、騎驢旅人。用筆師法李唐,剛勁犀利,皴法把大斧劈皴拉長拉細, 更顯活潑滋潤,用墨濃淡精到,既有北派山水的立體感,又有南派山水的情趣味。 |
明 唐寅 守耕圖卷 |
---|
![]() |
|
明 唐寅 湖山一覽圖 |
---|
![]() |
|
明 唐寅 震澤煙樹圖 |
---|
![]() |
【名稱】明 唐寅 震澤煙樹圖 【年代】明代 【簡介】紙本,淺色,縱47厘米,橫37.8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館藏。 震澤仍太湖舊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