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州是一位勤奮的藝術家。他對藝術的涉獵也極為廣泛:書法、篆刻、水墨、油畫、綜合材料、雕塑甚至裝置。可見他的勤奮及藝術實踐與積累的豐富。
王清州作品《地水火風》
王清州作品《連波》
王清州作品《我家門前有兩棵樹》
王清州作品《嬉戲在花海》
和王清州老師合作過三次展覽,兩次水墨展覽和一次水墨、雕塑、裝置等多種藝術形式綜合的展覽。從幾次展覽的作品中,發現了始終貫穿王清州創作的一條主要線索:取象說。這個理論是中國書學的重要命題,用線條將豐富的感情體驗作以高度的概括和抽象,在凝聚短暫的一揮中,化客觀存在為主觀情感,化具象為抽象。研習書法多年的王清州將這個理論融入到繪畫創作之中,并提煉概括為具有其個人風格化的藝術形式。
這個特點在他最近云南采風期間創作的一批作品中尤為明顯。《紅綠翻虎》系列、《地水火風》系列、《我家門前兩棵樹》、《我前世是不愛動的樹》等作品,是他在云南西雙版納時所創造。畫面中客觀存在的山水、樹木在藝術家的眼中全無物象之形,而是經過藝術的提煉概括后轉化為富有韻律感的線條和層次豐富的色塊。在王清州的觀點中,大自然中是沒有線條和色彩的,線條和色彩是人對外在物象概括所形成的心理形式。而王清州將這種心理形式用藝術表現出來,就是他畫筆下的作品。
王清州的作品構圖極具新意,與傳統水墨畫相比別具一格。在王清州的作品中,他描繪的不再是游人眼中的青山碧水、綠葉紅花,而是用藝術家獨特的視角將渾莽的大自然抽象化、節奏化、純凈化。值得注意的是,皴法的筆觸以及水墨的暈染在畫面中都已然消失,而改以線條和色塊來經營山水抑或花鳥的造型。借著幾何抽象的線條和色塊所蘊涵的解放力,王清州一樣達到了傳統山水所追求的堅實結構,以及形式和空間上的明晰感,顯露出他個人內心對自然的熱愛及向往。換句話說,王清州在不犧牲表現力的原則下,依然從形式簡約的階段跨進到了形式構成的階段。從這個角度上看,這跟他多次游歷西方,參觀西方現代的美術館博物館的學習經歷有密切的關系。學習西方現代的藝術風格,結合東方傳統藝術的體悟,王清州的這一批創作當得起突破這一評價。
王清州的繪畫用一種抽象化、凈化的幻化之景來表現真實的世界。這得益于他對真實山水世界的感知和具有直覺冥想力的眼睛。記得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島子教授這樣評價王清州:“王清州的色彩寫意從傳統文人花鳥畫脫胎而來,既蘊涵文人畫的要素,又在自然的觀察與表征中注入現代藝術語言的表現性乃至抽象性,而現代藝術語言本身有其豐富的思想性。從當代水墨的發展視角來考量,清州的色彩寫意創作不失為返本與開新的成功實驗。”
可見,對自然的觀察正是王清州所有創作的源泉。一如他內心的堅定:“我會繼續觀察生活,獨立藝術實踐沉淀,努力創作和探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