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書協——————
詩書圣賢之顏回
顏回,字子淵,春秋末魯國人,孔子早年得意弟子,以德行著稱,孔門七十二賢之首。曾隨孔子周游列國,矢志不渝,最得孔學之要旨,兼具入世情懷與早期儒家之民本主義精神,其“好學”態度及“不違仁”精神極獲孔子贊許,惜早逝,孔子痛悼之曰“天喪予”。后世尊其為“復圣”。
陋巷困有年 ,德厚乃性剛 。
簞食瓢飲時①,自省詠志向 。
求學入孔門 ,殫精竭思想 。
外愚內聰穎②,推理非尋常 。
隨師游列國 ,儒學得弘揚 。
生前重克己③,身后遺絕響 。
①《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是孔子贊譽顏回安于清貧,一心向學的高尚品德。
②顏回初入孔門,性格內向,沉默寡言,才智不為人知,人以為愚鈍。孔子卻認為“回也不愚”,見于《論語·為政》。
③“克己復禮”,指約束自己,使得每件事情都合乎禮儀規范。語出《論語·顏淵》,“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圣賢故事
顏回退金
顏回幼小時跟孔子學習,因家中比較貧寒,常常以稀粥充饑,但是他卻學習刻苦守時。有一次,孔子見顏回又是第一個到私塾,便問:“顏回你吃的什么飯?”顏回說:“一張餅,一碗湯。”其實他吃的是一碗粥。他卻把粥上凝結的薄皮稱作一張餅,把薄皮下稱作湯。顏回雖然家貧,卻十分樂觀,并且心地善良,樂于助人。為了給一位窮學友的母親治病,他曾勸說父親向別人借了碎銀子給他的窮學友。不料,有幾個多事的學生,卻將此事傳說成顏回偷了別人家的銀子送人情。于是便有人說丟了東西,懷疑是顏回偷的。可是孔子不信,但又沒有理由堵住多事人的口舌。第二天,顏回又是第一個先到私塾。一進門,見地上有一錠金子,上面還寫著:“天賜顏回一錠金。”顏回本想不理,但見寫有自己的名字,于是就在金子上寫了“外財不發窮命人”幾個字后,放回原處。通過這件事,孔子更加相信了顏回,并當著大家的面說:“賢哉,回也!”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