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曇捷法師像》-齊白石作水墨人物畫并行書書法賞析
《曇捷法師像》,1911年,齊白石,紙本墨筆,立軸,縱84.5厘米,橫44厘米,藏處不詳款識:曇捷法師像。宣統三年秋八月讀麓山寺碑擬僧像有四為熙甫弟制畫幅,惟法禪師像正寫頭面,直門人黃桃來奪筆續其衣手,各有筆情,知者一笑。兄璜并記。印鑒:齊瀕生。本副作品與白石老人的另一幅《法崇禪師像》構圖和用墨一樣,且在畫面上方都有大篇行書題款,應該是出于同一時期的作品。白石老人早年約在25歲時,曾拜一位蕭姓畫家為師,專學人物畫。后人也有記載:“(白石)翁作畫,先學宋明諸家,擅工筆,清湘、癭瓢、青藤得其精髓。晚乃獨處匠心,用筆潑墨淋漓,氣韶雄逸。”其中人物畫則得益于黃慎為最。當時的白石傾心揚州八怪,猶喜黃慎和金農,每得黃畫必懸于壁上,推敲數日,默記于胸,可見他對其畫風的癡迷,完全反映在自己的畫作上,并感到受到他們之間的影響。黃慎為清代揚州八怪之一,早年師上官周,多作工筆,中年以后變為粗筆寫意,以人物見長。此圖取法黃慎,但已見參以冬心的筆墨軌跡,表現在用筆上,頗見粗曠,參以顫筆,衣服表現濃淡相間。人物線條已從單純學黃的繁線,轉化為吸收金冬心以后非常簡練的用線造型。從題材而言,佛教主題的繪畫幾乎貫穿了白石老人的一生,此作雖然是佛學人物的肖像畫,但從題材來劃分也是老人早年同類作品中精心為之的妙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