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社區的小哥哥
每天我會帶著小弟弟,去社區中心那里玩一個小時。有一個小哥哥總是把彩色球往池外扔,媽媽給他撿球,大聲呵斥他不要扔球,可是總不奏效,他似乎聽不懂,只管自己玩。
有一天他和小弟弟在玩蹦床,突然他在上面撿了一個什么東西往嘴巴里塞,媽媽立刻叫他過來,但他還是使勁的在跳。
結果媽媽生氣了,把他拖下來往嘴巴打,腿上打,一邊叫他吐出來,痛得他嚎嚎大哭。
身邊的媽媽都說,孩子不要打,認真教。
02 KFC的姐弟
昨天在KFC等待上洗手間的時候,后面進來一對姐弟,姐姐大概五歲左右,弟弟看起來3歲多。他們進來就走到廁所門口,沒有排隊,姐姐帶著弟弟去撒尿。
當時我還好奇,兩個小朋友居然沒有家長陪同,能夠自己獨立去上洗手間,挺厲害了。
完畢,姐姐帶著弟弟出去外面洗手,剛按著那個洗手液,媽媽就過來了,一邊使勁的打姐姐,還一邊罵她又帶弟弟玩水。
看到這一幕,我還是心疼姐姐,這心里到底有多委屈?她只是想幫弟弟洗手,但媽媽一上來不問青紅皂白,一頓揍打。
03 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愛
那一刻,我承認我害怕,因為我怕自己有一天也可能會變成那樣子。帶孩子的辛苦沒有經歷是絕對體會不到的。
我黯然,為自己的無力,心里有說不出的感覺。
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候,女兒妃妃要在二樓上面看電視。于是我抱著弟弟上來玩,一邊喂她。她總是把飯含在嘴里,眼睛看著電視,嘴巴都不動。
我強調說,一邊看電視,嘴巴也要嚼飯,同時跟她說,如果再不認真吃飯就關掉電視。第三次的時候說完,我生氣了,真的把電視關了,她馬上就跑到另一個房間的角落去哭。
在《愛的五種能力》中,作者提到一個詞“情緒開關”,是指一個人在潛意識中對一些經歷、事物、情感等有著和正常人不一樣的內心體驗,這些內心體驗一旦被觸發,就會引起他的情感波動。
有些人一看到飛機就會恐懼,有些人一到考場就緊張,有些人一接觸紅色就會感到莫名的溫馨,那么飛機、考場和紅色就是他們各自的情緒開關。
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情緒開關都不止一個,而我對女兒有一個情緒開關——服從。
我總要求她在規定的時間里,去做我安排的事情,如果她不服從,說又不聽,我馬上就會變得很生氣,對她發脾氣。
當時語氣就會特別強硬,她聽到我大聲吼又特別生氣,根本聽不進我的話。我暴躁是因為潛意識里面認為孩子應該服從我的指令。
我發現,任何一個媽媽,生孩子之后,無論經濟狀況,無論生活環境,無論身家背景,孩子帶來的改變都變成了常態。
喂奶帶娃哄睡覺,讀書育兒,研究未來教育軌跡,讀繪本和孩子一起長大,挽起袖子給孩子親手做每一頓佳肴。
多數媽媽,自從有了孩子之后,徹底改變了生活節奏和軌跡,放棄了原有的職業方向。
在人生最困難壓力最大,角色最多最疲憊的時候,還在努力探索新的可能。
她們的改變成了常態,努力卻不耀眼,一切都是出自于本能。甚至有時候要遭受旁人的不理解和非議。
我也是千萬媽媽她們當中的一個縮影,我只想在日復一日的枯燥和疲憊中,對孩子的成長,有時候需要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愛,當家長的我們不必太著急,慢慢的看著孩子成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