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承罡,男,1956年12月生人,家住陜西武功縣后稷故里。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陜西書畫藝術研究院理事;后稷書畫院副院長。
尹承罡作品賞析
尹承罡作品賞析
尹承罡作品賞析
尹承罡作品賞析
尹承罡作品賞析
精修碑帖得傳承 翰墨清雅續正統
——記著名書法家尹承罡
著名書法家尹承罡書法修煉以師古為宗,書法創作不隨意而為,謹依碑帖,是一位對書法藝術心懷敬意,對傳統書意深研有功的大手筆。
諸書皆成對尹承罡不是一句客套話,而是對其書法功成的貼切描述。篆書和隸書是尹承罡研究書法文化源頭之美的起點,所以他的書法修養善始有根。篆書作品《路漫漫其修遠兮》一幅,直入秦篆原態,結體長方,偏瘦顯精神,方筆工整,圓筆有婉,方圓相濟,顧應有趣,把篆書的美態和氣韻寫到精致無弊的高端水準。篆書之功,不僅僅是筆技,也體現著尹承罡非常深厚的書法文化功底。《上善若水》隸書作品一幅,漢隸碑韻,蠶頭燕尾,入筆沉厚力透紙背,出筆靈逸意如飛燕,結體寬和施墨捷迅。把漢隸碑體再整合,再提升,華美中正,氣宇不凡。
尹承罡作品賞析
如果說篆書和隸書的精美體現著尹承罡書法的基礎大功,那么魏碑形態則體現著尹承罡書法的獨特風采。當下書壇,眾人皆知魏碑有十美,但是魏碑因為有特殊的刀刻跡,用毛筆重現刻跡非常難為,所以書家皆畏魏碑之難,繞過不修。不修魏碑對于一名書法家的成長是無益的,因為無魏碑功法,難得書法的雄俊姿態。志得傳統書功的尹承罡,不畏魏碑難修,讀碑背碑無一日有輟,以筆擬刀,終得魏碑張猛龍的雄奇絕唱。所以《天下有三難》這幅奇功大成的魏碑書法,依張猛龍碑得體,十美盡得,雄峻奇成,可成書壇典筆,功深似海,無與倫比。由此可見,尹承罡的書法筆力,不僅是力透紙背的功道,而是達到了可削堅巖的卓道。力挽千鈞,正是此意。
尹承罡作品賞析
行書草書是尹承罡書法修成的終極高點。為得行書大美,尹承罡臨寫蘭亭序和圣教序等等圣帖,曾經歷付五年心血,中間又觸及趙體、妙嚴寺記等等根本名帖,終成書意自由,傳統正宗的行書技能。你看《五福臨門》一幅,取傳統吉意,顯正宗書功,福字如臨風,飄逸之美先入蘭亭,再近趙體,兩體兼備,行書清雅,功成融合。特別值得一提,這幅作品中的小楷“五福臨門”四字,正是王羲之靜心閑逸小楷書《心經》的質感,楷書功成,隱于其中,是尹承罡書法依承正統正宗的又一明證。
行書系列作品《境由心造》《家和萬事興》《鴻運當頭》都是傳統書法涵養和寓意的精妙合成,即有書法藝術的純粹美感,又有裝室飾舍的實用價值。書法創造接于地表,動人心間,不孤不驕,除了極得碑帖氣象,也非常接洽人心。他的書法創作,不但師于古法,而且在實踐創意中達到順人心的韻意,書韻合意是其特別質感。
尹承罡作品賞析
尹承罡作品賞析
尹承罡作品賞析
尹承罡作品賞析
當然,在多數情況下尹承罡的書法創作是在寫文化氣象,無論行書還是草書,文化的原味質感最為突出。比如行書《昔人得古刻數行》《養天地正氣法古今人》《接圣火中華大地迎奧運》皆用文人情懷寫文人心質,得文化字跡,墨清筆雅,逐達蘭亭,書風為正,意境為高。更加悅目的是草書《天地有正氣》四屏,筆靈墨盈,將王獻之《中秋帖》的自由之筆和米芾的迅捷筆法融為一道,快筆如風施墨騰云的書意形態十分鮮明。章草有功,碑帖之能再次涌現。
精修碑帖得傳承,翰墨清雅續正統。尹承罡書法以“修”為根本,以“功”為追求,所以他能遠祛浮躁,深潛藝海,一筆一劃鑄功成,終得書法達巔峰的藝術頂點,成為名副其實的書法真大家。
華藝術書韻文化傳媒藝術總監 著名書畫評論家史峰
2018年1月31日
尹承罡作品賞析
尹承罡作品賞析
尹承罡作品賞析
尹承罡作品賞析
尹承罡作品賞析
尹承罡作品賞析
尹承罡作品賞析
尹承罡作品賞析
尹承罡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