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氣候變化,人體生理活動也隨著季節更替呈現周期性節律,若節律被破壞就會生病。 特別是初春季節,早晚冷中午熱,氣候冷暖多變,很容易導致有心絞痛、心肌梗死病史的老人舊病復發,所以老年人要特別注意保健。
氣候變冷還會使血液變粘稠,體內膽固醇含量會增高,呼吸系統感染也會增多。溫度降低還會使血壓升高,加重心臟負擔。同時,心血管功能對氣溫變化最為敏感,隨著氣溫的降低,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耗氧量增加,使心臟負荷加重。
心臟病對溫度很敏感
由于寒冷對機體的刺激,機體的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體內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引起血管收縮,心率加快,心臟工作負荷增大,耗氧量增多。此時,心肌就會缺血缺氧,導致冠狀動脈痙攣、心絞痛以及心肌梗死。所以冬季和初春,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會比平時顯著增高。
研究表明,當室溫低至10℃以下時,人們也會感到沉悶,情緒低落,易生悶氣而誘發心絞痛,嚴重者發生心肌梗死。患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要特別留意天氣預報,注意防寒保暖,及時增加帽、衣、被褥并減少外出,尤其要避免迎風急走。室內溫度應該不低于18℃,對于老年人和冠心病患者應再提高2℃~3℃為宜。
此外,冬末春初氣溫變化迅速,溫差、氣壓處于較大的波動狀態,突然的降溫刺激,冠心病人的冠狀動脈在原有機械性狹窄的基礎上容易發生收縮痙攣,出現急性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寒冷季節,中老年人容易發生呼吸系統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氣喘等,這些都會加重原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情。
高危人群要避開誘因
冠心病、心梗等心臟病的誘發因素很多,研究證實,其中非常肯定的因素有:吸煙、高血壓、高血脂、超重、肥胖、糖尿病、缺少運動等,因此有這些體征的高危人群要特別注意避開誘因。
吸煙:我國人群吸煙率很高,在男性達到60%-70%,女性較低,但也達7%左右。吸煙者與不吸煙者,冠心病發病的相對危險增高約2倍。吸煙對急性心肌梗塞的危害與吸煙總量的平方成正比,吸煙總量每增加1倍危害增加4倍。
高血壓:研究表明血壓升高,不論是穩定的或不穩定的,收縮期的或舒張期的,在任何年齡,任何性別,都是冠心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 血脂異常: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血清膽固醇作為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其作用沒有最低閾值。
超重和肥胖:是冠心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保持正常體重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缺少體力活動:體力活動減少是造成超重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心血管病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
糖尿病:糖尿病是動脈粥樣化性疾病的已確定的危險因素。有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的,發生心血管病的危險大大增高。
飲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壓力大以及經常飲酒過量也是導致冠心病的因素。
鍛煉應避開“猝死”高峰期
冠心病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由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臟病急發和猝死以上午6~12時最高,尤其是睡醒后的3個小時里心臟最容易“鬧事”,這段時間為冠心病發病的“清晨峰”,冠心病人可運用這一生物節律掌握用藥時間,最好在清晨和午睡前服藥。即使在常規生活狀態下,上午6~12時心臟仍易出現缺血損傷,所以最適宜而又相對安全的鍛煉時間應該在下午。
鍛煉應以慢性運動為主,如散步、慢跑、練氣功、打太極拳和做健身操等,鍛煉時間長短控制在半小時到1 小時,鍛煉強度的控制可以根據下面的方法來計算。最佳運動心率控制區域計算法:(適合一般人),220―現在年齡×0.8=心率上限,220―現在年齡 ×0.6=心率下限,最佳運動心律控制區域計算法:(適合有心臟問題的人),晨脈×1.8=心率控制上限,晨脈×1.4=心率控制下限。運動初期,健身者可以按照這個計算方法控制運動,經過一段時間根據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
無論什么時間,如果中老年人突然出現胸悶、心慌、氣短、心前區疼痛、胸背疼痛、牙痛、上膚痛等癥狀,不管疼痛輕重或有無放射性,也不管是否診斷過冠心病,都應及時到醫院檢查,這往往是心臟病發作的前征。
心臟病患者要注意五不宜
冠心病等心臟病患者要五不宜:不宜睡眠少、房事多;不宜清晨鍛煉、鍛煉強度不宜太大;不宜頻繁參加聚餐或聚會活動;不宜觀看驚險、緊張的影視片以及競爭性體育比賽;不宜長途旅行。
氣候寒冷時,人們一般喝水少,這容易使血液濃縮,加重心臟負擔。故冠心病人要多喝開水,并多進食一些容易消化吸收和富含營養的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魚肉和瘦肉等。不要吃肥肉,少吃動物內臟,更不要以大量喝酒來御寒,以免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加重心臟負擔。
天氣寒冷、難見陽光而使人情緒低落,更可因工作、學習、生活上的不順利而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室內除加強照明外,還可播放一些輕松、愉快和使人振奮的音樂。
新朋友,可點擊最上方的藍色“益安寧心臟病康復中心”即可快速關注哦
老朋友,你不轉,別人怎么知道你飽讀詩書~~
心臟病咨詢熱線:0431-8678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