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會議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二十一次全國學術會議于2017年11月舉行,在該次大會上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賈偉平教授介紹了《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的修訂情況,據悉,該指南將于2018年正式發布。
這次的修訂中提到了糖尿病患者最新的血壓控制標準,從2013版的血壓控制<140/80mmHg到2017版的血壓控制<130/80mmHg,糖尿病的綜合控制標準與國內相關學術機構力求保持一致。今天我們來說說糖友的血壓問題。
1/3以上的糖友都合并高血壓
糖尿病和高血壓都是慢性疾病,隨著年齡的增大患病率增加。糖尿病患者中相比沒有糖尿病的人合并高血壓的情況更常見,有數據表明,至少1/3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合并腎臟損害時高血壓患病率達70%~80%。因為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血糖升高以及腎臟損害等病理生理異常,這些都與高血壓的發生與發展相關,因此糖尿病和高血壓常常相伴相生,糖友們不容忽視。
更嚴格的血壓控制目標
相對較低的血壓控制水平能獲得更大的好處,一些大型研究中,兩組人群血壓控制更嚴格的那組,相關的心腦血管疾病事件可明顯減少,而心腦血管事件正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或殘疾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已經更新了好幾個版本,其中關于糖尿病患者血壓的控制標準也經過了幾次的變更,這次最新的指南中將血壓的控制標準降低了,即血壓標準為<130/80mmHg,這與目前國內其他的學術機構標準一致,也方便對患者的管理。同時,指南也指出:對于老年或伴嚴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可采取相對寬松的降壓目標值。
生活方式干預放首位
說起治療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藥物,其實不管是血糖、血壓還是血脂異常,放在首位的治療方案應該是生活方式的干預。當糖尿病患者的血壓>120/80mmHg時就應該啟動生活方式干預,當血壓≥140/90 mmHg時應該考慮開始藥物降壓治療,血壓≥160/100 mmHg或者高于目標值20/10mmHg則應立即啟動藥物治療,并可以采取聯合治療方案。但是不管采用哪一種治療方案,生活方式的干預都是非常重要的,糖尿病和高血壓都與不良的生活行為有關。
要想控制好血壓,首先要做好以下幾件事:
1.減輕體重。肥胖會引起多種疾病,因此肥胖者首先需要減重,WHO/ISH指南建議肥胖者至少要減輕5千克的體重,對血壓的改善有幫助,同樣對血糖、血脂也有益。
2.清淡飲食。鈉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但是鈉攝入過多會升高血壓,同樣,降低鈉的攝入也能有效降低高血壓。建議糖尿病患者清淡飲食,每天的食鹽攝入不應超過6克。除此之外,一些看不見的鹽也要當心,比如味精、醬油、豆瓣醬、腐乳、榨菜、方便面、海苔等都是高鈉的調味料或食物,在烹飪中要注意控制各種高鈉調味料,日常食物選擇中要避免大量食用那些高鈉食物,這些食物主要是加工類食物,因此您可以多選擇新鮮食材,用蒸煮等方法盡量保留食物的原味。烹飪時多用醋、香料、姜等調味,替代一部分鹽和醬油。
3.加強運動。生命在于運動,對于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壓患者來說,適當運動都有助于改善這些指標。預防高血壓要加強運動,運動不僅僅有益于減輕體重,而且改善骨骼肌血流量,減少胰島素抵抗,也就是對血糖以及骨骼健康都有好處。一般建議選擇步行、游泳、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此外,合并高血壓的患者要避免進行憋氣動作或高強度的運動,防止血壓過度升高,反而造成意外。
4.其他。對于高血壓的防治,還應該做到禁煙和限制飲酒,另外,要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補充膳食纖維,以及一些高鉀的食物,這些都有助于降壓。
多管齊下替代單打獨斗
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代謝綜合征的一個或多個相關臨床表現,比如高血壓、血脂異常、肥胖癥等,隨著血糖、血壓水平的增高,和血脂的異常以及體重的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發生風險、發展的速度及其危害將顯著增加,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僅關注自己的血糖數值,血壓、血脂、血凝都需要關注,我們的糖尿病管理不僅僅是降糖,還要做好降壓、調脂、抗凝、控制體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多種治療措施。在生活方式干預不能達標的情況下,要請專業的醫生出具相應的藥物治療方案,兩者結合,才能更好地管理糖尿病,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MDE-P-20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