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唐書》中載:“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傳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興之業。湯有天下,傳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號稱三宗。武王有天下,傳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與昭宣之功,其余無所稱焉。雖《詩》《書》所載,時有闕略,然三代千有七百余年,傳七十余君,其卓然著見于后世者,此六七君而已。嗚呼,可謂難得也!”
帝王逝去,宮妃何從
眾所周知,唐太宗文治武功出眾,千年來為人們所稱頌不已?,F代學者對其雄才偉略以及其對中國歷史所作出的重大貢獻都給予了積極的肯定。
無疑,李世民是一位極為出眾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在反隋建唐的斗爭中起著領導作用。加之他的不歧視少數民族政策,大多采用懷柔的政治手段來處理民族問題,政策極為開明,促進了唐朝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
然在李世民晚年,隨著年歲的增高和身體狀況的下降,他與歷史上許多有所作為的封建帝王一般,開始追求靠丹藥達到長生不老??伤f萬沒有想到,所謂的長生藥卻成了催命藥。
在他吃下丹藥之后,身體不適,后病情加劇,導致“暴疾”,不久就死去了,享年52歲。
李世民的死亡,遺留的問題也自是不少,其中后妃也是一個大問題。
據《舊唐書 后妃傳》中曰:“唐因隋制,皇后之下,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各一人,為夫人,正一品;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各一人,為九嬪,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寶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其余六尚諸司,分典乘輿服御?!?/p>
雖然李世民后宮中有名分的女子,包括皇后也只有15個??蛇@么多年輕貌美的妃子們又如何辦呢?
或是再為新皇妃子
主要的結局有兩個:一是為皇帝生育了兒女的嬪妃,能夠按制冊封為太妃,并跟隨兒女離開皇宮;二是未生育的嬪妃,就在唐太宗的別廟崇圣宮或感業寺出家為尼。
而照具體說來,唐太宗的這些妃嬪們結局還是有著許多不相似的地方。
事實上,對于這些曾經受父親寵幸過的美艷絕人的妃子,新皇李治是不忍心讓她們離開皇宮,于是他便先將這些妃子全部留下,以充實后宮。
最好的一個例子便是武則天。她起初只是太宗的武才人,且并不受李世民喜歡。后因在李世民生病期間,與太子的李治有了感情。最后原本要在感業當尼姑的武則天,被李治給接了回來,并且武則天一步步憑借自己的手段坐上了帝王的位置。
也有隨子享天倫之樂
這也是許多朝代中后妃的一個主要結局。如留有子嗣還好的妃子,可以投奔兒子,盡享天倫之樂。
諸如韋貴妃,她是將門之女,在為妃之前還有個丈夫是李珉。但因李珉反隋失敗而死了,因為韋貴妃的父親是鄖國公逃過一死。再后來,李世民在攻打洛陽時為了便易,便娶了韋貴妃。
后李世民死后,李治便讓韋貴妃隨子到了藩地養老,享年69歲。
此外還有一位燕德妃,她的家族是軍事的上層貴族,在當時,她還是深受大家歡迎的才女。而在李世民去世后。因為燕德妃曾經幫助過武則天,所以李治和武則天都十分尊敬她,最后她也是隨兒子越王李貞去了藩地養老。
常伴青燈古佛或殉葬而死
想比前面說的幾位,沒有孩子卻受到過寵幸的嬪妃就沒有那么幸運了。她們被通通趕去感業寺當尼姑。這些妃子常伴青燈古佛,一輩子也就如此了。削發為尼,青燈古佛,日日夜夜為先帝而祈福念佛,便是她們的結局了。
此外,還有兩位妃子的結局比較不一的。
徐妃,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嬪妃。徐妃在太宗病死之后不吃藥,身體弱的她于兩年后就病逝了,年僅二十四歲。李治念其賢德,還下詔追謚她為“賢妃”。
還有一位陰德妃,因為陰德妃的父親曾經殺了李世民的弟弟,并且還挖過李家的祖墳家廟。所以起初她是在秦府做奴隸的,因她長得好看,才被納做妃子。后來陰德妃的兒子李祐反叛,她也就被降到嬪位了,在此之后也就沒有陰德妃的記錄。
小結
深宮中的女子,命運起伏不定,她們一生都在宮墻之中,在帝王生前沒有自由。而在皇帝死后,大多亦是無法恢復自由之身,令人可嘆!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 后妃傳》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