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法國巴黎羅丹博物館 環球之旅(85)

    在巴黎七區塞納河南面幽靜的梵倫納小路77號,是聞名世界的羅丹博物館。羅丹博物館成為法國繼盧浮宮、凡爾賽宮之后參觀者最多的博物館,每年的參觀人數為50萬人次,超過畢加索博物館。與其它博物館不同的是,羅丹博物館除了室內展館外,還有一個美不勝收的花園。參觀者可以在花園中一邊漫步,一邊欣賞大師的杰作。

圖1、博物館門口排起了長隊

1998年4月,朱 镕基訪問法國時,特地參觀了羅丹博物館。我們到達羅丹博物館時,門外已經排起了買票的長隊,因為我們有博物館通票,從快速入口直接就進去了。

圖2、博物館正面

這里原是路易十五手下的元帥畢宏(1700-1788年)公爵的宅邸,他去世后多次易主,曾被改成教會學校,住過羅馬教皇的紅衣主教,也曾作為沙皇俄國的大使館,后被當作客棧。1908年羅丹在此處租了4間朝南的房間作為工作室。沒過幾年,一位商人打算花600萬法郎將此宅邸買下。年過7旬的羅丹做出了不可思議的決定:"我將我所有的石膏、大理石、青銅、石塑作品和我的畫作,以及我收集的藏品贈送給國家,用作培養和教育學生和藝術家的素材。我請求政府將所有這些作品和收藏留在畢宏宅邸,將它改建成羅丹博物館,并允許我在此終生居住。"

圖3、博物館背面

       羅丹的這一慷慨的建議讓法國總理和同行們很吃驚,因為誰都清楚羅丹這些作品價值遠遠超過600萬法郎,況且還有他收藏的凡高、雷諾阿等的繪畫,加上日后的升值,其價值無法估量。法國總理立即著手同政治界、文學界、藝術界的名人們聯名為羅丹請愿和題寫議案。1916年,法國國民議會投票通過了這項議案,接受羅丹的捐贈,并宣布將畢宏宅邸及其花園改名為羅丹博物館,在此博物館內永久地展出羅丹捐贈給法國政府的作品。

圖4、室外花園

經過著名建筑師的規劃、設計,建成了一座總面積達8萬平方米的羅丹博物館,展覽分為室內和室外兩部分,展廳約45000平方米,花園展覽面積約35000名方米,收藏了多達6600座數量驚人的雕塑作品,大都是羅丹已完成的大理石和青銅作品。遺憾的是,1917年底羅丹就去世了,而1919年羅丹博物館才正式開放。    室外花園美麗寬闊,在蔥蘢的樹木中遍布著精美的雕塑;玫瑰花園、綠草茵茵的草坪被綠籬隔開,巨大的水池有雕像就立在中央。這種將雕塑品放在自然園區展示其藝術光輝的做法,可以追溯到在1908年,那時羅丹就在其花園內安放了一些作品和他的一些古董收藏?;▓@的一草一木早就與羅丹的藝術追求和成就融為一體了。

圖5、《地獄之門》

      羅丹創作《地獄之門》的靈感來自于佛羅倫薩的圣約翰施洗教堂的天堂之門、詩人但丁的《神曲》、米開朗基羅的《最后的審判》和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等。創作之初,羅丹花了一年時間閱讀《神曲》,揣摩作者的思想。1880年羅丹開始創作《地獄之門》,把它設計成反映充滿愛情、痛苦和死亡的門雕形式,里面的不少人物后來都被單獨拿出作為獨立的作品,如《思想者》、《烏格利諾和他的孩子們》、《三個影子》等。他花費了畢生的經歷,直到1917年逝世也沒有完成。

圖6、坐在門楣上的《思想者》

博物館進門右手的空地上立著羅丹代表作-《思想者》,由一圈剪修過的錐形綠樹包圍著。我第一次看到《思想者》的仿制品,是三十年前在北京中關村大街的一棟建筑上,從此羅丹的大名就銘刻在腦海里。羅丹在設計《地獄之門》時,花了很大心血塑造這一尊日后成為他個人藝術里程碑的人物雕塑。羅丹把《思想者》獨立出來,放大了三倍,傾注了巨大的藝術力量,成為最具影響力的羅丹代表作,已在包括中國在內的20多個國家的博物館展陳過。最初羅丹給這尊雕像命名為《詩人》,源于想象但丁在地獄門口向地獄審視的形象。

圖7、《思想者》

  羅丹認為深刻的思想是靠富有生命活力的人體來表現的,所以他的人體雕塑不僅展示人體的剛健之美,而且蘊涵著深刻與永恒的精神。巨人彎腰屈膝,肌肉發達而緊張。他右手托著下頜、觸及嘴唇,右肘放在左膝上,雙眉緊鎖,表現出一種極度痛苦的樣子。他目光深沉,專注下方,陷入深思狀態之中,表達出同情、愛惜人類的胸懷。雕像把這種表面沉靜而隱藏于內心的思想矛盾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感覺到靜態下有一種不可遏止的思想在流動。

圖8、《思想者》由一圈剪修過的錐形綠樹包圍著

但丁和羅丹都對人類的苦難遭遇寄予了極大的同情和悲痛。羅丹在《思想者》作品中,表達了與詩人但丁相一致的人文主義思想,將深刻的精神內涵與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體,體現了羅丹雕塑藝術的基本特征。難怪有人說,羅丹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但丁在歐洲文學史上的地位。更有人說羅丹是雕塑史上的但丁,是雕塑藝術將這相隔600年的兩位巨匠聯系在一起了。我們可以把這個形象看作是羅丹本人,也可以看作是推動人類歷史前進和文明進步的一切真知灼見的思想者。

圖9、青銅雕塑《三個影子》

      《三個影子》是雕塑《地獄之門》中頂部那組塑像的放大,塑造的是《神曲》"地獄篇"中在地獄里遭受酷刑折磨的3個佛羅倫薩市民的幽靈。"影子"就是被罰入地獄者的靈魂。經過幾次修改,羅丹最終決定用同一個人像圍繞著一個中心旋轉的三個角度來表達這一主題,塑造了一個健壯男人極度扭曲的形象,雙臂下垂,左手指向下方的地獄。

圖10、《烏格利諾和他的孩子們》

在花園水池中央,是羅丹1881年的作品《烏格利諾和他的孩子們》,它取材于但丁的《神曲》"地獄篇"。 烏格利諾(1220-1289年)出生在意大利比薩的一個貴族家庭,后來成為政治家和海軍司令。1288年在一次騷亂中將比薩大主教的侄子殺死,至此與大主教反目成仇。1288年7月,大主教鼓動市民圍攻市政廳,將烏格利諾和他的兩個兒子生擒活捉,關進一座塔中,把鐵門鑰匙扔進了阿諾河,致使父子三人被活活餓死。 但丁在《神曲》中描述:"烏格利諾的兩個兒子央求著忍受著饑餓的父親將他們倆吃掉。"羅丹在他的這件雕塑中刻畫了面目古怪扭曲、裸體的烏格利諾絕望地跪在地上,從垂死的孩子們身上爬過的情景,他因饑餓而變得瘋狂,最終吃掉了他的兩個兒子。后來羅丹將這組雕塑放置于大型群雕《地獄之門》的顯著位置上,同時也將它作為一個獨立作品。 2002年,考古學家對挖掘出來的烏格利諾和他孩子們的遺骨進行了檢測, 從烏格利諾的肋骨上分析鎂、鋅的含量表明,烏格利諾在死前已消耗了身體中所有的脂肪,確屬饑餓而死。

圖11、《加萊義民》

1884年9月,加萊市市長歐麥爾德瓦夫林提議全國募款,修建一座雕塑《加萊義民》,以紀念尤斯塔奇德圣皮埃爾(Eustache de Saint-Pierre)和他的同伴們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住在巴黎的加萊畫家阿方斯普若斯普伊薩格指導委員會挑選合適的雕塑家,推舉了羅丹。羅丹在尚未拿到確定的訂單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創作。他決定塑造六個"緩慢地走向死亡"的加萊市民:尤斯塔奇德圣皮埃爾、讓戴爾、皮埃爾、雅克德維桑、安德里厄德安德烈斯和讓德費恩斯。 《加萊義民》組雕 背景是: 1346年英王愛德華三世的英軍打敗法王腓力六世統帥的法軍,包圍了港口城市加萊。城中的軍民奮力抵抗11個月之久,但最終因彈盡糧絕而投降。愛德華三世為提出由加萊城中的居民選出6位德高望重的市民出來投降,以換取全城人的平安,而這6名代表必須光頭赤腳、套著繩索、手中拿著城門的鑰匙來接受英國士兵處決。加萊的市長尤斯塔奇德圣皮埃爾第一個報了名,他是城中的富豪之一。就在這6個人即將被砍頭的那一時刻,愛德華三世的妻子、英格蘭王后Philippa of Hainaut為他們求情而最終免于死刑。

圖12、《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

1885年,雨果去世,法國政府約請羅丹雕一座雨果的雕像以立在先賢祠前。 該雕塑描述的是正在流亡、飽經滄桑的雨果坐在英國的海外屬地根西島(Guernsey,也譯為格恩西島)的巖石上,伸出的左手仿佛要撫平波濤洶涌的浪花。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雨果參加共和黨人組織反對政變的起義,失敗后被迫于流亡國外。1890年,美術學院院長因雕塑的設計不夠清晰、輪廓模糊而把它安置在了別處。

圖13、《美國畫家詹姆斯.惠斯特》(1834-1903年)

羅丹受國際畫家協會之托以此雕塑來紀念美國畫家詹姆斯.惠斯特。詹姆斯·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出生在美國,著名印象派畫家,曾入讀西點軍校,之后自選畫家為職業。21歲時懷著成為藝術家的雄心前往巴黎。他在倫敦建立起事業,從此未曾返回祖國。多年后,他成為19世紀美術史上最前衛的畫家之一。作為一名旅居者,惠斯勒沒有受到為道德而藝術的美國趨勢的影響。相反,他甚至追求唯美主義,即“為藝術而藝術(art for art's sake),這種理論認為美感應當是藝術追求的唯一目標。

圖14、《巴爾扎克》

     雕像 《巴爾扎克》是羅丹最重要的雕塑作品。巴爾扎克是法國19世紀文壇巨匠,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義激情和批判現實主義的精神,羅丹對他非常敬慕。所以1891年法國文學家協會委托羅丹雕塑一尊巴爾扎克像時,他當即表示:"我要做一番非同尋常的事業。"在形象的塑造上,他做了大量的閱讀、考察和研究,前后作了四十多件形象習作,著意刻畫一代文豪的外貌和精神特征。羅丹認為,"我考慮的是他的熱情工作,他的艱難生活,他的不息的戰斗,他的偉大的膽略和精神,我企圖表現所有這一切"。他四年來為之嘔心瀝血,經歷無數次辛苦修改,終于完成了。這是一件用繪畫性技巧雕塑的作品,把巴爾扎克塑成一個披著頭發,裹著睡衣,昂首閉唇,凝視遠方,兩手交叉胸前的文豪形象,浪漫的造型更突顯出這位文壇大師的豁達。不料在1898年展出時遭到猛烈批評,人們無法接受一個披頭散發、衣冠不整形象的文學巨匠,法國文學家協會決定廢除合同,理由是他們很難從雕像認出巴爾扎克的形象。但是羅丹頂住壓力,退還訂金,把雕像搬回自家花園里去。他堅信自己的作品終將立于不敗之地。在1900年的世界博覽會上展出了這件作品,最終它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圖15、《夏娃》

     該雕塑于1900年完成,"夏娃"雙手攏抱在胸前,全身退縮,頭竭力往肩窩里躲藏,眼簾低垂,正為自己的"原罪"而感到羞慚和痛苦1913年,羅丹在回憶他創作《夏娃》時說,他發現模特兒的體形每天都變化,起先他依舊按照模特兒真實的體形不斷地修改雕像中的人物,直到被告知模特兒懷孕了,才明白其體形變化的緣由。或許豐腴的形體加上緊抱雙臂遮掩的面孔的造型更能反映夏娃因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園時那種羞愧交加的神態。

圖16、《藝術女神繆斯》

從繪制草圖、初稿,制作石膏模型到最終完成精致的成品,羅丹的作品總是在通過不斷地鉆研慢慢形成。 可以說,他的作品都是雕塑家孜孜不倦探尋藝術精神的體現。

圖17、《青銅時代》''

室內展館有幾件羅丹較為著名的雕塑,其中羅丹創作于1876-1877年的'《青銅時代》是代表作之一 。羅丹游學意大利為米開朗基羅所折服,請一個年輕士兵作模特兒,用了18個月雕塑的男人裸體。雕像似在走動中,突然被眼前的什么事怔住了,抬頭呆望,右手揪著頭發,左腿支撐全身,右腿稍彎曲,腳趾微微著地,表現人類剛從自然束縛中蘇醒過來、開始要發出內在力量的狀態。最初模特的左手高舉長矛,后來羅丹去掉了他手中拿著的武器?!肚嚆~時代》和真人一樣大小,最初命名為"被征服者"。在1878年的展覽會上,該作品曾以其酷似真實的人體,被學院派指責是用尸體翻制或澆鑄而成的羅丹成了"騙子"。羅丹提出抗議。美術院派了五名雕塑家的評審團觀看羅丹在沒有模特參照的情況下,當眾塑造出男性裸體,其精確的解剖知識和卓越的雕塑技巧得到肯定。風波過后,羅丹汲取正能量,思考作品的表現問題,認為人物雕塑的像真人一樣,毫無新意且不利于表現深層的思想感情。這促使羅丹以后的作品不僅形象生動,且更富于內在的精神氣息,朝著藝術更高峰攀登。

圖18、羅丹作品《女神貝婁娜》

圖19、《吻》

《吻》是羅丹1888-1898年的作品,原名為《弗朗西斯卡.里米尼》,最初表現的是保羅和弗朗西斯卡的愛情故事,他們都是但丁《神曲》"地獄篇"中的人物。這對情侶在偷情接吻時,被突然闖進的弗朗西斯卡的丈夫殺死。因為是偷情,所以他們雙雙被罰進地獄。這個組合被安排在左邊門下方的位置上,1886年,羅丹意識到這個雕塑表現出的幸福和歡愉的情景與他整個《地獄之門》的主題不相符,1887年把它拿出作為了一件單獨的作品。?!段恰妨鲿彻饣脑煨?、充滿活力的構圖以及迷人的主題使得它獲得了成功。從《吻》的雕塑中,你能感受到羅丹本人的激情。不要忘了,羅丹43歲的時候遇到19歲的美麗動人、才華四射、極富雕塑天賦、酷愛雕塑藝術的卡米爾,她是羅丹的模特兒、學生、助手、知己和情人,她對羅丹創作全力支持,情感專注迷戀,是她不斷給羅丹帶來靈感和靈感的升華。這其間羅丹以卡米爾為模特兒創造了許多優秀作品??梢哉f,羅丹的雕塑高峰期的成就與卡米爾是分不開的。評論家建議將它改名為《吻》之后,法國政府委任羅丹制作一個放大版的石膏像,羅丹前后花了十年的時間才完成。

圖20、《泰坦花瓶底座》

圖21、《施洗者約翰》

     從《青銅時代》吸取教訓,羅丹創作了《施洗者約翰》。雕塑《施洗者約翰》是個一絲不掛的瘦骨嶙峋的中年男子,毫無圣徒的靈光。那略呈內八字的兩腿,使他瘦弱的身軀更顯得僵硬難看,然而卻表現出了步伐之沉重與莊嚴,使人感受到這位傳道者那種完成神圣使命的精神。《施洗者約翰》創作靈感源自叫皮那特利的意大利模特。當然,為了強調雕像的質感表現力,羅丹做了些改動,突出了某些肌肉。羅丹曾詳細描述了見到模特時的情形:"當我看見他時,一下愣住了,這么一個粗獷、蓬頭垢面的男子,通過他的步伐,他的特征,他的力量,不僅傳遞著血統中全部的暴力,還有神秘的性格。我立刻想到了施洗者約翰,一個自然的人,一個信徒,一個先知,來宣告一個比他更偉大的人他站起,頭揚著,背挺直,雙腿像圓規似的打開,支撐著身體保持平衡。這姿態太精確了,太有特點了我當即決定把所看到的雕刻下來。這正是我先后創作《行走的人》與《施洗者約翰》的緣由,我只是復制了模特給我的那一瞬間。"

圖22、《頭上戴花的小女孩》

羅丹作為法國偉大雕塑家沖破了學院派的束縛,開創了劃時代的雕塑主題,以刀斧雕塑了一個個有思考、有希望、有亢奮、有壓抑、有沉醉、有悔恨的少女、母親、情人、作家的形象,富有人類的種種感情?!额^上戴花的小女孩》是羅丹的早期作品,完成于1868年。從作品中可以看出,羅丹的早期作品對人物的面部表情刻畫的非常細膩、逼真。

圖23、母女倆在閱讀有關資料

圖24、《行進者》

《行進者》蘊藏著羅丹對人類的物質之力與精神之力不調和的認識。那強有力的身軀和莊重的步伐似乎象征著人的力量和他不斷前進的偉大雄心,表現了雕塑家對人的贊賞與信心;而沒有頭腦的軀體似乎又象征著他的盲目,象征著他是在摸索前進,表現了雕塑家對人的某種悲觀主義的情緒。但藝術本來就是自然的升華,這就是羅丹的藝術。

圖25、《冥想》

    雕塑《冥想》,石材間浮出那女子的頭,讓人感到思考的艱難與無盡,微微俯下那殘缺的身體,散發出沉思的隱痛。一天,《羅丹藝術論》的作者葛賽爾面對《冥想》,產生了一絲迷惑,為什么這個"彎折著的少婦"是四肢殘缺的?羅丹告訴他:"她是代表默想,故既無手來動作,亦無腳來行走。你難道沒有注意到當反省深思到極點,在矛盾中彷徨不決的時候,竟會有寂滅的想望嗎?"

圖26、《拉德芳斯的檄文》

圖27、卡米爾克洛代爾的《成熟年代》

博物館中有羅丹的情人卡米爾克洛代爾的15件作品,其中《成熟年代》從某種角度透視出卡米爾克洛代爾對與羅丹長達15年之久的悲劇戀情。與卡米爾的相識開啟了羅丹創作巔峰時期,羅丹對卡米爾說:"你被表現在我的所有雕塑中。" 人們評論:"愛情使那老頭子長了翅膀"。但最終羅丹回到他長久的生活伴侶羅絲和兒子身邊,與和他同居了50年之久的女友羅絲正式舉行婚禮。這段以悲劇收場的長達15年的地下情,耗盡了卡米爾的青春和藝術生命。在雕塑《成熟年代》中,女人跪著苦苦哀求,男人卻轉身回到另一個女人身邊。羅丹對這個作品特別氣憤,說"卡米爾不應該丑化自己在我看來,這不過是一個女人懇求她愛的男人轉身"。" 電影《羅丹的情人》曾對這段愛情悲劇有深刻的刻畫。被背棄而受刺激的卡米爾在瘋人院度過了漫長而凄涼的30年,令人無比痛惜與感慨。羅丹過世后葬于妻子身邊,但他堅持羅丹博物館一定要有一部分來展示卡米兒的作品。這或許是羅丹心存對卡米爾內疚的體現。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羅丹--永遠的思想者
雕塑 | 奧古斯特·羅丹《思想者》
羅丹—雕塑作品清單
優美與激情 ∫ 費城藝術博物館(下)
觀點 | 不只是“思想者”的羅丹
關于羅丹我們需要知道的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山市| 蚌埠市| 彩票| 图们市| 乌兰县| 酒泉市| 北京市| 井陉县| 衡水市| 巴林右旗| 安丘市| 海南省| 蓝山县| 通城县| 枣庄市| 三河市| 伊宁县| 汶上县| 胶南市| 保德县| 图木舒克市| 宁夏| 东山县| 邢台市| 烟台市| 新巴尔虎左旗| 垫江县| 长垣县| 清苑县| 阳山县| 西青区| 敖汉旗| 光山县| 彰化县| 句容市| 黄大仙区| 高密市| 萨迦县| 泗阳县| 城步| 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