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孩子幾乎每天都有作業需要手機配合完成。”市民邵先生向記者吐槽,有時孩子借做作業之名打游戲去了,家里經常上演手機爭奪戰。說到寫作業,想到的“標配”應是筆、本、練習冊,可現在,越來越多的作業要在手機等智能終端上完成。對于家庭作業電子化,有的家長認同,有的則表示擔心甚至提出異議。
邵先生的兒子在本市一所小學讀五年級。邵先生告訴記者,從孩子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有網上作業了?!安糠旨彝プ鳂I需要在手機、平板電腦或者計算機上完成。”邵先生說,通常是數學和英語題,以選擇題為主,孩子選擇答案作答,提交后,系統直接“批卷”。孩子很喜歡用這種方式寫作業,覺得好玩。邵先生說,他和愛人的手機,還有家里的平板電腦,都下載了學校指定的寫作業APP,供孩子完成作業用。
“幾乎每天都有作業要用到手機?!逼鸪酰巯壬X得這種“電子化作業”環保、高效,但漸漸地,他發現孩子使用手機完成作業的時間越來越長,老師要求20分鐘內完成,可三四十分鐘手機還沒用完。直到有一次,他發現兒子并沒有在做作業,而是在偷偷地玩游戲。邵先生和孩子認真地談了話,告訴他手機只是完成作業的工具,不允許干別的。但孩子還是不時地用手機開小差,有時甚至關了房門,躲避家長的視線。“不給他手機還不行,孩子說要完成作業。”邵先生覺得很無奈,擔心孩子對手機產生依賴,更擔心影響孩子視力。
“我們也有需要手機協助完成的作業,但不是經常有。不過有的臨時家庭作業會通過微信或QQ通知家長?!备示訁^一所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家長張女士說,在低年級時,老師一度在一個家校聯系平臺上留作業,家長每天需要在平臺上告知作業完成情況,后來這種“打卡”的方式取消了。偶爾有時的家庭作業需要用手機錄制預習課文的視頻等,“但視頻都不太長,老師會進行簡單點評。”張女士認為,此舉主要在于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支持者
曾參與教育平臺建設的王女士告訴記者,他們的這個教育平臺其中一個小版塊就是習題庫,學??梢酝ㄟ^題庫布置無紙化作業。王女士認為,和傳統的書面作業相比,線上作業的題目以圖片、情景等形式出現,讓學習變得更加生動,輕觸屏幕便可以完成對課堂知識的復習,且省去了紙張的浪費?!跋鄬τ趥鹘y作業,線上作業的優勢在于‘大數據’?!蓖跖空f,學生如果有題做錯了,系統會自動根據錯題生成一道類似的易錯題,讓孩子強化練習。此外,線上作業系統還可以提高老師批改作業的效率,一目了然地掌握班級整體情況。
學生家長張先生說,平心而論,現在很多學習類的客戶端都做得挺不錯,特別是英語,跟讀和反饋的功能都挺好,也容易激發孩子興趣。
反對者
前述家長邵先生認為,在小學階段的低年級孩子比較缺乏自制力,一旦把手機交到孩子手里,只要不在旁監督,他們就去玩游戲,看別的了。“發展到后來,手機都奪不下來。”邵先生說。
更多的家長則認為,低年級孩子的眼睛沒有發育成熟,擔心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會影響視力。
甘井子區一所小學的年級組長也不主張線上作業。在她看來,語文學科除基礎知識外,還包含閱讀理解、作文寫作等一些主觀作業,通過軟件布置的作業“缺少了‘寫’的過程,對孩子們的學習有弊無利。”而傳統的紙質作業,孩子通過寫可以集中注意力,并引發思考,印象更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