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小奶牛----
婚姻,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課程。聽過不少媽媽們,訴說婚姻中的辛苦和痛苦。。。。到底哪種情況適合考慮離婚,哪些情況又不建議離呢?究竟怎樣才是對孩子真正的好?今天分享一篇文章,旅居美國、就職于加拿大大學的瑪希婭。
當今社會離婚率高居不下。
在生活中,聽到有很多朋友,同學,其實不少都是沖動離婚,離了后,又有各種不如意,但一切都回不到從前,結果是三方都痛苦。
其實對于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用“應該”或者“不應該”來回答。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應該看具體的家庭情況。只有在充分了解個體情況之下,才能作出相應的判斷。
我們都說,家家都有難念的經,在現實生活中,好多人都在這個問題上糾結!
我認為,如果不是因為極端的原因,比如,家暴,夫妻性格的極度偏差,一方/雙方的多次外遇等,有孩子的父母盡量不要考慮離婚。
離婚是個沉重的話題。作為成人的父母,不能因為一味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顧還是未成年孩子的感受。
因為婚姻不是兩個人之事,一旦結婚組成家庭,有了孩子,就應該受到社會各種因素的制約。 因此,只要沒有什么大的問題,夫妻要盡可能維持自己的婚姻。相信結婚時,雙方都有被對方認可的優點。
可能在瑣碎的現實生活中,夫妻之間的激情已經消失,有時甚至發現配偶原來的魅力已經對自己沒了吸引力。
但無論如何,婚姻中的另一位終究是孩子的父親或母親。既然有了孩子,就該審慎對待婚姻。在作出離婚的決定之前,夫妻雙方首先應該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通過自我反省重新審視自己在婚姻中的責任,重建和睦的夫妻關系。
在北美,如果夫妻雙方在婚姻中碰到了問題,首先會向婚姻家庭咨詢師尋求幫助。在接受專業人員的輔導下,夫妻雙方學習婚姻關系所必需的技巧,比如:“如何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應對生活中的沖突”來改善夫妻關系,提高夫妻之間的溝通能力。
現在國內專業的婚姻咨詢員也越來越多,但他們的收費往往比較昂貴,一般人可能支付不起。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和自己的親友,長輩商談,聽聽他們對婚姻的的意見和看法。其實現實世界中沒有完美的東西,就是恩愛的夫妻在婚姻生活中也會時有沖突,但婚姻中的沖突本身并不會傷害婚姻,關鍵在于兩個人如何化解這些沖突。
有時候,找人聊天可以打開自己的心境,重新審視自己對婚姻的態度。
有些人以為孩子的忍耐力和適應力很強,他們很快會理解父母,接受父母離婚的事實;也有些人認為離婚了,就能讓孩子過上好日子。對于這些觀點,我看也未必正確。
孩子接受父母離婚的能力因人而異,有的孩子很快走出父母離婚的陰影,迎接新的生活。而有的孩子卻一輩子都得承受父母離婚的打擊,他們因此而變得失去自信,最終形成性格和人格上缺陷。在生活中,因父母離異,家庭解體而導致孩子缺乏管教,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悲劇屢見不鮮。
上月中旬,網站刊登了這樣一則新聞《少年因父母鬧離婚喝農藥》
今年17歲的黃某是廣德縣東亭鄉人,從小性格內向,因父母近年來鬧離婚,他心情郁悶。最近母親找他談話,稱可能真的要離婚。他感覺自己在家中缺少溫暖,于是產生輕生念頭。今年3月的一天,黃某買了一瓶“百草枯”除草劑。4月3日,他寫下遺書,趁家人不備,喝下了一瓶蓋的農藥。
父母要離婚給黃某帶來了無比的痛苦,以至他采用極端的方法向父母訴說自己的不滿。所幸的是由于搶救及時,黃某脫離了生命危險,但我相信黃某的父母一定會為黃某感到內疚,因此有孩子的父母在對待是否離婚的問題上一定要慎之又慎,一旦出錯傷害孩子,將會悔恨終身。
其次,離婚后夫妻雙方未必也就能獲得幸福,尤其是離婚之后帶著孩子的女性。
就是在北美,單身媽媽再婚也很不易。我身邊很多離婚好多年之后還找不到合適伴侶的單身媽媽,他們獨自艱辛地帶著孩子生活。
孩子幼小時,單身媽媽很少有幫手,因此也鮮有自由的時間。
而男性,在離婚之后都很快組建了新家庭。我的家庭醫生原本和同為醫生的丈夫合開一個診所,兩人有2個男孩。7年前,兩人因為感情破裂而離婚。孩子跟著女方,其前夫不到一年就找到了更年輕的,放射科的醫生,組建了新的家庭,現在又有了一雙兒女。但我的家庭醫生,至今還是孑然一身。
有時,即使有幸組建了新家庭,但父母的再婚可能又讓孩子面對復雜的家庭和生活環境。
有的孩子在情感上不愿接受繼父或者繼母而使再婚夫妻面臨困難的境地。這也是為什么許多離婚后的夫妻為了孩子選擇再婚。因為,即使夫妻關系終結了,但孩子和對方的血緣關系并未斷絕。
而且,再婚夫妻也常常為孩子的扶養和教育等問題產生分歧, 這不僅給再婚夫妻和孩子帶來了挑戰,嚴重時還會影響再婚后的生活質量。
哪種情況之下,離婚對孩子有益?
當然,生活并不都能如我們所愿,如果在做了許多努力之后,夫妻之間的關系還是不能改善,家庭生活不是長期冷戰,就是水火不容的爭執。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生活會感到無所適從,承受沉重的精神壓力。
因為孩子,特別是幼兒的思考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容易把周圍所有的事物和自身建立關系。因此面對父母的爭執,他們常常會認為自己是父母吵架的原因,并為此而不安。長期下來,孩子會變得敏感,焦慮,甚至抑郁。
那么與其維持死亡的婚姻,倒不如結束這段痛苦,給孩子一個解脫。
如果父母一旦作出離婚的決定,無論父母哪方擁有孩子的撫養權,都應花時間心平氣和地向孩子說明,盡量避免讓孩子感到很突然。當然,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父母可能會采用不同的方法。
但父母必需讓孩子明白的是:父母的離異不是他們的過錯,和他們沒有關系。父母就是不在一起了,但他們對孩子的愛永遠都不會改變,還會一如既往地照顧孩子。孩子永遠不會因為父母的分手而失去父母。
總之,對于為了孩子該不該維持婚姻這個問題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
其實婚姻中出現各種問題,實在是個非常正常的現象。為了孩子父母應該慎對婚姻,盡量從自身和孩子的方面出發,互相寬容,理性的解決問題,做個負責的父母。
----英倫小奶牛----
微信訂閱號:londonc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