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不斷有媒體曝出,國務院將大幅度調整公務員工資,調整后公務員工資或能上漲逾六成。這一消息引起輿論及媒體的大討論,公務員的收入一直以來都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然而今日公務員工資調整終“塵埃落定”。
今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預計公務員實際增資幅度并不大,人均月實際增資300元左右。同時會上還提到前段時間對于公務員工資上漲到額相關報道,應該來說是對這次完善工資制度的理解不太準確。顯然公務員月薪上漲并未達到預期,但各地公務員紛紛表示都在預料之中。
據悉,本輪調整前公務員工資已經9年未上漲,上一次調整還是在2006年。增大本次實施公務員工資改革,只是職務和級別工資上調,但是津貼要求下降,考慮到增加車補和實施養老金保險繳納的情況,公務員工資是結構性上漲,但其實漲幅有限,并未達到傳說的200%,原因也很明確,各地津貼占到工資的50%以上,最高的達到70%,而這部分國家要求進行規范并下調。
據了解,很多公務員的工資中是各種津貼補貼所占比重較多,而本次改革目的是要解決各地差異大的問題,將工資待遇向基層傾斜,穩定基層公務員工作隊伍。各種津貼是要規范的,過去各地工資差別大,主要原因是各地的補貼不一樣。希望通過此次調整能夠改善這一現狀。
我們常說“高薪養廉”,但切勿將其本末倒置的理解,并不是通過高薪養著才清廉,而是因為為官廉潔廉政,保證公務員績效從而用以高薪鼓勵的方式。本末倒置若是相反必會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此次調整實際增幅不大,但相關政策旨在優化工資結構,逐步提高基本工資的標準且向基層傾斜的出發點是很好的。
換言之,在保障官場政治清明、公務效率的前提下,公眾才能樂于接受公務員的高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