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故事很相似,這是為何?先不著急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看一下二人救母的過程。
楊戩的故事看《西游記》就好了,《西游記》原著道:“大圣道:我記得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我行要罵你幾聲,曾奈無甚冤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你這郎君小輩,可急急回去,喚你四大天王出來。真君聞言,心中大怒道:潑猴!休得無禮!吃吾一刀!大圣側身躲過,疾舉金箍棒,劈手相還。”
關于楊戩的劈山救母,孫悟空幾句話便說的很清楚。這點無需我多言,能用最短的話說清楚復雜的故事,這點很好,大家也不必多費流量。我們接下來看沉香的故事。
士子劉向,字彥昌,進京趕考,路過華山神廟。在廟中題詩,戲弄廟神三圣母(這與紂王題詩相似),三圣母憤怒,要殺他。太白金星告訴三圣母,她與劉向有一段姻緣。于是,三圣母與與劉向結為夫妻。三天后,劉向贈三圣母沉香一塊,跟三圣母說,以后生子,便用沉香為名。三圣母懷孕后,被哥哥二郎神發覺,二郎神發怒,用華山壓三圣母于山下的洞穴中。三圣母于洞穴中產子,名“沉香”,遣夜叉將沉香送與劉向。沉香長大成人后,到華山尋母。沉香巧遇何仙姑(一說孫悟空)授以仙法,又偷到萱花神斧,與舅舅二大戰于華山。二郎神邀請諸神相助,沉香得到眾仙的幫助,雙方各顯神通,勝負難分。之后,玉帝讓太白金星去說和。沉香得斧劈華山,救出三圣母,母子團聚。
我所講的故事,與大家看到的《寶蓮燈》有些許出入,這點只是表述的問題,故事的主題都是一樣的。
看了上面的簡單的介紹,大家發現了什么?雷同。外甥、劈山救母、與凡人結婚、極力阻撓、母親被壓在山下等。這些關鍵詞說明了什么?抄襲。抄襲?不錯,劉沉香救母的故事完全抄襲了楊戩劈山救母的故事,只是人物變了,情節稍微有了一些變化。劉沉香劈山救母中的楊戩的身份等于楊戩劈山救母中的玉帝的身份;劉沉香相當于楊戩劈山救母中的楊戩……不是嗎?肯定是。
兩個故事,一前一后,情節極其相似,這是抄襲的結果,一個是原創,一個是抄襲的山寨貨。就好比某人今天寫了一篇文章,假如閱讀量很高,影響力大,過不了幾天就會出現一篇差不多的文章。道理都是一樣的,只是我們現在有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快,抄襲觀點的作者也能很快抄襲了觀點。古代呢?古時信息傳播速度慢,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傳播開來。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后人為了寫出自己的文章,為了創造自己的故事,就在楊戩劈山救母的基礎上,去山寨一個沉香救母的故事,這就是大家為什么看了兩個故事之后有點暈的感覺。
神話都是差不多的,很難說清誰抄襲誰,不管抄襲還是怎樣,只要這故事有看點就好了。當然,這兩個故事都講了人們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楊戩劈山救母、劉沉香劈山救母,沒什么其他可說的,都劈過山、都救過母,都是文人根據同一神話體系創作的故事。
解讀《西游記》進行中,請繼續關注。
歡迎關注“評閱歷史”唯一指定微信公眾號:第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