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蕓結婚后與公婆住在一起,當家庭主婦。然而,相夫教子不能保證婚姻之舟順風順水。8年后,劉蕓與丈夫離婚,劉蕓幾近凈身出戶,她很難過:"難道我是家庭義務工,大家庭的財富憑啥沒有我一份?"
劉蕓8年前嫁給了丈夫,次年生下一子,公公婆婆做生意,丈夫下崗后也到父母的店里幫忙,一家人忙得團團轉,帶孩子責無旁貸地落在了劉蕓肩上,劉蕓除了照顧兒子吃喝拉撒,還要打掃衛生,為公婆和丈夫煮飯炒菜。兒子三歲時,丈夫經濟并不獨立,公婆給的每月生活費只夠生活開支,兒子買奶粉、玩具還要向公婆開口,劉蕓想去上班,可家里沒有人能接送孩子上幼兒園?最終,劉蕓只得繼續做家庭主婦,這期間,大家庭的財富日益增加。
又過了幾年,劉蕓提出:“我要工作,我要分家” 。“分家,行啊,你愛搬到哪兒就搬到哪兒,這份家業可都是我們老兩口創造的,沒你們的份兒。”面對兒媳的叫板,婆婆底氣十足,態度強硬,一不給房,二不給錢,隨你怎么折騰。劉蕓才發現,家庭財產都是公婆的,就連結婚時的房子也沒有登記在丈夫名下,她如今沒有支配權。
劉蕓把氣撒到丈夫 ,奚落他,丈夫暴跳如雷,打了劉蕓,家暴改變了他倆的婚姻走向,劉蕓提出訴訟離婚,最終孩子判給劉蕓,丈夫每月支付600元撫養費,只有幾樣家用電器歸劉蕓所有,幾乎是凈身出戶。劉蕓越想越氣,結婚8年,她是妻子,是兒媳,是母親,還是義工,為了家庭幾乎犧牲了自己,現在難以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結果這個家庭的財富和她完全沒有關系,她所有的付出,干的家務活,難道是義務勞動嗎?
(來源:婦女生活)
每期《喃喃細語》節目會在生活報官方微博、生活報官方微信、今日頭條生活報號等多個平臺上線發布,今天的話題也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平臺讀者留言摘選
@飛兒lf:也不看看現在保姆一個月多少錢,婆家心太黑
@賣點文化:不想當主婦趕緊出去工作,把勁都用丈夫身上了何苦呢,他要成人早就成個人了
@mihoutaoz:這女人走到這地步都是自己造成的。。
@終末965:這錢該要,憑啥不給,再怎么的也生了孫子了,有些人家有了錢就是狼心狗肺,摳門到家了
@SWSAO:女人永遠得靠自己,丈夫靠不了,感情磨沒了,管你是誰,當初再甜蜜也不記得
透過新聞看心理
劉蕓如此付出,為何還是不幸福?
這段婚姻為何走向破裂?
哈爾濱市普寧醫院主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海燕
這段婚姻的問題在于,劉蕓把自我價值和丈夫家的價值捆綁在一起,劉蕓想獨立,但丈夫并不獨立,現實不符合期待時,就容易產生憤怒和怨恨,進而婚姻出現危機,甚至解體。家務活一定是有價值的,它要需要花費時間,精力和勞動,而且照顧孩子的愛更是無價。
女性多和丈夫、家人溝通,一個人要有能力,把自己努力的付出讓別人看到,而不是“只要我做了,別人就能看到認可。另外,有些人是會忽視別人付出的,不要過度依賴夫家的認可和給予,不以受害者的姿態看待自我,婚姻是兩個人共同成長,各自獨立的過程,將精力放在努力提升自己上,有底氣和能力擺脫對夫家的依賴,想明白自己要什么樣的婚姻,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并為之努力。
(以上言論,僅借參考)
《喃喃細語》節目組
□ 策劃:林 青
□ 播音:蘇 滌
□ 編輯:蘇 滌
□ 審核:王軼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