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古代的人來說,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像李白、杜甫與蘇軾等人那樣成為大文豪,他們大部分的人甚至連字都不認識,除了平時習慣性地聽人說起一些比較富有文化的詞外,很多人連自己的名字怎么寫也不知道。
然而這卻并不影響古人們對生活的理解與總結(jié),雖然不能生動形象地用詩詞歌賦來表達自己的理解,但正所謂見多識廣,老馬亦能識途,為了傳代自己善意的忠告,他們用自己的話將所要表達的意思,簡明扼要地傳遞了下來,隨著時光流逝,這些話慢慢的也就成為了人們口口相傳的俗語。
而“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這句俗語又是祖先們想要告訴給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呢?
古人常有一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意思就是到了四十歲的人,因為經(jīng)歷了幾十年的人生,許多事情也都已經(jīng)見過或者聽過了,不會再想年輕人那樣什么都不懂,他們都有了自己獨特的思維,不會被外物所迷惑。
而“不多欲”的意思也并不是單指生理上的欲望,而是泛指例如食欲,權(quán)欲等各種影響一個人身體與情感的欲望。
對于四十歲的人來說,他們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家庭,事業(yè)無論是成功的還是沒成功的,都必須要學會把控自己的欲望,不能讓自己未完成的夢想來影響到了身邊的親人。而四十歲的中年人身體也是開始逐漸的在下坡路了,腸胃與四肢胳膊等器官都無法與年輕人相提并論,所以這個時候就必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就連食物也不能過多胡吃海喝。而至于生理上的情欲那就更別說了,為了身體著想,更加得學會克制才行。
“五十”,是一個已經(jīng)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因為古人的生活條件不怎么好,許多人可能壽命都很難活到五十歲。因此對于五十歲的人來說,他們隨時都可能面臨著死亡,對于他們來說,五十年的人生看到了許多,也學到許多,思想上也懂得了如何去克制自己的情緒。
而“不多情”的意思也并不是值得感情上的事情,而是指的是一種情緒,人的年齡一旦過了五十后,就必須得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中醫(yī)與西醫(yī)普通,中醫(yī)主要講究的是一個五行平衡,重在對身體的調(diào)理,而在中醫(yī)里就有這樣一句話: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意思是人的不同情緒都會影響到身體的器官,凡事都要學會適可而止,情緒也是一樣的,否則就會對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
對于五十歲的人來說,他身體里的各個器官都已經(jīng)開始逐漸衰老,所以一旦過度的發(fā)泄自己的情緒,那便會極大的傷害到身體里的各個器官,因此要學會不多情,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持住一個健康的身體。
古人雖不能像現(xiàn)在的人這樣隨時了解各地的信息,但他們卻憑借著自己細致入微的觀察與多年來的生活經(jīng)驗,總結(jié)出了一句句的至理生活經(jīng)驗,為了能讓后人過得更好,他們一代代口口相傳的將這些經(jīng)驗傳了下來。
“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便是祖先們對后人的忠告,牢記祖先的忠告,時刻警醒自己,為了身體的健康,一定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欲望與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