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一部經典的美國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對其中男女主角的一句臺詞印象格外深刻:小女孩坐在走廊上茫然地問里昂,“是不是人生總是如此艱難,還是只有童年的生活才會如此”,里昂戴著墨鏡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稍遲疑回答,“人生就是如此”。
劇照
是啊,人生就是如此。套用最近網絡上比較流行的話就是,成年人的世界里沒有“容易”二字。
當體會到了人生的艱難,或者面臨人生艱難時刻,挫敗感油然而生。分析人生艱難之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在處理一些關系的問題上,沒能跟上別人的步伐或者套路,總是成為受傷的那一個。
人和人相處,之所以會出現分歧,無外乎總是在圍繞這兩個話題:利益和價值觀。
如果兩個人只有利益關系,分歧與否只取決于彼此的利益分均;如果兩個人只有價值觀上的關系,分歧與否只會取決于其中一個人價值觀是否不同;如果兩個人一個考慮的是利益,另一個考慮的是價值觀上的事,這鐵定要鬧掰。
而實際人際將往中,眼前明明要處理的是利益問題,而你卻在和人談價值觀上的事;亦或是明明是價值觀上的問題,你卻只考慮利益。這就是所謂的人際交往核心問題。人和人與之交往的目的不明確,注重的點不對頭,最終總會留下一個“受傷”的人。當然,對于那些一心只關注利益的人,他們永遠不會受傷!
而我們要改變的是,用利益來束縛自己,少談價值觀上的事、少談感情。
在懵懂的年齡里,處處希望展現自己的個性,從里到外展現自己的不一樣。長大后發現自己確實不一樣,終于成為了別人眼中格格不入的那一類人。大多數人是為了生活而生活,這沒有什么不對,這甚至就是生活本來的樣子。因為除了這種生活方式之外,其它可能都是歧途。
一個感性的人、偏理想主義的人,總希望通過自己的表達,改變身邊的人,改變一些現狀。總希望以一種不一樣的方式解決某些問題。事實上是,別人需要你來改變嗎?現狀有什么不好嗎?大多數人的經驗,有錯嗎?在別人眼中,你掏心窩子表達出來的真誠反而是不坦誠,你只是異類。
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其實很簡單,去掉價值觀因素,只談利益!
俗話說: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人際交往如果只談利益,所有事情就變得簡單多了。人總是會在感情上受傷,不談價值觀、三觀合不合,就談利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脆弱的,在利益的社會,習慣感情用事,甚至是一種示弱的表現。
人際交往遵循的規則,就是應該避免摻雜太多感情,多數人吃虧就在這里。所謂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留人心。套路與反套路,這是關系到個人利益的事情,即便是個傻子也不會被人占便宜。所以如果你不希望成為受傷的那一個人,人際交往就少談感情,只談利益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