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婚外情的事,有許多的作者和文字來描述,有批判的,有同情的,也有雞湯的描述。
許多人在婚外情的開始,自認為找到了真愛,找到了愛情,也許對當事人來說,這是對的。
在當事人的思維中,會有這樣的一個認知:
世界那么大,我當初多么的狹隘,才會認為世界就是你,世界只有你,你是我的全世界。
婚外情中,是否有真愛?
愛這個詞太大了,婚外情中也許是有情的,也許是一種依戀,也許是其他的情愫在里面,這方面需要具體事情,具體的分析!
婚姻把我們關系拉的更近,同時也推的更遠。
婚姻意味著什么?
婚姻意味著我們真實的走進對方,把真實的一面展現給對方,打嗝放屁打呼嚕。。。
婚姻著之前所有的美好和假象,都終將被打破,之前的隱藏都會暴露無遺。
你們會因為誰刷碗打掃衛生有不同意見,你們會因為去哪旅行,吃什么飯菜有不同意見,你們也會因為花錢的方式,購物的習慣吵得不可開交。
因為雙方都還在熱戀期的幻想當中,曾經你是對方發小可愛,對方是你貼心的暖寶寶。
進入婚姻后,你們互潑冷水,互相指責,都說自己“瞎了眼”選擇對方,成為對方專業的差評師。
那份完美,那份期待,曾經的窈窕淑女,曾經的紳士好男人,一切的完美蕩然無存。
你們在婚姻中學會了講道理,把最惡的語言給到對方。
你講你的理,TA講TA的理。
實際上這是對于親密關系的看重,更接近本質的說是:是希望對方像婚前一樣對自己重視,希望自己永遠是第一位。
親密關系中許多的癡男怨女忘記了幾件事:
1、伴侶不是你的全部,你也不是伴侶的全部,你們都是獨立的個體,無論從精神上還是物質上。
2、熱戀期的你們,活在虛假的親密關系中,婚后依然想要繼續保持這個狀態,那么只能說,這樣的想法不是成熟的想法。
所以需要看清,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責任和義務,沒有單向輸入和輸出的權利。
3、婚姻中,男人要的是崇拜,女人要的是寵愛,婚后沒有了崇拜和寵愛,迎來的只有——互相傷害。
4、許多婚姻出現矛盾,需要問問自己:
我愛的是這個人,還是這個人的外在光環?
假如對方無法滿足你的一些需求,你還會愛這個人么?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說明你的愛不是愛對方,是愛你自己,有點屬于自私的愛。
許多人進入婚姻之后,常常會對婚姻感到厭煩甚至是想遠離,進而在婚姻之外尋找別的寄托,這樣只會讓原本的婚姻越來越不幸福,至于未來,沒有人能下結論,即使是所謂的心理專家也無法斷言,因為人是在改變的,人是一個變量。
那么,婚外遇的人到底在婚外戀中尋找什么呢,他們僅僅是尋求一種刺激嗎,還是要找到一種身份虛幻的象征?
是的,婚外情中還是想找回戀愛當中,被崇拜、被寵愛的那種感覺和感受,你是對方的全世界。
這也是為什么在婚外情當中,當事人會這樣的迷戀,認為是真愛,因為這樣的感覺是讓人舒服的,開心的,快樂的,人的本能:趨利避害!
說來有些諷刺,當我們圍繞著“出軌”這種行為,評論道不道德的時候,卻忘了“沒有愛情的婚姻才是不道德的”,對了,這句話是恩格斯說的。
而今,很多婚姻在走向“不道德的出軌”之前,都是建立在“不道德的婚姻”上爆發的。
缺乏情感基礎,失去愛的能力,只剩下傳宗接代的婚姻,把情感和身體放下,“伴侶”只是完成人生生育任務的工具。
我們給予了婚姻很多的定義:更多的是要求和期待,搞得婚姻像工作和任務一樣。
TA 終于厭倦了做別人為TA 附加的角色,找到了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自己,不再是孩子他爸/媽,也不是伴侶背后的男人或女人。
加速逃離婚姻,那么情感需要一個出口。
婚內出軌(精神和身體)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本性使然,本性放蕩,喜歡到處勾搭,來彰顯自己的魅力;
一種是對婚姻生活和另一半感到失望,想從另一個人另一段感情當中獲得安慰。
相信大多數都屬于第二種。
對婚姻生活的失望日益增加,對伴侶的厭煩逐漸增強。
當委屈和不滿累積到一定程度,勢必要找到出口排解和發泄,要么離婚,要么出軌。
大多數人都沒有勇氣離婚,于是只好去外面尋求安慰,也可能恰好有這樣一個人趁虛而入。
于是,在另一個人身上,獲得了一直缺乏的關注和體貼。
在另一段感情上,獲得了激情、溫暖和感動。
她不是他的什么人,他也不是她的什么人,他們互為自己,在她面前他可以卸下一切包袱和責任,重新開始,從零開始,沒有任何的防備。
婚后的婚外情,許多人意識到自己,沒有太多機會修正自己的人生,既要面子不去離婚,又想要自己開心一些,所以才容易不顧一切的抓住這可能是最后的機會,放肆一把。
很多出軌的人都會有變成小孩的階段——膽大包天,任意妄為,不知后果,不負責任。
很冰冷是不是,現實就是這么冰冷和無情。
這種情況下,伴侶的可替代性很強,沒有什么人是不可替代的。
男人和女人分別是理性和感性的兩個極端,就連出軌這件事情男女的解釋都非常不一樣:
男人找理由:“我犯了一個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
女人卻只談感受:“你根本就不愛我,只有他對我最好”
看到沒有,一個安撫對方,一個激化矛盾,男女思維模式的不同注定了女人更容易在感情中受傷害。
已故家庭治療師海靈格先生曾說:
“成功的伴侶關系,必須來自一個真正的男人和一個真正的女人。”
也就是說,在這段親密關系里,兩個人完全是“丈夫”與“妻子”的關系,雖然彼此不一樣,但是互相平等。
而在現實婚姻生活中,很多婚姻之所以會出現外遇出軌、感情破裂等問題,就是因為這段親密關系出現了失衡:
自己變成了父母,對方變成了孩子;
或者自己變成了孩子,對方變成了父母。
那些在婚后還自稱自己是個寶寶的人,你只是你爸媽的寶寶,不是你伴侶的寶寶。
當你不愿意長大的時候,那么對方只會離你越來越遠。
婚姻絕不是一蹴而就可以一次性投資就終生收益的低風險事業,婚姻是有著自己的壽命和能量的活生生的東西,丈量婚姻深度的不只是愛情,而有彼此適應和彼此容納的誠意,是雙方價值觀、家庭背景、出身和學識的良好融合。
有時候,我們害怕的往往不是離婚本身,而是離婚后生活中的種種不適應,還有面對新生活的未知的恐懼而已;
我們離不開的,未必是對方的陪伴,而是一種巨大的慣性,和不想打破舊日的秩序的懦弱;
我們不愿意失去的,也不一定是愛情,還有別人的眼光,背后的議論和面子上的難堪。
有些婚不必離,只是找不到繼續下去的理由,束手無策,只能分開;
有些婚不必堅持,只是找不到一個可以走通的道路,茫然無措,只能繼續。
遭遇婚外情,最具有危險的不是第三者,也不是你的伴侶,而是你自己的夢魘。
夢魘是什么?
是你害怕離開伴侶無法活得更好,擔心對方不愛你再次出軌;
是你不甘心自己對這段婚姻的努力付諸東流,不甘心輸給一個不如你的同性;
是你害怕這次的失去,下一次到來的不知道是什么樣子?
只要你的安全感、歸屬感、價值感都是由別人給予的,你的人生也許會一直失控。
需要記住的一點:你的價值是你自己,而不是去靠伴侶來展現。
如果你把自我的價值建立在伴侶和孩子身上,你自己既不幸福,也會使得伴侶、孩子因為要對你負責而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這條路也是不同于他人的,不管是面對孩子,還是面對伴侶,
愛情和婚姻是人生體驗,你不能把它當作目的,任何的目的。
當我們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談論的是人生伴侶,是自我實現,是彼此成就。
婚姻可能成為一個枷鎖,但也可能是提供一個真正的自由成長的地方。
人生艱難,沒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撐,那么走著走著就散了,散了之后再也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