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是以大便次數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凍為主癥。是夏秋季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
濕熱痢證候:
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膿血,粘稠如膠凍,腥臭,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
病機:濕熱蘊結,熏灼腸道,氣血瘀滯。
治法:清腸化濕,調和氣血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疫毒痢證候:
起病急驟,痢下鮮紫膿血,腹痛劇烈,壯熱口渴,頭痛煩躁,惡心嘔吐,甚者神昏驚厥,舌質紅絳,舌苔黃燥,脈滑數或微細欲絕。
病機:疫邪熱毒,壅盛腸道,燔灼氣血。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除積。
陰虛痢證候:
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膿血粘稠,或下鮮血,臍下灼痛,虛坐努責,食少,心煩口干,至夜轉劇,舌紅絳少津,苔少或花剝,脈細數。
病機:陰虛濕熱,腸絡受損。
治法:養陰和營,清腸化濕。
【處方】杏仁(去皮,炒)1兩5錢,羌活4兩,草烏(炙)1兩,蒼術(炒)6兩,酒大黃1兩。
【制法】共研細粉,過羅。
【功能主治】解肌散寒,祛濕化痢。主寒熱凝結,紅白痢疾,腹痛下墜,小水澀赤。
【用法用量】每服1錢,溫開水送服,1日2次。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處方】大黃8兩,牙皂2兩,當歸4兩,全蝎1兩,黃土5錢,神曲(炒)4兩,天麻4兩,僵蠶(炒)2兩,赤金150張,朱砂4兩。
【制法】上為細末,袋裝,每袋6厘。
【功能主治】清熱化滯,鎮驚安神。主食滯火盛,急熱驚風,嘔吐乳食,紅白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1袋,溫開水送下,日2次。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處方】黃連1兩,白頭翁1兩,大黃4兩,山楂4兩,檳榔3兩,厚樸(炙)5錢,木香4錢,小枳實(炒)8錢。
【制法】共研為細粉,過羅,用冷開水泛為小丸,每16兩用滑石3兩5錢為衣闖亮。
【功能主治】順氣化滯,清熱止痢。主氣血凝結,濕熱傷脾,紅白痢疾,臍腹墜痛,口渴身燒。
【用法用量】每服2錢,日2次,溫開水送下。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處方】白術4兩(米泔湯拌炒),黃芩3兩,黃連1兩(土炒),砂仁2兩5錢,厚樸3兩(炒),薄荷2兩,白茯苓3兩,白芍3兩(酒炒),木香2兩,陳皮2兩,甘草2兩,山楂肉4兩,紅花1兩,扁豆3兩(炒),柴胡2兩,車前子3兩,當歸3兩(隔紙烘干另磨,或曬干)。
【制法】上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痢疾初起,毒氣深重,米谷湯水不能進,而成噤口者;并治一切紅白痢疾。
【用法用量】男婦大人每服2錢或3錢,3-5歲者,每服1錢或2錢,乳孩每服5-6分。一切痢疾,俱用白滾湯化下;水瀉用生姜湯化下。此方藥味平和,須宜多服,以愈為度。
【摘錄】《幼科直言》卷四
【處方】柴胡1兩,厚樸1兩,防風1兩,山楂1兩,枳殼1兩,蒼術1兩,神曲1兩,谷芽1兩,陳皮1兩,川烏1兩。
【功能主治】頭痛發燒,胸痞悶,氣結不舒,脾胃不和,飲食停滯,霍亂吐瀉,以及四時不正之氣:并瘧疾,紅白痢疾,暑熱傷食等。
【用法用量】柴胡改前胡亦可。
【摘錄】《易簡方便醫書》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