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瘙癢在中醫(yī)上又被稱為“陰癢'。瘙癢的部位主要在大小陰唇、陰阜、陰蒂等部位,嚴重的還會波及到肛門和會陰區(qū),瘙癢程度因人而異,瘙癢多呈間歇式,但夜間較為嚴重,影響睡眠,發(fā)病原因很多,其中局部原因居多,特殊感染中最常見的是滴蟲性陰道炎與霉菌性陰道炎引發(fā)的外陰瘙癢;不注意外陰部的衛(wèi)生特別是經(jīng)期衛(wèi)生巾的使用,經(jīng)常穿化纖內(nèi)褲、避孕藥具的使用等,外陰慢性的營養(yǎng)不良、藥物過敏以及其他的皮膚病都會引起外陰瘙癢癥。全身性原因在現(xiàn)實治療過程中不常見,主要包括糖尿病、維生素缺乏及白血病等一些慢性疾病以及妊娠期外陰部充血等也會引起外陰部瘙癢。【方藥】:龍膽草6g、柴胡6g、焦山梔12g、當歸12g、生地12g、澤瀉12g、車前子12g、百部12g、徐長卿15g、川柏皮15g、土茯苓30g。【熏洗方】:內(nèi)服藥方的藥渣加蛇床子15g、白礬15g、苦參15g、土槿皮15g,煎好后趁熱先熏10~15分鐘,然后坐浴或者洗浴20~30分鐘,1次/天。一周一療程,連續(xù)治療3周。治療期間保持外陰部干凈清潔,禁止使用辛辣食物、禁止性生活,用開水消毒清洗用具和內(nèi)褲。【編按】:55例患者經(jīng)過3周的治療,痊愈37例,好轉1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35%。龍膽瀉肝湯的主要功能是清肝膽、利濕熱,并且被廣泛應用在多種疾病的治療中,如急性睪丸炎、習慣性流產(chǎn)等。中醫(yī)認為肝經(jīng)郁熱,濕熱下行,然后引起外陰瘙癢癥等疾病。龍膽瀉肝湯藥方龍膽草能夠清除肝膽郁熱,從而減低外陰部的濕熱;焦山梔、澤瀉以及車前子也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當歸和生地能夠滋陰養(yǎng)血;土茯苓和川柏皮能夠清熱解毒以及殺蟲;百部不僅能夠清熱解毒,所含的生物堿還能抑菌;土茯苓還能驅梅毒;徐長卿則能止癢并且抗過敏;柴胡促進這些藥的吸收利用。由于內(nèi)服藥的見效過程較慢,筆者所在醫(yī)院為了更快的治療外陰瘙癢癥,結合外陰部的熏洗治療,更直接的殺蟲抑菌、治療炎癥,其中在熏洗的藥方中添加的蛇床子、苦參具有很好的殺蟲效果,特別是滴蟲。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中藥龍膽瀉肝湯內(nèi)服兼以外用治療婦女外陰瘙癢癥有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并且價格便宜,沒有副作用,因此在臨床上有較好的應用價值。【方藥】:蒲公英20g,連翹10g,黃柏10g,梔子10g,苦參10g,白鮮皮15g,茯苓15g,薏苡仁30g。【外用熏洗方】:苦參15g,黃柏10g,白鮮皮20g,蛇床子15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15g,枯礬10g。【用法】:將上述藥物加入涼水3000ml浸泡半小時,文火煎至2500ml左右,趁熱先熏15min,待藥液變溫后洗浴或坐浴15~30min,每日1次,1周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治療期間要求患者消毒洗具和內(nèi)褲,禁食辛辣刺激之品,保持外陰清潔,月經(jīng)期停用。【編按】:40例患者經(jīng)過2周的治療,痊愈28例,好轉11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5%。方中蛇床子、苦參、黃柏性味苦寒為清熱燥濕殺蟲之品,現(xiàn)代藥理研究對皮膚真菌、滴蟲均有明顯抑制殺滅作用,白鮮皮祛風燥濕,清熱解毒,且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有廣泛抗菌作用,枯礬燥濕解毒,殺蟲止癢,對多種皮膚真菌和陰道滴蟲有明顯抑制作用。全方共奏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之功,對單純性外陰瘙癢癥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值得推廣應用。【方藥】:苦參10g,花椒15g,白蘚皮、百部、蛇床子各10g,龍膽草、白芷、黃柏各9g。【加減】:;外陰破損潰敗加徐長卿14g;慢性濕疹過敏外陰炎加蛇床子14g;霉菌性陰道炎加野菊花29g;子宮頸炎加千里光、艾葉各30g。【制用法】:1劑/天,水煎600ml,外洗,先把中藥清洗干凈;用口袋(紗布)包好,放水中浸泡30min;中火煮沸,把口袋取出。浸泡后進行擦洗,動作輕柔、緩慢,30~60min/次,1次/天。每一劑藥可以使用2~3天。保證內(nèi)衣褲清潔,經(jīng)常換洗內(nèi)衣褲,以免細菌侵入陰道。10天為一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編按】:60例患者3個療程經(jīng)過治療痊愈49例,有效7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3.33%。方中蛇床子能溫暖腎臟、抑制皮膚真菌;地膚子、黃柏及龍膽草可清除濕熱及解毒;枯礬消腫解毒,聯(lián)合蛇床子止癢作用明顯;川椒殺菌止癢,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皮膚真菌抑制良好;薄荷清除濕熱、清涼止癢。采取中藥外洗劑治療,止癢有奇效,清熱解毒。本觀察無效患者中大部分未采取對癥治療或者使用方法不正確,或治療時間相對較短。【方藥】:苦參30g,黃柏45g,蛇床子30g,白鮮皮30g,大黃30g,芒硝20g,地膚子30g,烏梅30g。【用法】:加水醋各半煎,外洗患處,每日1次,療程3~7天。同時進行糖尿病教育,糖尿病飲食,適量的降糖藥物(包括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控制血糖。【編按】:54例患者經(jīng)過治療治愈37例,顯效15例,無效2例,治療中未見不適反應。方中苦參、蛇床子具有清熱燥濕、殺蟲之作用;黃柏、白鮮皮、地膚子等具有清熱解毒、除濕止癢之作用;配合大黃、芒硝瀉下攻積、清熱解毒,共奏燥濕、殺蟲止癢之效。結果表明,本方外洗治療糖尿病外陰瘙癢,療效確切,使用方便,且無毒副作用,是減輕患者痛苦的好方法。【方藥】:蛇床子30g,川椒10g,苦參15g,明礬10g,公英15g,白鮮皮15g,地膚子15g,五倍子10g,百部10g。【制用法】:將上藥放入砂鍋內(nèi),浸泡30分鐘,先用武火煮沸后,再以文火煎10~20分鐘,用紗布過濾備用。將上述藥液500ml,藥液溫度50℃左右,熏洗坐浴,早晚各1次,每次15-25分鐘,1日2次,7天為1療程。【編按】:經(jīng)過1-3個療程治療,60例患者痊愈46例,好轉9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2%。方中蛇床子為主藥,該藥味辛苦、性溫,有燥濕、止癢、殺蟲之功效,既抗真菌和滴蟲,又有止外陰、肛門瘙癢的作用;苦參能祛風燥濕,殺蟲止癢;公英清熱解毒散結,對外陰紅腫療效甚佳;地膚子具有清濕熱之功,它含有皂甙及維生素A類物質,水浸泡液有抗皮膚真菌的作用;白鮮皮、明礬、百部燥濕止癢、解毒殺蟲;五倍子、川椒有收斂燥濕殺蟲之效。諸藥合用有清熱解毒、祛風燥濕、殺蟲止癢之功,對霉菌、滴蟲、老年性陰道炎等引起的外陰瘙癢有療效,有些患者有多年外陰、肛門瘙癢病史,用過包括膚輕松、潔爾陰在內(nèi)的多種藥物,均未見效,通過臨床觀察,復方蛇床子煎劑治療外陰瘙癢確有療效。本煎劑沒有任何副作用,深受患者歡迎。【方藥】:苦參、土茯苓、蛇床子、生百部各30克,龍膽草、紫槿皮、黃柏、川椒、蒼術各15克,地膚子24克。【制用法】:上藥加水2000~3000毫升,煮沸10~15分鐘后去渣取汁熱熏,待藥汁溫和時坐浴并洗外陰。每日一劑,早晚各洗一次,每次約20~30分鐘。十天為一療程,最多用三個療程。【編按】:326例患者經(jīng)過治療痊愈298例,好轉21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97.85%。用藥最短7天,最長30天,平均15天。絕大多數(shù)患者用藥一個療程即有明顯效果。【方藥】:仙靈脾15g、川椒12g、蛇床子15g、苦參24g、荊芥12g、防風12g、土茯苓30g、艾葉15g、紫草15g、黃柏15g、蒼術15g、大青葉15g、百部30g。【制用法】:取本藥一劑,加水2000ml浸泡30分鐘,水煎煮沸20分鐘后濾出藥液,倒入盆中,煎煮兩遍,將藥液混合,暴露外陰部,先熏蒸,待藥液涼至40℃左右,坐浴30分鐘,早晚各一次,每天一劑,十天為一療程。治療一個療程后,如患者自覺仍有癥狀,再繼用一個療程。另外坐浴時,藥液的溫度不能過高,以免燙傷皮膚。治療期間,禁房事,忌辛辣刺激食物,并保持外陰清潔。【編按】:62例患者中,用1個療程治愈23例,顯效32例;用2個療程治愈28例,顯效11例,無效0例。對治愈的51例均隨訪一年以上未見復發(fā)。方中苦參、黃柏、土茯苓、蒼術、大青葉既具有清熱利濕之功,又有抑制真菌的作用;川椒、蛇床子,百部清熱燥濕、殺蟲止癢,荊芥、防風、仙靈脾、艾葉祛風止癢,紫草清熱涼血,諸藥配伍,相輔相成,真正達到清利下焦?jié)駸帷⑾x止癢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