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起,全國各地市陸續公布高考分數,考生將開始填報志愿。
2015年全國有30個省份的高考實行出分后報志愿。考生們在知道自己分數、知道本省錄取分數線、知道本人在全省考生中的位置的情況下,志愿填報理應胸中有數,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這是為什么,考生又該如何填報志愿呢?
△視頻:高考成績陸續公布 填志愿有規可循
志愿填報勿扎堆
由于各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必須等到所有考生志愿填報后才能確定,因此考生要想知道他所報考的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只能等到高校招生投檔的當天才能知曉。因此,對于自己填報的大學究竟多少人報考,提檔線分別是多少,考生難以把握。由于知己不知彼,也造成了考后知分填報志愿更容易出現志愿扎堆的現象。
針對以上情況,考生在知分報志愿時,應面向全國高校,不能只把眼睛盯著大城市、家門口的院校和熱門專業。
如何減少志愿填報“撞車”?
一是考生應量體裁衣,根據自己高考成績(或平時成績、模擬成績)的位次,對照往年各學校專業錄取分數情況、位次情況;
二是注意填報時留有余地;注意體檢結果,避開限報專業;
三是特別注意有的學校招生“大小年”現象,詳細分析近年錄取資料;
四是注意預報志愿后,考區、中學反饋的信息,如果出現扎堆現象,需要調整所報志愿。
在準確性上下功夫
在知分、知線、知位的情況下,考生容易片面地將自己的分數與去年學校的最低分數進行比對。專家指出,考生在知分報志愿時,要盡量在“準確”上下工夫。
考生要了解近三年高招信息,掌握各所高校在本省近三年的提檔線、錄取比例、地區的位置,以及自己在全省的排名、位次等信息,并將自己的分數進行比照。
從歷年的錄取結果來看,第一志愿是決定考生能否錄取的關鍵,因此,考生在填報第一志愿時,要盡量使志愿與自己的位置相靠近。
如何為志愿填報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一是搜集院校資料,了解招生政策,熟悉有關規定,了解院校招生章程;
二是查詢有關院校、專業近幾年在各批錄取分數和錄取考生的位次情況;
三是了解今年在本省市招生的學校、專業、人數;
四是了解自己平時成績、模擬成績在全省、市的位次;
五是了解本人體檢結果,避開限報的學校、專業。
填報志愿的“有效性原則”
考生填報志愿時,還要注重“有效性原則”,院校的選擇范圍最好廣一些,省內外都要有;每一所院校之間,要拉開20分的檔次;盡量選擇服從專業調劑的院校。
如何避免高分低錄甚至落榜?
1、實事求是,找準自己的位置;
2、所填志愿拉開檔次;
3、冷門與熱門學校專業相結合;
4、省內與省外院校相結合;
5、避開體檢結果所限學校、專業。
6、各批次學校志愿、專業志愿填滿,盡量服從專業調劑。
2015年全國高校開設四個新專業
2015年經教育部批準,全國高校開設的新專業共有四個。其中,北京外國語大學開設土庫曼語、加泰羅尼亞語和約魯巴語專業,這些語種是首次在全國設立。土庫曼語是土庫曼斯坦的官方語言;約魯巴語作為非洲的重要語言之一,通用于尼日利亞、貝寧、多哥、加納、塞拉利昂等國家,使用人口約5000萬;加泰羅尼亞語,是西班牙的四種官方語言之一,在法國和意大利也有部分使用者。使用人口約1200萬人。
以上三個外語專業由于從零開始籌建,因此今年高考并不招生。
此外,還有中南大學的鐵道工程專業。
根據我國鐵路發展規劃,我國還有4萬多公里的高速鐵路、城市軌道等軌道交通建設任務。此前,由于全國專業調整,鐵道工程被并入土木工程類。為適應軌道交通的大發展,今年,中南大學決定恢復原來學校具有悠久歷史的鐵道工程本科專業。
2015年軍校招生計劃有所調整
今年,39所軍隊(武警)院校和73所簽約普通高等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市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2.17萬名(含6000名國防生),面向全軍基層部隊招收優秀士兵0.53萬名。
加大新型作戰力量人才培養力度
據介紹,今年的軍事院校和國防生招生,進一步加大了新型作戰力量人才培養,壓減傳統力量和老舊裝備專業招生數量,適度擴大指揮類專業招生比例。初級指揮軍官基本立足軍校培養;技術類專業主要安排軍隊綜合大學、軍醫大學和依托培養高校招收培養。
今年國防生適量招收女生
國防生主要培養補充軍地通用技術專業和軍隊緊缺新興專業崗位。招生對象以理科、男生為主,今年適當擴大了文科招生數量,少量招收女生。在招生計劃投放上,堅持向生源大省、教育大省重點傾斜,兼顧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考生升學需求。
往屆生也可報考
據報道,從今年起,根據國家兵役制度規定,報考軍事院校和國防生的考生最低報考年齡均不得低于17周歲、不超過20周歲(截至報考當年8月31日)。此外,還取消了普通高中往屆畢業生報考限制,符合條件的普通高中應屆、往屆畢業生均可報考。
投檔比例降低
為了避免人力、物力浪費,今年,軍校的政治考核安排在高考結束后進行。
據報道今年軍隊院校的招生,降低了投檔比例,由往年的120%調整為110%。實行平行志愿投檔的省份,按照招生計劃數量的100%進行投檔。
2015高考各地錄取分數線
來源/央視新聞、教育部陽光高考網
本期監制/楊繼紅 主編/侯振海
編輯/李偉
高考志愿是人生的又一道選擇題,不盲目追求“熱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