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大多數人都逃不開一個“借”字。借紙巾、借零錢、借桿筆、借梳子、借藥品……其實互幫互助本是件好事,不但可以溝通感情、還能化解不少尷尬場景??墒窍逻呥@幾件物品,您可真要想好了再借!
藥 品
服用的藥品最好不要外借,這是因為很多藥品都是有具體的適應癥狀和禁忌癥,用錯了不但耽誤治病,還會有嚴重副作用。
以降壓藥為例,高血壓分為多種類型,降壓藥也品種繁多。如果選用不當,不僅不能維持平穩血壓,還可能增加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
另外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消炎藥”,青霉素、頭孢、阿奇霉素、紅霉素……各種抗生素的作用和禁忌都不同。而且很多人對此類藥品有過敏史,誤服容易導致過敏性休克。
所以,萬一吃壞了,算誰的!
帽子、梳子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意見,帽子和梳子直接接觸頭部,共用恐怕會傳播真菌。
而真菌感染及其容易使頭皮屑爆發,試想只是外借了一把梳子就招惹了滿頭“白雪”,實在是不值得!
此外,頭部在接觸枕頭、床單以及沙發時,同樣會沾染螨蟲。所以建議大家在外出時,不要隨意接觸公用的棉質靠背,為自己的秀發保留一片凈土。
耳 機
耳機長期使用很容易沾染細菌,共用就會讓細菌“耳耳相傳”,尤其是網吧等公共場所配置的頭套式耳機,更要注意消毒后使用。
隱形眼鏡盒
研究人員發現,34%的隱形眼鏡盒受到了沙雷氏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污染,它們會引起角膜炎。
建議大家不要在隱形眼鏡盒中存留用過的清洗液,一定要用完立即倒干凈,更不要和他人共用。
一般來說,隱形眼鏡的清洗液會在8周后失去殺滅病菌的能力,建議每兩個月就要更換一瓶新的清洗液,每周用開水燙一遍眼鏡盒。
足部用品
足部用品主要包括鞋襪、擦腳巾、腳盆等。此類物品雖很少與外人分享,但要注意的是,親人之間也最好不要混用。
這是因為很多成年人患有“腳氣”(足癬),而共用足部用品及其容易造成真菌交叉感染。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檢驗科副主任醫師王曉明曾對10個家庭的5種家庭用品進行了細菌數量檢測,結果顯示,拖鞋最能藏菌,即使家中沒有腳氣患者,也應格外注意。
特別是對于家中有老人及兒童等抵抗力較弱者,更應該注意私人物品的區分使用。
“易見血”的工具
雖然標題聽著有些“血腥”,但是生活中這樣的物件可不少。
牙刷、修眉刀、指甲剪、剃須刀、耳環……
這些物品在使用時難免會傷及皮膚、導致出血,造成肝炎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菌的感染。
所以,不論對方是誰,出借這些物品一定要三思后行。
即使不外借此類物品,大家也要定期用酒精消毒,謹防污染的工具損害我們的健康。
清潔劑
日常使用清潔劑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潔凈,可是混用“清潔劑”,小心越用越臟!
這里說的清潔劑主要指牙膏及香皂。
如果認為香皂是用來殺菌消毒的,可以隨便取用,那你就錯了。香皂底部通常較濕,會成為雜菌滋生的溫床。
研究發現,香皂上的細菌可在不同使用者間交叉傳染。美國疾控中心建議,盡量減少使用公共香皂,改用洗手液。
而牙膏則是口腔傳染病的重大傳染源,很多家庭都是共用一只牙膏,殊不知每天在擠牙膏時,細菌就會通過牙刷直接接觸牙膏造成交叉感染。從這個角度講,共用牙膏與共用牙刷沒什么太大區別。
碗、筷
共用碗筷主要有以下幾個危害:
第一就是引起眾多胃病的罪魁禍首“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會存在于攜帶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所以在就餐過程中,碗筷就是病菌的傳播媒介。
第二就是腸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以發熱、口腔潰瘍和皰疹,其傳播途徑多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糞便。而小孩子免疫功能低下,更容易“中招”。
不然第三就是傷寒病,傷寒病也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主要以口口的方式傳播。多數這類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痊愈后仍然攜帶病菌。造成這種病的傳播主要是食衛生狀況差,水源受污染等情況,因此,傷寒病患者的生活用品應盡量與家人分開使用。
了解了借物的這些“坑”
趕快行動起來保護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