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每個命運的饋贈背后,
都暗地里標了價格。
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
一個人不是生下來就是女人,她是變成女人的。
-1-
生活中很多女孩被當成花朵,在父母的懷抱中養大之后,就轉交給丈夫繼續照顧,這似乎成了一個女人“幸福”被寵愛的標配。
但是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什么事物,是理所當然,是不可改變的。
如果一個女人喪失了寵愛,第一個擺在她面前的就是如何渡過獨立的難關。
在電影《神秘巨星》里女主的媽媽,身為母親,她是印度大多數傳統女性的典型代表:
沒受過什么教育,出嫁后就一心相夫教子,操持家務,每天圍著三尺灶臺打轉。
面對陌生人,她總是要用頭巾遮住丈夫因為小事不滿,而暴打她留下的臉上的紅腫。
面對下班的丈夫,她沒有可以逃離的資本,也沒有反抗的余地。
忘記燒熱水,就會被打到手幾乎快斷掉、稍有哪句話說不到丈夫心坎上,就會被掐著脖子嘶吼……
她做飯鹽放的淡了,立即就會受到指責。
她忘記丈夫的出差日期,而沒有提前為他收拾好行李。
丈夫一巴掌就把食物掀翻在她臉上。
她支持女兒的夢想賣掉自己的首飾,給女兒買了電腦,被丈夫認為是不把男人放在眼里,被打到趴在地上滿臉淤青。
生活中多少男人和影片中的丈夫相似,有著體面工作和學歷的工程師,并且擁有對妻女的控制權。
我一個人在外辛勞奔波,養活一家老小,還要忍受一個蠢女人啊。
在男尊女卑的世界里,女兒和妻子都是他的附屬品,一絲忍耐都不可能,一絲尊重都是奢談。
電影里的妻子溫柔善良,美麗充滿靈氣。
僅僅因為沒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能夠有獨立的資本、在男權社會下,她一再被物化,沒有尊嚴、沒有選擇地逆來順受。
雖然這是一部印度電影,但是在中國,有多少女人在婚姻中生兒育女、辛苦操勞,又真的能完全幸福呢?
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女人——
因為教育程度不夠高,而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因為要照顧家庭孩子,而不能夠實現自我的理想。
因為不夠精神獨立,即使是經濟獨立,也不能夠給予自己足夠的勇氣,過更想要的生活。
于是她們在不如意的生活里,繼續忍受。
《肖申克的救贖》里說:
這些墻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如果婚姻是一座墻,那不能夠獨立的女人,最終只會習慣這面墻,并且不得不依靠它生存,至于是好是壞,只能靠“天意”。
-2-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到:
婚姻是聯合兩個獨立個體,
不是一個附和,
不是一個退路,
不是一種逃避,
不是一項彌補。
被供養控制的婦女,
并不因為手中有一張選票
就從男人那里得到解放!
她還是處在奴仆的地位,
只有勞動才是她真正自由的保證。
很多女性在意識到要從家庭中走出來,進行社會勞動。
卻發現勞動與工作中,女性也總是處于不利地位。
即將到來的3月8日婦女節,它為女性地位的提升慶賀,更為一個女性為自己的獨立而奮斗、受到尊重而慶賀。
1908年3月8日,紐約上萬名女性勞工反對男女不對等薪資、反對超長工時、以及要求給予女性選舉權。
她們打出的“面包與玫瑰“的口號,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深深影響了:
女性覺醒,女性追求生活品質和女性自我價值的實現。
這個節日雖起源于歐美國家,但保留下來的大多都是受社會主義影響深遠的國家,如中國、古巴、越南和俄羅斯等國。
而中國,從一個經歷多妻制、童養媳、娼妓,以及纏足等陋習夾裹的國家,到成為女性識字率,和就業率最高之一的國家,用了歷史上最短的時間,也是得益于此。
雖然現代的女性不會再遭受到舊時代的殘忍對待,但是女性真正的獨立和平等,還遠沒有實現。
很多拿著高薪的女人,依然因為家庭婚姻的失敗而自殺,或者自卑。
社會給予女人的定義,依然有很多“相夫教子、賢妻良母”的聲音——只有婚姻和孩子才是女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比你的人格發展、比你的夢想更重要的事情。
但真正獨立的女性,應該遠遠跳脫出這些觀念之外。
-3-
胡適談過:
你們要爭獨立,不要爭自由。自由是針對外面束縛而言的,獨立是你們自己的事,給你們自由而不獨立,仍是奴隸。
獨立要不盲從,不受欺騙,不依賴門戶,這就是獨立的精神。
很多女性越來越明白獨立的核心是自己的精神獨立。
現在很多女性擁有了工作并且經濟獨立,人格獨立,精神獨立,她們有自己的思考方式,所以她們選擇自己的婚姻,自己的人生道路。
因為精神獨立的女性已經是完整的人,她不僅僅具有女性的特質,而首先更加具有“人”的個體的特質。
一個精神獨立的女人——
有能力去解決生存問題,是工作還是做家庭主婦,只是她能夠經濟獨立背后的自由選擇。
一個精神獨立的女人——
有自己的哲學維度來衡量和認識這個世界來解決迷惑和無知。
一個精神獨立的女人——
有穩定的情緒和批判的思維方式來解決面對的一切問題,包含情感、婚姻、挫折……
只有精神獨立,你才能夠根據自己的意志指導你的行為。
你不是被外界所控制,不是被他人所脅迫,不是被群體所影響而做出的決定,過活的生活。
你不會活在別人讓你做什么你就要做什么,別人說你的生活該怎樣你就怎樣的影響下。
哪怕是做一個家庭主婦,也是你在自己的意愿里選擇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被迫。
當你不樂意做家庭婦女,你可以有改變的可能性,你的精神會支撐你做改變。
而不是只能逆來順受。
你有自己的愛好,而不只是圍繞著家庭和孩子。
你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人云亦云。
你有自己的判斷,不被外界的表象所迷惑,你有強大的精神,支撐你走過艱難困苦。
你可以選擇放棄夢想,也有能夠隨時拾起夢想的強大內心。
你可以對任何言論說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而不只是隨波逐流地隨意相信別人的觀點。
-4-
在電影《搖搖晃晃的人間》里,女詩人余秀華,出生在農村,腦癱給她帶來的命運是:
家人安排的沒有愛情的婚姻
丈夫常年在外,對著雞鴨狗鳥說話
帶著殘破的身體,搖搖晃晃地干著農活
這種情況下,余秀華更可能成為一個平庸、勞碌、落寞的農村婦女。
但是她憑借著自己僅有的學習經歷,和對生活細節的敏感的感知,即使是腦癱的殘破、婚姻的慘淡也沒有能阻止她獨立的精神去思考和創作。
她不開心就會咒罵這個世界,她孤單時就寫詩歌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
她倔強地在冰雪凍住的田埂上,搖搖晃晃地奔走的身影,仿佛在對每一個女人說:任何時候不要失去自己。
哪怕只有手指可以顫抖著打字,也要在俗世的生活外給自己的精神留下一片空地。
只有這樣,即使丈夫和自己之間沒有感情的余秀華,即使在殘破身軀下的余秀華,即使在鄉間頑強生活的余秀華,才會崩裂出這樣的詩句:
這些不屈服于生活,帶著叛逆與戲謔情感的語言,來自于余秀華內心深處的對自己理想生活的渴望。
堅守自己的精神世界,讓余秀華得以成為萬千讀者心中尊重的女性詩人。
也讓余秀華能夠走到社會中,來選擇要如何面對自己的感情和婚姻,要過什么樣的人生,要走什么樣的路……
你想好怎么過自己的人生,走什么樣的路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