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人:小特工 老探員
主題:脂肪性肝炎和病毒性肝炎一樣可怕
今天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第9個世界肝炎日。
一說到肝炎,大家討論的都是甲肝、乙肝這些病毒性肝炎。可小蒲姐我不想走尋常路。
小特工and老探員都聽說過脂肪肝對不對,那聽說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嗎?
今天就嘮它!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看上去有點陌生,讀起來也挺拗口,但只要從這個病名里提取出3個字,就能讓你恍然大悟——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脂肪肝(脂肪性肝病)疾病譜上的一員力將。它病如其名,只要不是由酒精引起的脂肪性肝炎,都可以歸到它的麾下。
有調查顯示,美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發病率為2%~5%,近幾年來隨著肥胖率的升高,這個數值應該已經成倍增長了。
脂肪肝好懂,但脂肪性肝炎又究竟是一種什么病?和普通的病毒性肝炎一樣可怕嗎?
想搞清楚這些問題,得從脂肪搞事史開始講起。
肝臟有點像是脂肪的指揮官,正常的肝臟脂肪含量不會超過5%。
肝臟是脂肪代謝的場所,肝臟負責把攝入的大分子脂肪,分解成適合儲存在體內的小分子物質,如甘油三酯、磷脂、膽固醇、脂蛋白等。在人體需要能量的時候,肝臟還負責體內脂肪的動員工作,讓它們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可是如果指揮官肝臟忙不過來,脂肪的分解和合成失去平衡,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和脂肪酸)會在肝細胞中大量累積。
一旦肝臟內的脂肪含量超過了常量的1倍,或者是肝實質脂肪浸潤超過30%~50%,就可以稱為脂肪肝了。
脂肪在肝臟內蓄積力量,才不是靜等歲月安好呢,它是在憋著搞大事情!
脂肪在肝臟細胞內,有2種蓄積形式:小脂滴和大脂滴。
1. 小脂滴(小泡性肝脂肪變)
這種脂肪的蓄積形式不太常見。小脂滴直徑小于5微米,它會遍布肝細胞內,而且數量非常多。
2.大脂滴(大泡性肝脂肪變)
這種蓄積形式最為常見,大脂滴直徑大于25微米。大脂滴在肝細胞內,都能把肝細胞核擠移位,有的甚至和4~5個正常的肝細胞一樣大。想想看,肝細胞會被“撐到”平常的4~5倍大小……
在快被脂肪爆撐的情況下,肝細胞面臨著死亡的威脅——不是真的被撐爆,就是發生纖維化,最后硬化。
小特工and老探員可能想問:那肝臟就這么被脂肪控制而無動于衷?
才不會呢,肝臟也會主動清理已經被脂肪控制的細胞。但是這么一來,就會產生炎癥啊。
炎癥又會啟動肝臟的修復反應,讓肝臟逐漸纖維化、肝小葉結構改建,誘發肝硬化。一旦到了肝硬化的階段,就真的是一條不歸路了……
既然這一切都是因為“肝臟指揮官”忙不過來,只要不讓肝臟手忙腳亂,就能避免脂肪囤積在肝臟,從而避免肝硬化了吧?
這5種情況,容易讓脂肪逐漸控制肝臟:
1.變得胖胖
胖胖的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肝硬化的患病率很高,可分別達到20%~25%和2%~8%。尤其是內臟脂肪含量增加,比皮下脂肪含量增加(普通體重增加)更能反映肝臟指揮脂肪的狀況。
2.糖尿病
2型糖尿病帶來的高血糖癥和胰島素抵抗,容易導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肝硬化。
3.代謝綜合征
多項代謝紊亂,發生脂肪肝的概率比較高,而且脂肪肝可隨著代謝綜合征的改善而顯著減輕。
4.管不住嘴邁不開腿
體力活動少、含糖飲料或脂肪攝入多、進食總量過多、進食過快、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近期體重增加和腰圍增粗等,都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相關危險因素。
脂肪要搞垮肝臟的“宏圖”已經畫好,就差真的實行了。我們必須當機立斷,破解脂肪的陰謀。
隨著減肥,肝內脂肪含量逐漸減少,一年內體重下降7%~10%,就能改善肝功能,并且不同程度逆轉肝組織損傷:肝臟內的大多數脂滴會消失,少數肝細胞內仍有散在性大脂滴。這是勝利的第一步啊
定時服藥控制血脂、血糖、血壓,并且根據醫囑合理應用保肝、抗炎、抗纖維化藥物,能阻止肝纖維化進展,減少肝硬化發生。
少吃不必要的藥物和保健品,有助于改善肝酶和肝組織損傷。
酒精也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酒精的代謝發生在肝臟,喝酒會給肝臟加重負擔,影響肝臟的脂肪代謝分解。
如果脂肪的計劃已經進行了一半,我們“搗搗亂”還是能及時減輕脂肪肝嚴重程度的。
可一旦到了肝炎的這一步,已經發生了肝纖維化甚至是肝小葉硬化的話,這是難以逆轉的,只能通過一些手段控制疾病的進展。
通過B超和CT等檢查手段,能粗略判斷脂肪肝的有無及其程度,所以定期體檢,及時了解肝臟和血脂狀況,對于控制脂肪肝非常有用。
脂肪導致的肝炎是種不挑人的疾病,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它“大顯身手”的對象。
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少吃一口、多走兩步、少喝酒,有三高問題的控制好,也別為了保肝隨便吃藥……小蒲姐知道這有點碎碎念了,但是不讓脂肪得逞的有效方法就是這么瑣碎和平淡。
積極預防,主動檢測,規范治療,全面遏制肝炎危害,讓良好的習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相信大家堅持就能做到。
周末愉快。希望這個世界肝炎日,讓我們更加了解我們的身體、愛我們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