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9日,
廣西都安高中校長莫振高因病離世;
噩耗傳來,都安高中師生、校友格外悲傷;
58歲的他,走得也實在太“匆忙”;
備課本還打開……
同學們還盼望他
站在講臺上……
“殘酷的現實”就在眼前;
師生們只有以淚洗臉,無比哀傷……
課室“停電”3分鐘,
學生們用這種方式
表達出對莫校長的緬懷與敬仰;
師生們、校友們自發上網發帖,
一句句、一篇篇,全是對莫校長的頌揚;
在高安高中校友的朋友圈、QQ空間瘋轉:
“那個一下雨就廣播收衣服收被子的校長;
那個準備高考時每天為我們
準備牛奶雞蛋香蕉宵夜的校長;
那個每到元宵等節日時
給學生免費加菜的校長;
那個總是奔波各企業拉贊助
幫助貧困學生的校長;
那個知道學生考上大學卻因沒錢放棄
而翻山越嶺去學生家家訪的校長……”
3月15日早晨,
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縣城,
三千人自發為莫校長送葬;
整個縣城花圈被搶購一空;
當日,縣城上空,愁云布滿,天在哀傷;
縣城街道上,
前來“送行”的莫校長的
親戚、朋友、同事、學生……
臉上全寫滿哀傷……
大家都在送莫校長
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讓他好好安息在天堂之上;
他,為山區貧困孩子走出大山勞碌了一生,
太累了,也該歇一歇,不要再“奔忙”。
緩步前行,花圈涌動,綿延數公里;
路人駐足,小車讓道,
都表現出對莫校長的無比敬仰。
為什么一個貧困山區的莫校長的離世,
能引發當地群眾的自發真情的悼念?
為什么當地群眾如此
敬仰、愛戴、緬懷莫校長?
是因為他:
愛家鄉,拒絕外地學校的高新聘請,
每天堅守在母校都安高中的講堂上;
愛學生,愛生如子,展現“父親”的“柔腸”;
為孩子“圓夢”,把生命搭上。
每年,在學校招收的千余名學生中,
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家庭貧困,
甚至連學費也交不上;
實在可憐,需要幫忙。
讀書,是貧困孩子
尋求美好出路的希望;
當地人說,
幫助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走出大山,
等于多造一畝地,多打一畝糧。
莫校長常對學生說:
“貧窮不見得就是壞事,
它可以鍛造一個人的品德,
可以鍛造一個人的毅力……”
只要挺起腰桿,努力前行,就有成功的希望。
都安高中勵志名言:
“十年磨劍為一搏,此時不博何時博?”
人窮不窮志,天地任我賞。
在老師緊缺的情況下,
莫校長每天上三個畢業班的課,
一上就是二年,似乎有“超人”的能量。
20年來,他每天工作十幾小時,
雖累但堅強,倒下也無妨;
目的是讓貧困孩子
多一些踏進大學的課堂。
高考之后,莫校長也格外繁忙;
他帶著老師跑完附近城市,
再跑浙江、江蘇、深圳、香港……
拜訪有愛心的企業老板和人士,
訴說山區孩子的貧困,尋求他們的幫忙。
都安是有名的“石山王國”;
石山面積占了總面積的89%的以上;
耕地分散:
“碗一塊,瓢一塊,丟個草帽蓋兩塊”;
一位國際友人感嘆:
“這簡直不是人類生存的地方”。
有人說:“都安要想翻身,除非石頭變成金”;
“要想在都安發財,除非自有銀行、印鈔機”;
“窮”似乎就是都安的“特產”、都安的“特長”。
莫校長博大的胸懷與誠意,感動了愛心人士;
他們紛紛點頭,慷慨解囊。
30多年來,
莫校長用微薄的工資
資助近300名貧困生,
幫助他們實現了
上大學的夢想;
“化緣”二十年來,
先后籌集3000多萬元善款,
幫助萬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資助1.8萬名貧困生
走進了高校學堂。
他說:“幫一個貧困生,
就是幫一個家庭!”
為此,他不辭辛勞、樂意奔忙。
當地人稱他:“化緣校長”。
他用寬大的胸懷接納莘莘學子;
他用高尚的品格,把師生的前程照亮。
每年,都安高中都有學生
考上“清華”、“北大”;
響當當,威名揚。
都安高中教育教學質量
連年列在廣西前五名;
顯示了莫校長的辦學智慧與力量。
殊榮眾多接踵而至,
沉甸甸,金燦燦,挺芳香:
“全國先進工作者”;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廣西壯族自治區勞動模范”;
“感動廣西十大新聞人物”……
但他并不欣喜若狂,
因為他深知自己肩上擔子的“分量”。
2014年9月23日,
第一屆“圓夢班”開學了;
60名成績拔尖,但家庭貧困的學生
得到了資助,有了新的希望。
但不久,莫校長累倒了,
用自己的生命續寫了學校的輝煌!
但愿莫校長一路走好;
您的遺愿,會有人繼承與實現,不會被遺忘;
您的同事、學生及各界愛心人士,
會繼續撰寫
扶貧濟困、捐資助學的更加絢燦的華章……
作者:追夢1979
2015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