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千萬別往父母給自己挖的坑里跳

——對農村留守中學生的課外輔導(一)

1

同學們,我姓魯,教歷史的。今年虛歲59。學校說下一學年就不讓我上課了,我站講臺的時間只有一年了。同學們巧不巧?我的最后一年(任課)讓你們給遇上了。我有個打算,我每節課在講讀課文之前,拿出三分鐘給大家講一講別的,比如生活常識,人生經驗,奇聞趣事等等,同學們說好不好?我年紀大了,這方面的知識可不少,再不講就沒機會了。

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因為我面對的是你們這些農村的孩子,你們大多又是留守子女,父親母親把你們生下來就出門打工了。你們最缺的不是書本知識,是“飯臺知識”。什么是“飯臺知識”呢?如果你們的家長不外出打工,就會一日三餐和你們一起圍坐在飯臺前吃飯,他們要給你講各種知識和各種道理,豐富得很呢,是學校老師無法替代的。家長的講解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日積月累,就把你們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知識豐富,適應于將來社會的“人”!可是現實是他們不在家,你們缺失了這方面的教育,我的“課前三分鐘”就是由我來彌補你們家庭教育的不足,明白嗎?

下面講第一個話題。

同學們,你們讀初中了,第一次離開看護你們的爺爺奶奶或者姥爺姥姥,獨自來到學校開始了自主的生活。我想你們現在每一個人的口袋里都有一些錢,這些錢由你們自主支配,就是說你們花錢相對自由了。這在過去是不存在的。過去花錢都是管大人要,要跟大人說清楚每一分錢的用途是什么。現在沒有家長的監督,你們學會花錢了嗎?

你可能說,花錢誰不會?想買就買唄,把錢遞過去就得。

可是我要說,事情沒有這樣簡單!花錢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習慣。說學問,是指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先辦緊急的和重要的,后辦不緊急的和不重要的;當花的錢要花,不當花的錢不花;能省的省,不能省的不省。

舉例說吧,過生日就是可以花錢也可以不花錢的事。如果家庭條件好,買個蛋糕,找幾個人熱鬧一下當然可以。如果家庭條件不好,父母掙錢少,子女在生日那天就不舉行儀式,該省就省了。

說花錢是一種習慣,這可是人一輩子的事,牽扯到每一個人的將來是貧窮還是富有,是成功還是失敗。你看現在城市里有些個大富豪,說不定小時候就是窮小子,比你現在還可憐哩。但是人家會省錢,把省下的錢攢在一起做事,然后滾雪球,滾來滾去就滾成了現在的有錢人。另一些人,小時候本來不窮,但是好花錢,不論需要不需要,喜歡的就買。而好花錢的人又往往沒本事掙錢。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就是再富有的家庭也能給花窮了。

這樣說吧,從小能管住自己,看見好吃的不流口水,看見好看的不心生羨慕,未來就有希望;如果管不住自己,見啥好就買啥,未來可能很不妙。

所以同學們,從現在起一定要學會花錢。

可是有一種情況對你們很不利,因為爸爸媽媽老早就離開了你們,對你們很愧疚。他們如何彌補這種對你們的愧疚呢?就是經常在電話里叮嚀的那句話:

“孩子,要舍得吃舍得花啊,我們有錢!”

這是一個“坑”,一個很難讓人拒絕的“坑”,你們跳不跳呀?

2

一位年輕母親看見自己兩歲孩子摔倒,馬上說:“起來吧,以后走路要小心。”一位年邁奶奶發現自己孫子摔倒,馬上跑過去拉起孫子,說:“唉喲我的孫子哎,摔疼了吧?就怪這地不平整,把我孫子絆倒了。”說完對著地面跺幾腳。

同樣的事情,奶奶明顯沒有媽媽做得對。所以人們觀察發現,孩子不適宜隔代撫養,因為隔輩人容易溺愛孩子。我過去說你們這些孩子缺失家庭教育,實際是缺失父母的嚴格管教,不是缺失爺爺奶奶的溺愛撫育。你們身上有缺點,很可能就是爺爺奶奶給慣出來的。

我們來看上面的例子,奶奶做得荒唐又可笑:第一,孩子有能力爬起來大人就不要去拉,讓孩子養成“摔倒了自己爬起來”的習慣。這個習慣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

第二,心疼孫子是人之常情,但是過度心疼容易讓孩子產生嬌氣,培養不出鐵漢子。中國人最缺的,就是堅強的性格和冒險精神。

第三,跌跤摔疼,這是“要為自己的錯誤買單”,哪有犯錯不承擔責任(不受懲罰)的?既然摔疼了,孩子自然就記住了以后走路要小心。

第四,自己犯錯賴別人是嫁禍于人,長大后就愛胡攪蠻纏,不顧事實不講邏輯。而這樣的人注定沒有朋友。

同學們是中學生了,走路不會經常摔倒,但是“人生的路”才開始呢。以后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不在身邊,“走路”要小心喲。

3

我有一位朋友僑居加拿大,他說他的兒子討厭他,有一次居然和他的媽媽“密謀”不要爸爸了,代價是把自己做家務掙到的錢送給媽媽。

這個故事當然很好笑,但是它透給我們的信息可不止是故事本身。

同學們在家做不做家務?你們多大開始做家務?我朋友的孩子才4歲!

在西方,無論地位多高,錢有多少,家務都是自己做。這是西方人從小養成的習慣。他們真正以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德國總理默克爾下班后親自到市場買菜,不忘自己“家庭煮婦”的身份。不像我國的大人物和大老板,家里不缺保姆(勤務)。

有些人相信拿錢(權)能買鬼推磨,以剝削人和壓迫人為榮。被壓迫者反抗壓迫者不是為了平等,而是為了自己成為壓迫者,然后再壓迫別人。這可能是因為從小沒有培養熱愛勞動的品質造成的吧。

回頭再說朋友拿錢買孩子的勞務,在國內覺得不可思議:自己的孩子干自家的活兒,是應該的,怎么能掏錢呢?又不是勞務市場?如果等到老了,沒有錢了,孩子還給你干活兒嗎?還為你養老送終嗎?也不利于培養孩子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呀?

西方人不這么看,他們從小培養公平交易思想,讓孩子知道付出就有回報,長大后靠自己,不啃老,不啃社會。西方國家有很好的社會保障,但是人們還是積極地勞動,不屑于領救濟金。

再說西方養老靠社會不靠子女,他們不擔心老了沒吃沒喝,無人送終。

這個故事還讓我們看到西方人哪怕是親人之間,也規規矩矩,一是一二是二。他們用“契約”說話,不像我們動輒以“道德”約束。用道德約束容易虛情假意,最后反而不道德,用契約說話來真格,最后卻很道德。

4

什么是“歷史”呢?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現在發生的事叫“新聞”。

可是,過去發生的事怎么現在還知道?性急的同學可能要搶著回答了:用文字記錄下來!

是的,歷史是用文字寫的。考古發現,我國在殷商時期就把文字刻在了甲骨上,后來又鑄在青銅器上。自從有了文字,歷史就不再是“傳說”,其真實性更強了。

那么我再問,在文字發明之前,歷史是怎么知道的?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也不難。大家學了第二課,在河姆渡遺址里發現了碳化的稻谷,我們就得出7000年前已經是農耕文化了,從墓葬里發現了豬和牛的骨頭,也知道當時養牛耕地了,并且還知道那時候從事畜牧養殖了。

這個方法叫“考古”。

現代人興修水利,建房子挖地基,開發礦藏,常常挖出一些古建筑遺址,古墓葬群,人們根據從遺址里和墓葬里發掘的古文物就能判斷出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人們的生活方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這個方法很靠譜。比如根據隨葬品的多少和貴重程度,就知道誰是貴族誰是平民;誰是頭領誰是嘍啰。

那么,又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河姆渡文化已經有“7000年的歷史”呢?

哈,現代科學這么發達,弄清古文物的年代簡直是小菜一碟:用碳的同位素測定唄!碳的同位素簡稱C14,有一個隨著年代增長而衰減的規律,人們根據文物上C14的含量就能判斷年代了,八九不離十。同學們不用急,等到你們讀了高中大學就自然知道了。

我說了兩種知道歷史的方法,還有第三種,那便是“傳說”。“傳說”堯、舜、禹禪讓,“傳說”黃帝戰蚩尤,“傳說”神農嘗百草,“傳說”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傳說”諸葛亮借東風……傳說而已,不能說沒影兒,也不能信以為真。遠古的歷史,靠文字記錄不可能,用考古發現太單薄,而人又不相信自己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所以一代又一代,寧愿相信越傳越假,越傳越玄乎的——“傳說”。

5

南京的朋友邀我下個周末瞻仰中山陵,我接受上次去長沙穿皮鞋磨腳的教訓,去專賣店買了一雙軟底跑步鞋,穿上它就不怕中山陵那高高的花崗巖臺階了。人說狗窩里放不了剩饃,別看我年紀這么大,在商場里試鞋覺著合適,就把原來的皮鞋放進包里,穿上新鞋回家了。新鞋的鞋底軟軟的,像裝上了彈簧,穿上它整個人都要被彈起來,走路太輕飄了。

現在的人真享受啊!在家穿拖鞋,上班穿皮鞋,長途旅行穿旅游鞋,在運動場里鍛煉身體穿運動鞋,下雨天穿防水鞋……每個人大約總有七八十來雙各種功能的鞋吧?可是同學們,你猜老師小時候有幾雙鞋?估計你們猜不到,老師小時候只在冬天里有一雙棉布鞋,里面還沒有棉絮,不暖和。那時候真叫可憐!

老師小時候不像現在,穿鞋都去商場里買。那時候人們沒錢,一家老小七八口人只有母親一人做鞋,手工鞋又不耐穿,家里大人能穿上鞋就不錯了,哪里還顧得上孩子!現在是小孩寶貝,那時候是大人寶貝,因為大人要下田勞動,不穿鞋不行。那時候家里小孩多,又不勞動,所以不給鞋穿。我們在兒童少年時代,春夏秋三季都是光腳,只有到了大雪紛飛的冬季,母親才給一雙單鞋。為什么只給單鞋呢?還是因為窮,弄不到棉花。

我記得初冬時節去上學,下雨天路上有水,有的地方有泥巴,又沒有防雨鞋(膠鞋),還得打赤足。水和泥巴涼啊,脫掉鞋子把腳往外伸了又伸,總不想踩在門外的泥巴里。可是上學是大事,又賴不掉,最終還是牙一咬,忍著刺骨的冰涼往學校里跑。可是一旦到學校,身上冒汗了,腳下也不涼了。

初冬的涼還能忍,到了晚冬怎么辦?氣溫在結冰與不結冰之間,接近零度,已經忍不了了。于是大人就給孩子們做一種叫“泥屐子”的玩意兒穿著去上學。“泥屐子”與其說是“鞋”,還不如說是小板凳,因為泥屐子就是用木頭做的,工字型,兩條腿,只比小板凳更小巧玲瓏而已。人的腳踩在“小板凳”的上,然后用繩子捆住。唉,想想吧,兩只腳捆著兩個“小板凳”,然后踩在爛泥里,走起路來啥模樣!

同學們,我們那一代人可真是在苦水里泡大的呀,福都讓你們這些后輩們享了,你們要是不好好學習真是可惜了。

最后補充幾句。你們從電視里知道紅軍穿草鞋的故事,其實老師小時候也穿過草鞋。不但穿過,還會織:把四條經線從兩頭固定住,用茅草或者稻草做緯線一點一點地織,算作鞋底,然后在底邊的四個部位用麻繩做“鼻子”,最后再用麻繩穿住“鼻子”,一雙草鞋就算做成了。

草鞋的“成本”最低,但是草鞋粗糙,磨腳。還有,茅草不結實,一雙草鞋穿不了幾天就爛了。所以那時候穿鞋的時間沒有光腳的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鞋子的故事
這些揚州俗語,你還會說嗎?(下)
第553期:草鞋
養娃,慣與不慣的區別
為什么我家這么窮
草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州市| 杭州市| 宁南县| 秦安县| 博客| 南涧| 台东县| 湖北省| 郁南县| 安国市| 巫山县| 城步| 铅山县| 滁州市| 出国| 怀来县| 会理县| 武威市| 连城县| 玉树县| 温泉县| 永春县| 榆中县| 新巴尔虎左旗| 福贡县| 隆化县| 鄂尔多斯市| 七台河市| 平南县| 巴林右旗| 凤台县| 会东县| 阆中市| 金昌市| 通道| 峨边| 平泉县| 宽城| 房产| 伽师县| 青河县|